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 篇“ 自然稀疏 “的相关文章
山地森林的自然 稀疏 幂律研究 自然 稀疏 幂律是当下研究种群动力学的主流方向,该定律从个体尺度反映林分稀疏 程度的动态变化,揭示了生物量与林分密度之间的统计学幂律关系。而生物量的测量与分析是自然 稀疏 幂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生态统计学中的热点之一。本... 纪显德关键词:生物量 林分密度 自然稀疏 文献传递 Self-thinning Rules at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s——Based on a Permanent Density Trial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8 2019年 Data selection and methods for fitting coefficients were considered to test the self-thinning law. The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even-aged pure stands with 26 years of observation data were applied tofit Reineke's (1933) empirically derived stand density rule (No∝d^-1.605, N = numbers of stems, d= mean diameter),Yoda's (1963) self-thinning law based on Euclidian geometry (v ∝ N^-3/2, v= tree volume), and West, Brown andEnquist's (1997, 1999)(WBE) fractal geometry (w ∝ d^-8/3). OLS, RMA and SFF algorithms provided observedself-thinning exponents with the seven mortality rate intervals (2%--80%, 5%--80%, 10%- 80%, 15%--80%,20%- 80%, 25%--80% and 30%- 80%), which were tested against the exponents, and expected by the rules con-sidered. Hope for a consistent allometry law that ignores species-specific morphologic allometric and scale differ-ences faded. Exponents a of N ∝ d^α,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1.605 and -2, not expected by Euclidianfractal geometry;exponents β of w ∝ N^β varied around Yoda's self-thinning slope - 3/2, bu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from - 4/3;exponent Y of w ∝ d^γ tended to neither 8/3 nor 3. DUAN Aiguo FU Lihua ZHANG Jianguo关键词:SELF-THINNING 林分年龄、造林密度和林分自然 稀疏 对杉木人工林个体大小分化和生产力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研究林分生长过程中个体大小分化规律以及个体分化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为通过培育措施调整改变林分内个体大小分化进而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5种造林密度(2.0 m×3.0 m、2.0 m×1.5 m、2.0 m×1.0 m、1.0 m×1.5 m和1.0 m×1.0 m)的2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研究林分年龄、造林密度和林分自然 稀疏 对林分个体大小分化的影响以及个体分化与林分生产力的数量关系。【结果】Gini系数(个体大小分化)随林分年龄和造林密度增加而增大,林分发生自然 稀疏 时Gini系数降低,但在林分自然 稀疏 进程中林分内个体大小分化程度再次增大。造林密度越大,林分生产力越高;林分发生自然 稀疏 时林分生产力下降,但自然 稀疏 后生产力增加速度大于自然 稀疏 前;林分生产力与个体大小分化呈负相关。【结论】随林分年龄和造林密度增加,个体间分化程度增大,林分生产力增加;发生林分自然 稀疏 时,个体间分化程度降低,林分生产力下降;在随后的林分生长进程中,个体间分化程度不断增大,林分生产力也继续提高。林分自然 稀疏 可改变林分种内竞争强度,进而改变个体分化和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轨迹。 杨桂娟 胡海帆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关键词:林分生产力 GINI系数 自然 稀疏 方程不同拟合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选择能够真实反映种群自疏动态的拟合方法是评估自然 稀疏 法则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方法】本研究基于福建省553块杉木同龄林样地数据,对前人用于估计自然 稀疏 方程的手绘法、区间法和相对密度法3种传统方法,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OLS)、简化主轴回归(RMA)和分位数回归(QR)3种以回归为基础的方法,修正最小二乘法(COLS)、确定性前沿函数(DFF)和随机前沿函数(SFF)3种边界模型构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大密度线的适宜拟合方法。【结果】手绘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强;区间法拟合结果会受到区间长度的显著影响,得到的最大密度线斜率往往比真实斜率平缓;相对密度法能排除非密度依赖死亡的干扰,但会受选点过程中预设斜率理论值的影响;OLS法、COLS法、RMA法拟合的直线容易出现与实际的数据点边界不吻合的问题,与自然 稀疏 直线为数据点上边界线的定义不相符;当分位数值越接近100%,QR法拟合得到的直线就越接近林分自疏上边界线;DFF法中,采用线性规划途径拟合直线优于非线性规划途径,但QR法和DFF法进行统计推断比较困难。SFF法拟合结果比较客观,但只有随机误差项的方差足够小且趋近于零时,拟合所得直线才能真实反映种群自疏过程。【结论】本文最后筛选得出福建省杉木人工林最优自然 稀疏 方程为ln(QMD)=7.795-0.620ln(N),可为当地杉木经营实践中制定有效密度调控措施提供参考。 