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1篇“ 苄星青霉素“的相关文章
- 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对不同孕周妊娠期梅毒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和胎传梅毒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对不同孕周妊娠期梅毒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和胎传梅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和玛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妊娠期梅毒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孕周分为A组(孕期<12周)、B组(孕期12~27周)和C组(孕期>27周),各60例。三组均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三组妊娠结局、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母婴梅毒滴度情况。结果A组早产率低于B组、C组,足月分娩率高于B组、C组(P<0.05)。A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阿普加评分均高于B组、C组(P<0.05)。A组母体和新生儿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1∶8比率高于B组、C组,B组高于C组(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尽早治疗妊娠期梅毒患者可有效防止母婴传播,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阿普加评分,降低新生儿梅毒发生率。
- 路瑞娟刘双龙张瑞红仇晓霞刘翠萍
-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苄星青霉素不同孕周妊娠期梅毒胎传梅毒
- 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螺旋体感染相关麻痹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苄星青霉素维持治疗在梅毒螺旋体(TP)感染相关麻痹性痴呆(GPI)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感染TP导致的GPI患者中随机抽取69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组(33例,青霉素治疗14 d)、B组(36例,青霉素治疗14 d后采用苄星青霉素维持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复发率5.56%比A组更低、治疗6个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时间(3.12±1.34)分、地点(3.15±1.28)分、计算(3.13±1.31)分、重复记忆东西(1.85±0.52)分、总分(18.25±5.37)分]、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4.85±1.28)log2C-1、临床症状评分[智能降低(4.15±1.12)分、记忆力下降(4.06±1.15)分、人格变化(4.18±1.14)分、行为异常(4.13±1.18)分、思维异常(4.02±1.10)分]、SF-36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 感染TP导致的GPI患者青霉素治疗后采用苄星青霉素维持治疗,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智能水平,降低TRUST滴度水平和复发率效果更加理想,同时能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 杨永秀丁雯雯
- 关键词:青霉素麻痹性痴呆苄星青霉素认知功能障碍康复疗效
- 不同溶媒对苄星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不同溶媒给苄星青霉素皮试结果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1-2022.12本院门诊需注射苄星青霉素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溶解配制后开展皮试)、对照组(加入灭菌注射用水溶解配制后开展皮试)分别包含49例,观察两组皮试液的苄星青霉素含量、皮试阳性率、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两组的溶液含量、苄星青霉素含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皮试阳性率是16.33%低于对照组36.73%(P<0.05)。实验组的轻度疼痛比例为81.63%高于对照组36.73%(P<0.05),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比例为16.33%、2.04%低于对照组30.61%、32.65%(P<0.05)。实验组含局部疼痛或压痛、皮疹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占比是4.08%低于对照组16.33%(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作为一类常见广谱抗生素物,采取生理盐水取代灭菌注射用水当作溶媒配制皮试液,能减少皮试假阳性情况产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值得推广应用到临床。
- 江华珍周颖马荣华曾掌
- 关键词:溶媒苄星青霉素皮试结果疼痛程度
- 苄星青霉素注射局部罕见不良反应1例
- 2024年
- 疼痛、硬结是苄星青霉素注射后局部常见不良反应,同时发生阿瑟氏反应和尼古劳综合征较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65岁,体质量46 kg,BMI 16.9 kg·m^(-2)。主因发作性左前臂及左手麻木4 d,于2021-12-01以“脑血管病”收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后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血红蛋白含量187g·L^(-1).
- 冷育清禹爱梅庞茜茜陈雷刚
- 关键词:苄星青霉素肌注
- 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潜伏梅毒临床研究
- 2024年
- 研究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潜伏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潜伏梅毒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潜伏梅毒患者通过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可提升其临床效果,价值高,值得推广。
- 杨蓉
-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苄星青霉素潜伏梅毒
-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梅毒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单药及联合治疗梅毒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的60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B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C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干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时间、症状消退时间、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外周血指标[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辅助性T细胞(Th1/Th2)]及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不良反应。结果C组治愈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转阴时间C组短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CD3^(+)、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C组治疗3周后CD3^(+)、CD4^(+)、CD4^(+)/CD8^(+)高于A组、B组,CD8^(+)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外周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的Th1、Th1/Th2高于治疗前,Th2低于治疗前;C组治疗3周后Th1、Th1/Th2高于A组、B组,Th2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腹泻2例,恶心1例,皮疹1例,总发生率为20%(4/20),B组发生腹泻1例,恶心1例,皮疹1例,总发生率为15.00%(3/20),C组发生腹泻2例,恶心2例,皮疹1例,总发生率为25.00%(5/20),三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治疗中,使用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联合方案治疗,效果更好,不会增加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建议推广。
