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30 篇“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的相关文章
泉州市某区食品中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的检测情况 2024年 目的 分析泉州市某区集贸摊点和超市食品中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携带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从泉州市鲤城区超市以及集贸摊点采集的100份食品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GB 47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检验》对所有标本开展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微生物检验以及毒力基因检测,统计最终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食品类型的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检出率差异。结果 100份检测样本当中,总共20份检出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检出率为20.00%;其中包含产肠毒性 大肠 埃希 菌 (entero 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共6株,占比为30.00%;肠致 病性 大肠 埃希 菌 (entero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共5株,占比为25.00%;肠出血性 大肠 埃希 菌 (entero 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共5株,占比为25.00%;肠侵袭性 大肠 埃希 菌 (entero 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共4株,占比为20.00%。牲畜肉类、生禽肉类、凉拌类、海产类以及蔬菜类食品的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检出率依次为38.89%、45.00%、5.00%、10.00%、4.55%,其中牲畜肉类、生禽肉类的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检出率高于其他食品类型(P <0.05)。分离获得的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20株内,出现EHEC的O157共5株;血清凝集予以H7鉴定,其中共有5株EHEC的O157:H7鉴定血清凝集,1株O157在羊肉上分离获得,SLT2、hly、eaeA毒力基因均在H7菌 中携带,其他O157共4株,4种毒力基因均为阴性 。结论 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开展微生物检验能有效检出食品中的大肠 埃希 菌 以及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毒力基因,有关部门应该要加强卫生监督的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王萍霞 钟煌培 周芳芳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PCR方法鉴定5类牛源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2024年 为建立鉴定5类牛源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DEC)多重PCR检测方法,对陕西关中奶牛场犊牛粪便中分离的大肠 埃希 菌 进行检测。以EAEC(astA、aggR、pic)、EHEC(stx1、stx2)、EPEC(escV、bfpB)、EIEC(invE)和ETEC(lt、stp、sth)5类DEC中11种毒力基因为目标,uidA基因为阳性 对照,建立两体系(体系Ⅰ和Ⅱ)多重PCR检测方法,通过改变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特异性 和灵敏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体系Ⅰ检测EAEC、EHEC,体系Ⅱ检测EPEC、EIEC、ETEC,除astA引物浓度为0.5μmol/L,其余均为0.3~0.4μmol/L;退火温度以59℃最佳;ETEC的检测下限最低(1.09×10^(3)CFU/mL),其余依次为EHEC(1.27×10^(3) CFU/mL)、EIEC(2.43×10^(3) CFU/mL)、EPEC(5.71×10^(3) CFU/mL)、EAEC(7.98×10^(3) CFU/mL);经验证该方法只对DEC毒力基因产生特异性 ,而对沙门菌 、化脓隐秘杆菌 、变形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粪肠球菌 、金黄葡萄球菌 不产生特异性 条带;应用此方法对183株犊牛腹泻 源E.coli进行了检测,共检出17株DEC,其中EAEC 6株、ETEC 4株、EPEC 4株、EHEC 2株、EIEC 1株,经单一PCR验证结果一致 。本研究建立的检测5类DEC多重PCR方法可对样品采用两体系、同一PCR反应程序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建立为牛源DEC中常见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与借鉴。 熊昊飞 张理坤 程璐 尚远昊 冯玉树 李冰慧 李勤凡 张仕强 王妍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PCR 毒力基因 犊牛腹泻 上海市2016-2022年腹泻 病例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感染的流行特征与耐药分析 2024年 目的掌握上海市腹泻 病例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DEC)的感染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为后续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上海市腹泻 病综合监测系统收集2016-2022年肠道腹泻 门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粪便标本,开展DEC检测。