孟京辉关键词:杉木 林分密度 民勤绿洲自然 稀疏 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9 2018年 为探明自然 稀疏 林带不同密度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建立了土壤水分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自然 稀疏 的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对不同自然 稀疏 密度梭梭林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密度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人工梭梭固沙林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3月初—5月中旬,是土壤水分回升期;5月下旬—9月下旬,土壤水分在丰水年(2015年)为动态平衡期,在枯水年(2016年)为消耗期;10月、11月为水分消退期,12月—翌年2月份,是土壤水分低稳期;(2)雨养条件下,梭梭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主要发生在40cm以下层,且密度越大消耗越大,变异系数也越大;浅层(0—40cm)土壤水分变化剧烈,但与林带密度之间的规律不明显;(3)林带土壤剖面平均水分含量无论在全年还是在生长季或非生长季,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4)不同退化程度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含量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模型表达式为:Y=394.67 D2-68.769 D+6.526(0≤D≤0.165),R2=0.934。不同密度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随季节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受极端降雨事件的影响,在不同年份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变化不一致;密度与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模型来反映。 丁爱强 徐先英 刘江 崔文天 张荣娟 赵鹏 付贵全关键词:自然稀疏 土壤水分 数学模型 人工梭梭林 海拔梯度上森林植物群落自然 稀疏 规律 被引量:4 2017年 以南岭自然 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的乔灌木样方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林分自然 稀疏 规律和植物个体大小与密度的关系及其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群落尺度上也存在着自然 稀疏 规律,乔木群落的自然 稀疏 指数为-1.305 6,灌木为-1.298 9,符合Enquist提出的-4/3自疏法则。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乔木样方的平均冠幅与树高都明显减小,灌木样方的平均冠幅减小,植株高度变化则不明显。3)随着海拔高度变化,乔灌木的个体大小对其作出不同的响应。在自然 稀疏 表达式中,系数k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海拔高度越高,k值越小。其中乔木样方的k值变化幅度大,灌木样方幅度小,表明海拔高度变化对乔木个体大小的影响更大。 郑泽煜 张灵 千怀遂关键词:灌木群落 自然稀疏 海拔高度 南岭自然保护区 杉木及马尾松人工林分自然 稀疏 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比较研究 本项目对热林中心林区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进行研究,分析2种林分在经过长期自然 生长后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以及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分生长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 (1)植物科属种组成在数量上无显著差... 廖树寿关键词:杉木 马尾松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自然稀疏 文献传递 Nilson自然 稀疏 模型初探 被引量:1 2014年 林木自然 稀疏 是自然 选择最清晰、最好的例子。关于引起自然 稀疏 的原因、预测变量以及模型形式的分析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自然 稀疏 模型主要有Reineke模型、-3/2自疏法则、WBE模型等。文中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Nilson自然 稀疏 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其他主要的自然 稀疏 模型进行比较,得出Nilson自然 稀疏 模型能直接呈现出林木株数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且随着直径从0增加到无穷大时,其自然 稀疏 线的斜率在0到-2之间变化,因此Nilson自然 稀疏 模型描述自然 稀疏 过程比其他模型更为有效;并从Nilson自然 稀疏 模型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运用推广、自稀疏 模型的研究方法和模型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该模型以及其他大多数自然 稀疏 模型只能运用于纯林,对混交林自然 稀疏 模型的研究将是未来自然 稀疏 研究的一个重点,纯林、混交林自稀疏 关系将会广泛运用于林业经营管理中。 花河兰 杨华 邓华锋 李艳丽关键词:自然稀疏 林分密度 自然选择 草河口地区人工红松林自然 生长及自然 稀疏 规律的研究 以人工红松林为对象,对其自然 生长和自然 稀疏 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13a生时林分平均直径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林分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在9~28a生时达到最高峰,林分蓄积量从18~28a生开始进入速生期,至54 a生时仍保... 姚立海关键词:人工红松林 文献传递 草河口地区人工红松林自然 生长及自然 稀疏 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以人工红松林为对象,对其自然 生长和自然 稀疏 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13 a生时林分平均直径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林分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在9~28 a生时达到最高峰,林分蓄积量从18~28 a生开始进入速生期,至54 a生时仍保持平稳状态。人工红松林自郁闭后,每隔10~15 a间出现1次自然 枯死高峰期。林木分杈从9 a生开始,分杈率仅为0.03%,至54 a生时高达30.00%。28 a生以前其径级分配呈威布尔分布,30 a生以后分布无规律性。9~13 a生林分的径级离散度高达1.52~1.19,54a生时仅为1.03。 姚立海关键词:人工红松林 自然稀疏
相关作者
吴承祯 作品数:786 被引量:6,887 H指数:42 供职机构:武夷学院 研究主题:内生真菌 杉木 雷公藤 木麻黄 千年桐 洪伟 作品数:917 被引量:9,302 H指数:48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研究主题:杉木 雷公藤 内生真菌 人工林 毛竹 江希钿 作品数:116 被引量:565 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人工林 杉木 马尾松 资产评估 杉木人工林 孟京辉 作品数:60 被引量:456 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密度控制图 马尾松 马尾松人工林 杉木 杉木人工林 曾德慧 作品数:180 被引量:3,629 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科尔沁沙地 樟子松 沙地 沙地樟子松 农田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