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8篇“ 自发性低颅压“的相关文章
自发性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其诊疗现状
2025年
自发性综合征(SIH)是一种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表现为眩晕、恶心、步态不稳、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甚至威胁生命安全。SIH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是头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幕上幕下弥漫性硬脑膜增厚、硬膜下积液、脑下移、脑垂体充血等,其复杂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影响患者预后。目前SIH治疗以卧床休息及补液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需行硬脑膜修复治疗。因此,本文针对SIH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现状进行简要综述,以加强临床对SIH诊疗的认识。
熊陈卢桂花邵卫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症状诊疗
自发性伴复视(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 分析自发性伴复视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诊治的126例自发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者伴有复视,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表现为体位性头痛伴复视,3例左侧外展神经麻痹,2例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头MRI均符合改变,脊髓磁共振水成像(MRM)均显示脊髓长节段硬脊膜外或神经根周围积液,经硬膜外血贴术治疗后复视均缓解。结论 复视是自发性重要的伴随症状,临床中应重视其诊断。
王霏李军杰郭百海李倩丁锚王翠云王震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复视
脑脊液静脉瘘致自发性1例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报道1例70岁老年男性自发性(SIH),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头增强磁共振符合SIH表现,但脊髓影像学检查未见脑脊液(CSF)漏,最终数字减影脊髓造影(DSM)发现CSF静脉瘘(CVF),经保守治疗,头痛缓解,随访11个月头痛未复发。本例患者的临床经过提示SIH患者常规检查无法找到CSF漏时,应警惕CVF。
王震李军杰高冉王征刘腾达沈翀李岩戴艳芳武力勇
关键词:颅内压自发性低颅压
合并自发性综合征的硬膜下血肿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合并自发性综合征(SIH)的硬膜下血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自发性综合征的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4例患者存在典型的体位性头痛,2例患者头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患者头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4例患者采取卧床休息、静脉及口服补液等保守治疗后头痛消失,1例患者行左侧钻孔外引流手术,术中(ICP)1 mmHg,血肿,术后引流不佳,但术后严格按照综合征的保守治疗方案,最终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合并自发性综合征的硬膜下血肿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体位性头痛,硬膜下血肿多为双侧,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头MRI增强扫描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个体化选择保守治疗、硬膜外血补片及钻孔外引流治疗。
李承俊刘鹏辉王芳玉方文华梅文忠林元相
关键词:低颅压综合征硬膜下血肿
自发性诊疗专家共识(2024)
2024年
自发性是一种脊髓脑脊液漏引起的以直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患者被迫卧床,生活质量明显降,严重者可继发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临床实践中存在误诊率高、检查和治疗手段开展不足等问题。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自发性的认识,规范疾病诊疗,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委会组织专家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和近年的文献证据,经反复讨论,针对自发性的临床识别、检查流程、诊断标准、治疗和随访共计制订了30条推荐意见。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委会武力勇于生元何非方王震李军杰董钊王谨冀雅彬
关键词:头痛低颅压硬膜下血肿
自发性综合征的现状和进展
2023年
自发性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IH)是由脊髓脑脊液漏引起的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体位性头痛。本文就自发性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洪静杨亓旭晨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脑脊液漏
自发性综合征7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自发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文献回顾。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5例自发性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3.67±10.30)岁,男性24例(32.0%),女性51例(68.0%),平均住院日(8.79±6.12)d;典型直立性头痛卧位好转者56例(75.0%);女性颈椎病占比高于男性(P=0.02)。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核磁检查(增强58例,77.3%):符合核磁诊断自发性综合征者32例(42.7%),其中垂体增大15例(20.0%),脑膜强化28例(37.3%),硬膜下积液/出血9例(12.0%),小脑扁桃体下垂者6例(8.0%);腰椎穿刺57例:<60 mmH2O 43例(84.3%),≥60 mmH2O 8例(15.7%),未记录结果者6例;误诊1例,74例均予以输液(2000~3000 ml/d)及对症治疗,出院时头痛完全好转52例(69.3%),改善19例(25.3%),未改善4例(5.3%)。结论自发性综合征发病高峰在30~50岁,女性占比约男性的2倍,女性颈椎病占比高于男性;头增强核磁是明确诊断的有效检查;通过保守补液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得以好转。
王志文郑雪梅张庆坤王海江
关键词:低颅压综合征核磁共振成像
自发性综合征继发小脑扁桃体下疝及双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及治疗
2023年
初步探讨自发性综合征继发硬膜下血肿、小脑扁桃体下疝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自发性继发小脑扁桃体下疝、硬膜下血肿致嗜睡、精神症状患者,经头核磁检查发现典型弥漫性硬脑膜强化,脊髓核磁水成像检查发现颈段、胸段多处硬脊膜外积液,神经根周围积液。给予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多次非靶向硬膜外自体血液补片及大量补液治疗。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随访3个月无反复。结论 头核磁检查对诊断自发性具有高度敏感性,脊髓核磁水成像检查无创、方便,可用于脑脊液漏的定位诊断。大剂量补液联合硬膜外自体血液补片是一种治疗自发性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
李啸吴乐乐陈晓燕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小脑扁桃体下疝硬膜下血肿
自发性合并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策略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自发性合并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探究自发性合并硬膜下血肿血贴治疗效果不佳的相关因素和其潜在的手术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诊断为自发性...
洪静杨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硬膜下血肿外科手术
自发性8例临床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自发性(SI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医院就诊的SI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治疗与转归等,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最终纳入SIH患者8例,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33.5±7.3)岁。6例急性起病,1例亚急性起病,1例慢性起病。4例发病前有诱因,3例为劳累、1例为运动。8例均有体位性头痛。3例伴有颈部疼痛。6例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1例伴有视物模糊、颈抵抗,1例伴双耳耳鸣。8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腰椎穿刺结果显示,7例脑脊液力≤60 mmH 2O(1 mmH 2O=0.0098 kPa),其中2例至测不出;1例脑脊液力正常(90 mmH 2O)。脑脊液常规结果示4例红细胞增多,2例白细胞增多。8例脑脊液生化结果均正常。8例均进行了头部MRI平扫,6例发现异常,其中1例硬膜下血肿,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组织下沉,2例内静脉窦扩张,1例内静脉窦扩张合并硬膜下血肿。8例均进行了头部MRI增强扫描,5例呈现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3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脊髓造影和计算机断层脊髓造影检查,2例发现硬脑膜脑脊液漏口。1例进行了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未发现脑脊液漏口。8例患者随访38.5(10.3,63.0)个月,保守治疗后,6例头痛缓解或消失,1例出院1周后复发入院,行非靶向硬膜外血贴片(EBP)后未再复发,1例保守治疗失败后行非靶向EBP,头痛缓解,2个月后复发,行胸椎3~4间隙靶向EBP,头痛消失,未再复发。结论:SIH多发于青年人,核心症状为体位性头痛,可伴随多种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多样。SIH患者多可采取保守治疗,若效果不好可行非靶向或靶向EBP。
胡阳王燕波徐丽英龚涛陆军陈涓陈玉辉
关键词:脑脊液漏

相关作者

李军杰
作品数:47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自发性低颅压 硬膜外 颅内低压 头痛 脑膜炎
武力勇
作品数:242被引量:532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家族性 额颞叶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瘦素
龚洁芹
作品数:26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脑静脉血栓形成 自发性低颅压 卒中 静脉血栓形成 磁共振
吴洁
作品数:53被引量:283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管理 老年 神经外科手术 自发性低颅压 氯胺酮
戴艳芳
作品数:21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自发性低颅压 磁共振静脉成像 三叉神经痛 颅内静脉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