基于国家致 病菌 识别网系统收集2016-2022年药敏监测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在24883例感染性 腹泻 患者中,DEC阳性 率为9.13%(2271/24883),其中单一致 病型DEC阳性 率为8.83%(2197/24883),混合致 病型DEC阳性 率为0.30%(74/24883)。DEC阳性 主要型别为肠产毒性 大肠 埃希 菌 [4.33%(1077/24883)],以≤5岁组人群的DEC阳性 率最高[18.48%(22/119)]。2016-2022年DEC阳性 率最高月份为7-9月[5.91%(1470/24883)]。2016-2022年市区和郊区的DEC阳性 率分别为9.47%(554/5847)和9.02%(1717/19036),市区和郊区的DEC主要型别分别为肠黏附性 大肠 埃希 菌 [3.98%(233/5847)]和肠产毒性 大肠 埃希 菌 [4.56%(868/19036)]。2016-2019和2020-2022年DEC阳性 率分别为9.42%(1821/19330)和8.10%(450/5553),主要型别分别为肠产毒性 大肠 埃希 菌 (4.87%,941/19330)和肠黏附性 大肠 埃希 菌 (4.70%,261/5553)。耐药菌 株的多重耐药率为40.21%(618/1537)。耐药率较高的前三位药物依次为氨苄西林[64.74%(995/1537)]、萘啶酸[58.49%(899/1537)]和四环素[45.09%(693/1537)]。结论相比于2016-2019年,2020-2022年DEC阳性 率下降,主要型别由肠产毒性 大肠 埃希 菌 转变为肠黏附性 大肠 埃希 菌 。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建议应加强DEC的耐药性 持续监测,同时规范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丰俊 夏佳慧 庄源 徐桢 罗嘉远 陈涌 费加艺 吴艺童 吴寰宇 陈昕 张静 陈敏关键词:腹泻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基于CRISPR序列的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跨种传播风险机器学习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基于CRISPR序列信息应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感染人的潜在风险,并以此识别具有人兽共患风险的高危菌 株。【方法】从Enterobase数据库批量获取806株中国分离的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基因组序列信息,提取CRISPR位点的间隔序列构造特征,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并使用交叉验证评价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效果。使用最佳模型输出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的感染风险,并比较不同动物来源分离株对人的潜在感染风险。【结果】从806株菌 株中共获取1093个间隔序列簇,人源分离株独有间隔序列簇为196个,动物源分离株独有间隔序列簇为291个,其中606个二者共享,线性 判别分析发现人源和动物源菌 株的间隔序列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以间隔序列簇作为特征,成功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逻辑斯谛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梯度提升树模型4种机器学习模型,其宿主预测准确率均超过0.8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均接近0.9。最终确定随机森林模型的分类效果最佳,优化后模型预测准确率为0.844,AUC值为0.915。根据最佳模型输出的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的感染风险,猪源分离株感染人的风险最高,羊源分离株感染人的风险较低,极少数禽源分离株可能具备感染人的潜力。【结论】基于间隔序列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对具有人兽共患风险的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该模型为传染性 疾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冯新元 赵佳雪 龙金照 胡景妍 席岩岩 陈帅印 杨海燕 段广才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2018—2020年江阴市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流行情况及药物敏感性 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江阴市腹泻 患者中的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il,DEC)感染状况、毒力基因、分子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按照2018年无锡市食源性 疾病监测工作手册,采集腹泻 患者肛拭样本,分离出DEC后进行实时荧光PCR确认,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物敏感性 实验。结果2018—2020年在2家哨点医院共采集腹泻 患者440份肛拭样本,检出DEC阳性 菌 株132株,检出率为30.00%,其中肠道致 病性 大肠 埃希 菌 (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检出率6.59%,肠道集聚性 大肠 埃希 菌 (enteric escherichia coli,EAEC)检出率18.87%,产肠毒素大肠 埃希 菌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检出率3.18%,肠道侵袭性 大肠 埃希 菌 (enteric 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检出率1.36%。药物敏感性 实验结果表明,DEC对氨苄西林和萘啶酸的耐药程度最高(53.85%),其次为四环素(41.54%)和阿奇霉素(35.38%);多重耐药率较高,为50.77%。