- 付家富张红萍
- 关键词: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梅毒免疫功能
-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皮试及再次皮试问题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为临床处置苄星青霉素皮试及再次皮试问题提供证据支持,提高诊疗效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FDA官网,检索苄星青霉素说明书。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SinoMed中文数据库,筛选β内酰胺抗生素、青霉素及苄星青霉素皮试相关指南/共识/指导原则、苄星青霉素药代动力学及皮试的临床研究文献。结果检索获得苄星青霉素的中国药品说明书和FDA说明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操作专家共识(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0版)》。纳入苄星青霉素相关药代动力学文献等文献12篇。中国药品说明书要求首次使用前要做皮试,FDA说明书未要求做皮试,但国内外说明书都强调要做好严重过敏反应救治准备。苄星青霉素药代动力学文献显示:苄星青霉素单次注射后第4周体内仍有药物浓度。结论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对中国首次使用苄星青霉素需进行皮试的规定予以确认,并基于药代动力学证据,显示4周内重复皮试可能没有必要。建议多学科专家基于证据对苄星青霉素再次皮试的问题通过共识,形成清晰的指导意见,以利于一线医务工作者规范执行。但无论是否进行皮试或再次皮试,应做好严重过敏反应救治准备。
- 张志玲杨毅恒张海萍杨帆翟所迪
- 关键词:苄星青霉素皮试
- 苄星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元市某医院2008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苄星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的(A组)患儿48例,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的(B组)患儿42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情况。并对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对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对占比进行χ^(2)检验。结果A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B组(t=4.290、2.623、3.597,P<0.05);A、B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87,P<0.05),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χ^(2)=3.889,P<0.05);A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agin,RPR)环状卡片试验转阴率均高于B组(χ^(2)=7.144、6.221,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身体发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29,P<0.05),A组患儿身体发育正常率高于B组(χ^(2)=4.402,P<0.05)。结论在先天性梅毒新生儿患者中实施苄星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可促进其康复,增强疗效,改善预后,促进其生长发育。
- 张秋凤韩雪梅李亚婷张伟谭鸿双罗寒依
- 关键词:苄星青霉素先天性梅毒
- 梅毒患者实施头孢克肟与苄星青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梅毒疾病患者实施头孢克肟与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目的选取南通瑞慈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8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药物,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头孢克肟药物,比较两组梅毒患者治疗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梅毒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22/24),高于对照组的66.67%(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5)。研究组治疗梅毒患者期间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药物治疗期间梅毒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患者实施头孢克肟与苄星青霉素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疗效,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用药安全性良好。
- 张洪炜张贤
- 关键词:梅毒头孢克肟苄星青霉素免疫功能临床疗效
- 苄星青霉素结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梅毒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4年
- 研究分析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结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梅毒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20,采用苄星青霉素结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和对照组(n=20,采取苄星青霉素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00%、RPR转阴率95.00%均要高于对照组55.00%、70.00%(χ2=4.286、4.329,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30.00%(χ2=4.329,P<0.05)。结论 在梅毒的临床治疗中,与单纯苄星青霉素作比较,结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的治疗优势更为明显,在增强疗效的同时,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 顾亚男
- 关键词:苄星青霉素复方甘草酸苷片梅毒
相关作者
- 陈汝红

- 作品数:22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药品检验所
- 研究主题:双苯氟嗪 HPLC法测定 苄星青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法测定
- 闫宁

- 作品数:17被引量:9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苄星青霉素 头孢曲松钠 黄芪甲苷 潜伏梅毒 妊娠梅毒
- 于晓云

- 作品数:11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苄星青霉素 头孢曲松钠 潜伏梅毒 梅毒血清 高滴度
- 李子海

- 作品数:25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苄星青霉素 头孢曲松钠 疗效分析 脱发患者 梅毒血清
- 高艳青

- 作品数:114被引量:486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 研究主题:半夏泻心汤 梅毒 HIV 艾滋病 神经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