搜索到94篇“ 膀胱憩室癌“的相关文章
- CT 与MR 诊断膀胱憩室癌的临床案例分析
- 2024年
- 膀胱憩室癌是生长在膀胱憩室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常见于老年男性,临床症状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要表现。膀胱憩室癌多发生于获得性膀胱憩室中,相对于其他膀胱腔内肿瘤更易向周围浸润。本文报告1例膀胱憩室癌,临床表现为左下腹肿物伴肉眼血尿,CT及MR检查示盆腔左侧占位,局部与膀胱壁相连,考虑来源于膀胱,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膀胱憩室癌。CT及MR增强检查可以作为膀胱憩室癌推荐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膀胱憩室癌的部位及肿瘤分期情况,CT尿路造影对该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总结膀胱憩室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知,从而有助于通过影像检查手段对该病做出准确诊断。
- 高明子闫城张靓雯韩婧张明鑫赵丽琴
-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膀胱
- β刀经尿道膀胱黏膜剥脱治疗浅表性膀胱憩室癌的应用体会
- 2024年
- 目的探讨β刀经尿道膀胱黏膜剥脱治疗浅表性膀胱憩室癌应用体会。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5月—2023年6月应用β刀治疗浅表性膀胱憩室癌的8例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膀胱穿孔情况、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β刀黏膜剥脱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6)mL,均未发生膀胱穿孔,平均术后冲洗为(8±4)h,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为(2±1)d,平均随访时间为(20±6)个月,1例出现异位复发。结论β刀经尿道黏膜剥脱治疗浅表性膀胱憩室癌安全、有效;能避免膀胱穿孔及较大的手术创伤,降低手术相关风险及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膀胱肿瘤的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命,为部分膀胱憩室癌患者保留膀胱提供了机会。
- 刘宪军孙圣坤王恒恩樊伟哲
- 关键词:膀胱憩室癌
- Tislelizumab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保留膀胱治疗老年膀胱憩室癌1例
- 2023年
- 膀胱憩室癌在膀胱癌中的发病率很低,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缺乏膀胱肌层,发现时通常已是晚期,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常用治疗模式。现报告1例老年人膀胱憩室癌的诊治过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膀胱憩室癌诊治的认识和免疫治疗在膀胱保存中的应用。
- 骆作喜丁辉景锁世卢兰鹏张耘新田俊强王志平
- 关键词:膀胱肿瘤憩室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憩室癌的安全性及疗效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浅表性膀胱憩室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自2018年12月-2021年10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憩室癌1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肿瘤、憩室形态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示9例Ta期尿路上皮癌,2例T1期尿路上皮癌,肿瘤均未突破黏膜下层。随访时间(17±11)个月,患者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并活检、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造影术(CTU)及泌尿彩超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4例患者术后复查示原憩室癌位置膀胱憩室消失。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憩室癌安全有效,且有一定几率缩小或消除膀胱憩室。
- 蒋宁白玉浩张士伟杨荣杨荣
- 关键词:膀胱癌膀胱憩室癌泌尿外科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膀胱憩室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返流肾积水一例报告
- 2020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主因尿痛2个月于2018年5月16日入我院。泌尿系CT示:膀胱左后壁憩室肿瘤(图1a、1b),未见淋巴结转移,双侧上尿路无肿瘤及积水,常规检查未见远处转移;电子膀胱镜检示:膀胱左后壁见一似火山口样隆起的憩室口,内可见烂肉样肿瘤组织(图1c);诊断性电切病理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浸润肌层。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及其对术后生活质量的期望于2018年6月7日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Studer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后病理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侵及外膜,前列腺、双侧精囊、输精管及输尿管断端未见癌,送检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 苏容万张玉涛邓天星时圣力张家伟
- 关键词:膀胱憩室癌原位新膀胱肾积水
- 3D腹腔镜下改良膀胱憩室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改良膀胱憩室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例膀胱憩室癌患者,均行腹腔镜改良膀胱憩室切除术,术后定期膀胱灌注。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2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出血量分别约30、20 mL,手术时间分别约90、50 min。术后第4天拔除导尿管,无漏尿。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均为膀胱低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T1G3)。随访18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3D腹腔镜下改良膀胱憩室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
- 赵亚伟汤磊马旺李前跃
- 关键词:膀胱憩室癌膀胱灌注
- 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憩室癌八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在表浅性膀胱憩室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8例行钬激光剜除术治疗的表浅性膀胱憩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0. 1±2. 3)岁。术前均行膀胱镜成功活检,病理提示浅表性膀胱憩室癌。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膀胱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出现,术后病理检查7例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1例为膀胱鳞癌,均未侵犯肌层。随访6~24个月,定期行泌尿系彩超及膀胱镜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憩室癌安全、有效。
- 王为吕强
- 关键词:安全性有效性
- 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点及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分析1例于我院接受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膀胱憩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男,5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CT增强提示膀胱左侧壁憩室并占位;尿动力学及尿流率检查提示下尿路梗阻;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梗阻,膀胱左侧壁近输尿管开口处见一4.0cm×3.0cm憩室,其内可见一约1.0cm×1.5cm菜花样新生物,活检提示为尿路上皮癌(T1G1)。行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左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患者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无复发再行二期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结果术后病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1G3),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双肾及输尿管也未见明显扩张积水。结论影像学、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膀胱憩室癌(≤T2期)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陈小刚李贤龙张青汉江伟黄恩应吴尚君袁远柯芹柳永汪前亮
- 关键词:膀胱憩室癌膀胱部分切除术
- 膀胱憩室癌的诊治现状被引量:1
- 2017年
- 膀胱憩室癌发病率低,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只依靠临床症状诊断该病存在较大困难,需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进行诊断。近年来,影像学设备日趋完善,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诊断各类疾病。本文整理膀胱憩室癌的各类辅助检查手段,并比较其优劣,为临床能合理地选择检查方法诊断膀胱憩室癌提供依据。
- 李凤陈王浩陈雯孙晓霞张伟兰国宾
- 关键词:膀胱憩室癌CT膀胱造影
- 膀胱憩室癌的CT表现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膀胱内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膀胱憩室癌患者的CT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形态、边界、转移或侵犯以及强化特点、憩室颈部的肿块范围、憩室的数量。结果CT表现特征为憩室内结节或肿块,呈宽基底或部分带蒂,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影或混杂密度影,局部可见钙化,增强扫描结节或肿块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延迟扫描可见对比剂大部分充填。结论CT对膀胱憩室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膀胱憩室癌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王浩陈雯李凤陈于代友徐丽娜
- 关键词:膀胱肿瘤憩室体层摄影术
相关作者
- 王浩

- 作品数:19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子宫输卵管造影 疼痛 膀胱憩室癌 碘含量 后踝
- 于代友

- 作品数:89被引量:255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BI-RADS 乳腺密度 乳腺 乳腺X线摄影
- 杨英刚

- 作品数:28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误诊 并发症 膀胱憩室癌 肾结石 急性上尿路梗阻
- 陈雯

- 作品数:66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BI-RADS 乳腺密度 乳腺 乳腺X线摄影
- 李凤陈

- 作品数:23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撞击综合征 后踝 MRI 膀胱憩室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