PFGE结果表明,65株DEC可分为63种PFGE带型,带型较为分散,呈多态性 分布。结论江阴地区DEC的流行情况相对严峻,基因型高度多态,尚不存在优势流行株。建议治疗上多用头孢菌 素类抗菌 药物。 谢雯 高海英 刘晓骏 蒋云菲 王博 沙丹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耐药情况 脉冲场凝胶电泳 肠侵袭性 大肠 埃希 菌 噬菌 体DK-13的生物学特性 及应用 2024年 【目的】筛选并分离出能裂解肠侵袭性 大肠 埃希 菌 噬菌 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 ,并探究其对污染猪肉的杀菌 作用。【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鉴定噬菌 体,并测定其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以及裂解功效的测定。【结果】从医院污水中分离鉴定能特异裂解肠侵袭性 大肠 埃希 菌 (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的噬菌 体并命名为DK-13,其呈典型的蝌蚪状外形,包含一个正二十面体的头部和一个可收缩的螺旋对称的尾部,属于肌尾噬菌 体科(Myoviridae)噬菌 体;生物学特性 表明: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约为10 min,裂解期约为70 min,噬菌 体DK-13能在50℃,pH 5.0-10.0条件下存活。全基因组测序表明,噬菌 体基因组长约172 275 bp,GC含量为40.18%,预测其共有293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未发现已知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应用试验表明:被污染的猪肉中表现的杀菌 效果良好,宿主菌 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分离并鉴定一株新的烈性 噬菌 体DK-13,DK-13具有潜伏期短、裂解效率高等优势,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王梦雅 刘家齐 姜海霖 李菁华 赵春燕 黄红兰关键词: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噬菌体 食品安全 2019—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哨点医院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的耐药性 和同源性 2024年 【目的】开展上海市奉贤区的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DEC)耐药性 和同源性 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风险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腹泻 病检测中分离到的DE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21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聚类分型。【结果】腹泻 病例DEC检出率为18.99%(131/690)、肠聚集性 大肠 埃希 菌 (EAEC)占64.89%(85/131)、肠产毒性 大肠 埃希 菌 (ETEC)占22.14%(29/131)、肠致 病性 大肠 埃希 菌 (EPEC)占12.21%(16/131)、肠出血性 大肠 埃希 菌 (EHEC)占0.76%(1/131),未检出肠侵袭性 大肠 杆菌 (EIEC)。DEC检出具有明显夏季高发的季节性 特点。DEC多重耐药率为66.41%,共有65种耐药谱,耐药率最高的5种抗生素是氨苄西林(60.31%)、萘啶酸(51.91%)、头孢唑林(50.38%)、四环素(44.27%)、复方新诺明(35.11%),2019—2022年DEC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升高。85株EAEC聚类分析相似度为58.4%~100.0%,得到69种带型;29株ETEC聚类分析相似度为58.5%~100.0%,得到13种带型,有2种优势带型;16株EPEC聚类分析相似度为53.9%~96.0%,得到15种带型。共发现5组同源性 菌 株,同源性 菌 株耐药表型均一致 。【结论】上海市奉贤区腹泻 病例中DEC流行强度较高,耐药形势严峻,引起暴发感染的风险较高,需要加强监测和防范。 赵宏伟 谢晓红 陶力新 沈莉 沈春莉 刘梅花 施媛 盛黄妃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腹泻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重耐药 耐药谱 北京某医院感染性 腹泻 患者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毒力和耐药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明确本院感染性 腹泻 患者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毒力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 MS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步鉴定,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对本院感染性 腹泻 患者临床分离的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进行5种型别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药敏试验检测DEC菌 株的耐药表型特征。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耐药分子特征。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院DEC检出率为11.9%,其中EAEC占比37.5%,非典型EPEC占比34.38%,ETEC占比25.0%,EIEC占比3.12%,未检出EHEC菌 株。32株DEC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甲氨苄啶/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3.12%、43.75%和37.5%。