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7篇“ 自体结膜瓣“的相关文章
自体结膜移植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自体结膜移植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患有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均实施胬肉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惧光、流泪、异物感、眼痛不适、视力不良评分分别为(1.23±0.12)、(0.15±0.07)、(1.54±0.21)、(0.55±0.05)、(0.65±0.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0.15)、(1.04±0.05)、(1.98±0.11)、(1.75±0.09)、(1.87±0.12)分(P<0.05)。结论自体结膜移植联合胬肉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有显著效果,能提升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钟干芳张晓华吴仲杰
关键词:原发性翼状胬肉自体结膜瓣移植胬肉切除术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对照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泪膜功能、视力水平及屈光度。结果: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不适感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Ⅰt、BUT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力和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力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屈光度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泪膜功能、视力及屈光度。
甄耀伦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结膜瓣移植泪膜功能屈光度
羊膜移植术与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4年
目的:分析羊膜移植术与结膜移植术后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的眼科收治的8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手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为基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游离结膜移植术,对照组接受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羊膜移植术。于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角膜上皮创面愈合情况、疼痛情况、角膜地形变化、翼状胬肉大小对地形恢复的影响。结果:经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评分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角膜中央光带处的曲率角膜顶点与光心之间的距离、平均角膜表面形状因子、角膜不规则性测量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中央光学区的角膜曲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移植术或羊膜移植术对于原发性翼状胬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手术方式角膜上皮愈合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且疼痛评定指数对比无差异,两组术后复发率均得到有效改善,但观察组的复发率要优于对照组,且视觉模拟评分优于对照组。
吴豫张晓琴
关键词:原发性翼状胬肉羊膜移植术
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年
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样本量选择:翼状胬肉患者;研究来源: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京新院区;选择初始日期:2022年1月1日,结束时间:2022年12月20日;数量:82例,分组法: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一组观察(LM)组(n=41例)、对照(VG)组(n=41例),前者,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后者,翼状胬肉切除术。2组指标行对比:疼痛程度、围术期指标、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疼痛(VAS)评分,LM/VG组比较,未见差异(P>0.05);术后第1、3/7d,对比VG组,LM组均较低(P<0.05)。手术、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VG组,LM组均较少(P<0.05);切开大小,LM组均小于VG组(P<0.05)。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泪膜破裂时间对比,治疗前,LM/VG组对比,差异不存在(P>0.05);治疗后,角膜散光度,与之VG组对比,LM组较小(P<0.05);裸眼视力、泪膜破裂时间,LM组>VG组(P<0.05)。治疗有效率,LM组>VG组(P<0.05)。复发率,LM组自体结膜移植术,能有效缓解其痛苦,减少手术/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小角膜散光度,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提高裸眼视力、治疗有效率,避免复发,可应用。
卓传华
关键词:VAS
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分析
2022年
分析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行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在喀喇沁旗中蒙医院接受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117例患者,共123只眼纳入研究,术后失访18例,共随访99例和103眼。其中85只眼为原发性翼状胬肉行手术治疗,18只眼为复发后再次手术。手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评估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对于患者散光、视力的改善及复发率。结果:术后共复发9例(9只眼),总复发率为8.7%(9/103),其中原发组复发5例(5/85,5.9 %),复发组复发4例(4/18,22.2%)。与术前相比,术后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的视力和散光均有显著改善(P<0.05)。原发性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复发率(P<0.05)。结论:翼状胬肉行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复发率。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后仍容易复发。
杨新同宋晓辉宋莉莉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结膜瓣移植复发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年
在翼状胬肉治疗中引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方案,探究此项治疗方案的效果与对患者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中抽取50例,将纳选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各25例。纳入对照组的患者只开展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纳入观察组的患者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就两组所评定出的治疗总有效率指标、视力水平及屈光度指标、临床观察指标、泪膜功能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率加以对比。结果 测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指标,观察组值为96.00%,对照组值为72.00%,两组相比P<0.05。测评两组视力水平及屈光度指标,在手术开展前相比,2组表示无差异,P>0.05;手术后,再次评定两组视力水平及屈光度指标,观察组视力水平较高,而屈光度较低,2组相比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不适感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对比泪膜功能指标,治疗前2组表示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测评2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总评分表示2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测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指标,观察组值为4.00%,对照组值为28.00%,两组相比P<0.05。结论 在翼状胬肉患者治疗中,为了可以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且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汪鹏
关键词: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切除泪膜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率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且符合条件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明显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 157例患者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观察24小时,42例出现明显疼痛,发生率为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翼状胬肉头部侵入角膜过大、创面累及角膜基质层、手术时间过长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出现明显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翼状胬肉侵入角膜过大、角膜创面层次过深、手术时间过长均可导致患者术后发生明显眼痛,临床可通过相应改进措施,减轻患者不适。
李羽飞
关键词:翼状胬肉术后疼痛影响因素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纳入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8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
何东然黄广玲全俊陶
关键词: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切除术视力情况生活质量
自体结膜移植联合手术切除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稳定性及视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自体结膜移植联合手术切除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稳定性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80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泪膜功能、最佳矫正视力及OSDI评分。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SIT、 BUT长度均长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自体结膜移植联合手术切除可有效提高翼状胬肉患者的视力,改善泪膜功能,减轻干眼症状。
姬向东刘文涛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结膜瓣移植泪膜功能视力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Ologen胶原基质植入与自体结膜移植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Ologen胶原基质植入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20-01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80例87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4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Ologen胶原基质植入术)与对照组(40例43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随访至术后12mo,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表面不对称指数(SAI)、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上皮愈合、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12mo时视力变化情况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3mo时角膜散光度、SAI、SRI较术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术后3mo时角膜散光度及术后1、3mo时SAI、SRI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wk时角膜上皮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vs 46%,P<0.05),至术后2wk两组角膜上皮均愈合;两组术后12mo内未见翼状胬肉复发,术后6、12mo时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7%vs 14%,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Ologen胶原基质植入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均可获得可靠的疗效,且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在改善角膜散光度、角膜创面规则形态上优势更显著,更利于角膜创面恢复规则形态。
权联姣秦婧婧权元鼎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结膜安全性

相关作者

年桂红
作品数:7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小切口 术式治疗 翼状胬肉 干眼症 临床疗效
杨卫华
作品数:96被引量:259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眼科 人工智能 植入治疗
毛平安
作品数:19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悬吊 无晶状体眼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廖达思
作品数:11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临床疗效 散光 白内障
徐勇玲
作品数:15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庆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青光眼 人工晶状体植入 眼内 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