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2篇“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相关文章
-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病例分析及病原学鉴定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报道2022年1例钩端螺旋体病例,对其血清样本测定急性期与恢复期IgM与IgG抗体,进行病原学核酸检测、23S rDNA测序、同源性比对,并用R软件构建进化树。病原学特异性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第3天血清中钩端螺旋体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其基因型为博氏钩端螺旋体,与舟山市普陀区3号、4号、7号家鼠肾中博氏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序列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家鼠肾中的博氏钩端螺旋体(CP012029)的23S rDNA序列100%同源。根据患者急性期血清与恢复期血清中的钩端螺旋体IgM与IgG可判断为新近感染了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本研究分析该例钩端螺旋体分子生物学特征,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朱光琦陈琳迪舒纪为刘磊杰王秋景赵婷孝叶凌李世波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同源性分析
- 一种高效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CR改良方法及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比较评价1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改良方法与3种现行标准方法的检测效果,用于病人早期诊断与宿主动物监测。方法对《全国病媒生物病原学监测方案(试行)》推荐致病性钩体检测方法(方法3)增加一步反转录反应过程,不改变引物和探针,形成改良方法(方法4)。分别采用方法4、卫生行业标准推荐方法(方法1)、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推荐方法(方法2)和方法3,4种PCR方法平行检测不同稀释度的钩体阳性标本、病人早期血清及鼠肾标本,评价其检测效果。结果方法4的灵敏度分别是方法1、2、3的10000、10000及1000倍。仅有方法4能在病人早期血清中检出钩体核酸。4种方法对于100份鼠肾标本中的钩体检出率分别是2.00%、4.00%、8.00%和40.00%。方法4与方法1、2、3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方法1、2、3之间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获得的改良方法对钩体病人早期血清和鼠肾标本的核酸检测效果,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现行标准检测方法。
- 王蓉马敏王忠发刘吉洛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聚合酶链式反应
- 2021年贵州省环境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及基因种分析
- 2023年
- 目的对贵州省2021年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疫区环境标本进行致病性钩体分离培养,了解其基因种特征,为钩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钩体病疫情发生地环境水和土壤样品,采用EMJH培养基进行钩体分离培养。提取疑似钩体生长培养物基因组DNA,采用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进行检测,同时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基因种鉴定,并应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间进化关系。结果从112份环境样品中分离出50株疑似钩体菌株,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检测显示其中3株为致病性钩体,包含环境水样分离出的2株和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的1株。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显示,经PCR检测为致病性钩体的3株菌株属于钩体致病性基因种,其中2株为Leptospira noguchii基因种,1株为Leptospira borgpetersenii基因种;另外47株菌株中5株菌株属于钩体中间种,42株菌株属于钩体非致病性基因种。系统发育树显示,致病性钩体菌株与其基因种代表性菌株进化关系较近。结论贵州省钩体病疫区环境钩体基因种复杂,同时存在致病性基因种和非致病性基因种,本次检出的2种致病性钩体基因种为贵州省尚未报道的基因种,可为贵州省钩体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营夏刘英姚光海周敬祝王丹谭勤琴杨幸贵胡勇张翠彩李世军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PCR
- 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FGE分析研究
- 2022年
- 目的了解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带型特征。方法应用PFGE方法对65株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国际、国内参考菌株和疫苗株进行分型,并以此聚类分析,同时与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数变化分析(multilocus VNTR analysis,MLVA)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基因组DNA经NotⅠ酶切电泳后,获得了较高清晰度酶切图谱,各条带分离良好。65株钩体菌株分为61种PFGE型别。相同的血清群的钩体菌株的PFGE型别不尽相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尽管PFGE、MLST和MLVA之间的分型结果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聚类分析显示这些菌株可形成11个大小不一进化簇,呈现多点分散进化特征。结论获得致病性钩体分子分型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钩体分子溯源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 李喆张影杜宗利叶强徐颖华辛晓芳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多位点序列分型
-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通过对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了解国内与全球致病性钩体种群结构及其分子进化。方法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MLST分析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时期国内钩体分离菌株与国际参考菌株进行分析,并与国内7株疫苗株结果平行比较,同时收集已公开的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1238株致病性钩体的基因种与MLST数据进行种群结构分析。结果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7株钩体国际参考菌株和47株国内菌株基因种主要为问号基因种,分别占比71.4%和59.6%。7株国际参考菌株呈现7种不同ST型。而在47株中国钩体分离株中,发现15种ST型及24种尚未报道的新ST型。MLST聚类分析发现问号、波氏和卫氏基因种菌株均各自形成单独分支。7株不同ST的疫苗株也位于问号基因种内不同亚分支中。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世界范围内近百年分离的1238株钩体菌株主要包括16个进化簇,分别为ST17、ST34、ST149、ST1和ST37等,而中国236株钩体菌株可分为4个主要进化簇,主要流行基因型为ST1、ST128、ST17和ST143;不同国家流行菌株的基因种和ST型不尽相同。致病性钩体可在不同宿主物种广泛地交叉感染,不同国家间相互传播。结论获得我国致病性钩体基因种和MLST基因多态性资料,并系统地了解国内和全球致病性钩体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为后续致病性钩体监测和溯源提供科学指导。