ESBLs(+)株占比18.75%,其多重耐药菌 株检出率为83.83%,显著高于ESBLs(-)菌 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32株DEC共有25个ST型,优势基因型为ST10共4株(12.5%),ST28、ST31和ST3153各2株(各占比6.25%),其他21个型别各1株菌 (各占比3.13%)。EAEC中检出1株携带bla_(NDM-1)的耐碳青霉烯类菌 株。结论我院感染性 腹泻 患者的DEC以aggR、pic、astA、eae 4种毒力基因较为常见,以EAEC、EPEC为主要型别,基因型别呈高度多态性 ,检出多重耐药菌 株。 马思宇 马立艳 罗虎 周妍妍 王雅轩 苏建荣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2017—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腹泻 病例中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检测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腹泻 患者中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diarrheogenic E. coli,DEC)的感染状况、型别分布和耐药情况,为DEC的防控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 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DEC的分离培养、型别检测、毒力基因检测和药物敏感性 试验。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对不同类别之间的率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997份送检样本中检测出136株DEC,阳性 率为13.6%(136/977)。其中肠聚集性 大肠 埃希 菌 (enteroaggregative E. coli,EAEC)最多(57株),占比41.9%。136株DEC分别检出uidA、astA、aggR等多种毒力基因;同一型别的菌 株有不同种毒力基因组合,以aggR—astA毒力基因组合为主的EAEC占比最高。DEC阳性 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是31~40岁,占18.7%。6至9月检出率较其他月份明显升高。结论 上海市虹口区DEC检出率较高,以EAEC、肠产毒性 大肠 埃希 菌 (enterotoxigenic E. coli,ETEC)、肠致 病性 大肠 埃希 菌 (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为主,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检出率有差异。DEC菌 株携带的毒力相关基因呈现多样性 ,且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倪春苗 金虹飞 沈静 徐映如 刘莹 李思佳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2018—2022年北京市某区腹泻 病例中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的感染和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腹泻 病例中致 泻 性 大肠 埃希 菌 (DEC)的感染情况和分子分型特征,为进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8—2022年从北京市某区3家监测哨点医院采集1600例腹泻 病例粪便标本,分离标本中的DEC;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其毒力基因得到致 病型,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应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得到分子分型,并将ETEC、EPEC和EAEC型菌 株图谱作聚类分析。结果2018—2022年北京市某区1600份标本中有144份标本分离到DEC,检出率为9.00%(144/1600)。菌 株致 病型以ETEC为主,其次依次为EPEC、EAEC、EHEC,未检出EIEC。DEC感染病例男女比例为1.48∶1,31~45岁年龄组的DEC检出率最高(11.15%,59/529)。DEC阳性 检出率最高的年份为2019年,各年夏季检出率均最高。DEC在不同年龄组和年份中的阳性 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DEC阳性 病例症状以腹泻 、脱水、腹痛为主,且多为水样便。144株DEC分为111条带型,同源性 13.07%~100.00%。同带型的菌 株数目2~7条,分离时间间隔从当天到几年不等。结论本区DEC致 病型以ETEC和EPEC为主,且存在EHEC感染;夏季高发,青壮年中检出较多;PFGE条带呈高度多态性 分布。 张爽 王安娜 付奎元 王园园 李颖 李辉 张建涛 王会波 王丽丽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腹泻 分子分型 食源性致病菌
相关作者
郑恩惠 作品数:23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监测分析 监测点 多重PCR 林杰 作品数:58 被引量:330 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O157大肠杆菌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霍乱弧菌 腹泻 毒力基因 熊衍文 作品数:98 被引量:474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分离株 O157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 志贺毒素 毒力基因 杨劲松 作品数:94 被引量:416 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霍乱弧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毒力基因 沙门菌 监测分析 陈晓 作品数:160 被引量:1,176 H指数:1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细菌耐药监测 MOHNARIN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耐药性 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