- 李喆张影杜宗利辛晓芳叶强徐颖华
- 关键词:多位点序列分型系统发育
-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近些年,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日益城市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近20年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已有上千株钩端螺旋体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促进了对该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分子进化和致病机制的认识。本文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基因组特征、基因分型、种群结构和重要毒力因子四个方面对其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后续钩端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监测、病原溯源和新疫苗研发等工作的提供借鉴。
- 徐颖华徐苗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基因组种群结构毒力因子
- Leptospira alstoni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多位点序列分析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分析Leptospira alstoni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基因型。方法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研究仅在我国分离发现的三株Leptospira alstoni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基因型,并与MLST数据库收录的当前中国流行血清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成功将三株菌株7个管家基因扩增出来,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与MLST数据库比对,发现这三株菌株MLST结果并不能匹配数据库中已有MLST基因型,表明这三株菌株具有三种不同的MLST基因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三株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形成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析,与当前在中国流行的七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血清群明显不同。结论发现三种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MLST基因型,这些结果为未来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分子分型、溯源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 徐颖华李喆杜宗利辛晓芳叶强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基因型血清群
- 江西地区鼠源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江西地区钩端螺旋体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为后期建立江西地区钩端螺旋体菌的发病模型提供菌源。方法通过捕捉钩端螺旋体疫源地的储存宿主——褐家鼠,无菌操作摘取肾脏,将肾脏接种到EMJH培养基中培养、纯化菌株。对纯化后的钩端螺旋体用钩体外膜脂蛋白LipL32基因引物进行PCR检测以鉴定菌株,并对分离菌对金黄地鼠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分离纯化到一株钩端螺旋体菌,PCR扩增为阳性,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证实上述序列与钩端螺旋体菌FDAARGOS203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CP020414.2)同源性为100%。分离菌对金黄地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结论我们成功从江西地区储存宿主褐家鼠肾脏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菌株。本次研究为以后分离纯化钩端螺旋体菌累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收集江西省内流行的钩端螺旋体菌型,为钩端螺旋体菌的发病模型提供菌源,并以此为基础,研发出可靠的临床早期诊断产品,以期达到有效控制江西省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目的,降低公共卫生隐患。
- 孙毅戴宗浩彭梦华叶俊华徐黎刘占斌
- 关键词:褐家鼠分离纯化
- 一种可广泛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试剂盒及引物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广泛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试剂盒及引物,3对退火温度一致,目的条带大小相同的引物组合,可放在同一反应体系,能够准确检测出15中钩体血清型。选择LigL32基因作为检测对象,应用3对特异性引物,实现广泛检测...
- 曹永国宋宁张文龙付云贺谢旭峰丁壮张乃生吴殿君
- 文献传递
- 2009-2015年贵州省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分离株PFGE分型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9-2015年分离自鼠类宿主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PFGE带型特征,为当地钩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贵州省近年分离自鼠类宿主动物的56株钩体采用致病性钩体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应用血清分群PCR对其进行血清群鉴定,采用包埋法提取钩体染色体DNA,利用核酸内切酶NotI对DNA进行酶切,酶切片段经PFGE电泳后采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获得DNA指纹图谱,采用国家病原体分子分型实验数据分析与传输系统进行处理和聚类分析。结果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和血清分群PCR鉴定显示56株钩体均为黄疸出血群钩体株,PFGE分型将其分为38个带型,聚类分析显示多数钩体株与黄疸出血群赖型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为主要流行优势带型,少部分钩体株与爪哇群和波摩那群代表菌株具有较高相似性,聚类关系相对较近。结论黄疸出血群赖型是贵州省近年流行的优势型,钩体株PFGE带型具有多样性,可为当地钩体病的监测、暴发调查和传染源追踪提供参考依据。
- 刘英王铭李世军姚光海黄荷陈旭王斌唐光鹏王定明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脉冲场凝胶电泳
相关作者
- 徐颖华

- 作品数:88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百日咳 钩端螺旋体 全基因组测序 百日咳疫苗 稳定性
- 叶强

- 作品数:176被引量:37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肺炎链球菌 国家参考品 疫苗 免疫原性 安全性
- 聂一新

- 作品数:26被引量:12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病 聚合酶链反应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PCR
- 李世军

- 作品数:137被引量:453H指数:12
-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钩端螺旋体 PCR 病原学 问号钩端螺旋体 病例
- 辛晓芳

- 作品数:87被引量:18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钩端螺旋体 国家参考品 血清群 吡喹酮治疗 日本血吸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