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8篇“ 苓桂术甘汤“的相关文章
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研究进展
2025年
中医认为,眩晕多与痰饮相关,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治疗遵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苓桂术甘汤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主治痰饮、痹证、水肿等疾病,也广泛运用于眩晕的治疗。关于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的研究较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关于苓桂术甘汤的禁忌证及不良反应未明确说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对不同证型眩晕的试验研究;关于苓桂术甘汤具体成分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今后,还需建立统一规范化的中医药用药标准及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继续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不同证型眩晕临床或动物试验研究,进一步完善苓桂术甘汤活性成分提取及分析,明确其对眩晕具体的作用机制。
史良
关键词:眩晕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与现代临床应用分析
2025年
苓桂术甘汤作为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传世名方,现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该方主要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味中草药组成,具有温化痰饮、补脾除湿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中阳虚弱导致痰饮停聚引起的心下悸、胸胁支满及目眩。作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记载苓桂术甘汤的古籍,从处方来源、组成、用量、制法、用法、功效主治、制方原理及加减变化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探明其历史沿革,确定其关键信息内容。并对其现代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腹水等疾病,中医学病机总属中阳不足、痰饮停聚。通过对记载苓桂术甘汤的古籍及现代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深层研究及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林俊佐唐秀松张路王永利张小朵汤鹏飞王嘉伟陈嘉琪唐耀平
关键词: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
苓桂术甘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2025年
基于中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认识,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药效分析入手综述苓桂术甘汤治疗NAFLD的研究进展,指出苓桂术甘汤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与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肝脏脂质代谢,调节自噬和肠道菌群,抗炎等有关。
乔梁张陈至立刘维杨晨慧曹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
经常头晕?不妨试试苓桂术甘汤和天麻止眩茶!
2025年
头晕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症状之一,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血液循环问题、贫血、内耳问题等。传统中医药中有许多经方被用来治疗头晕症状,其中苓桂术甘汤和天麻止眩茶是备受推崇的经方。今天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它们,因为它们可以起到拨云见日之效,让人头目清爽,消除胸闷憋气、心慌恶心的症状,回归健康。
柳思源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传统中医药头晕症状天麻恶心
心阳不足型胸痹应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5年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心阳不足型胸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阳不足型胸痹患者70例,随机分为芪苈强心单一组和苓桂术甘联合组,每组35例。芪苈强心单一组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苓桂术甘联合组在采用芪苈强心胶囊单一治疗组的基础上,额外施加了经过加减的苓桂术甘汤进行治疗。整个治疗过程持续了两个月。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苓桂术甘联合组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芪苈强心单一组(P<0.05),心功能指标显著高于芪苈强心单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心阳不足型胸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和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申宇玲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联合针刺治疗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腺、泪腺分泌功能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
2025年
目的研究苓桂术甘汤联合针刺治疗对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腺、泪腺分泌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3年1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14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针刺对照组及针药治疗组。比较4组患者泪腺分泌功能、唾液流率、症状严重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3个月,4组患者泪腺分泌功能和唾液流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且针药治疗组泪腺分泌功能和唾液流率明显高于针刺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4组患者欧洲抗风湿联盟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ULAR Sj?gren's syndrome patient reported index,ESSPRI)、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性指数(EULAR Sj?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SDAI)和中医症候积分、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针药治疗组ESSPRI评分、ESSDA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ESR和IgG明显低于针刺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针药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针刺对照组(60.00%)、中药对照组(65.71%)和西药对照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09,P=0.004)。治疗期间针药治疗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为14.29%,虽高于针刺对照组(8.33%)、中药对照组(5.71%)和西药对照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8,P=0.651)。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针刺可有效改善唾液腺和泪腺分泌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免疫功能,增强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侯小双李林刘飞罗亚萍侯冬杰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干燥综合征唾液流率免疫功能
茵陈苓桂术甘汤联合甘草酸二铵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茵陈苓桂术甘汤联合甘草酸二铵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医治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33)、对照组(n=27),前者行茵陈苓桂术甘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后者单行甘草酸二铵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状况、炎性应激反应、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 m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5);治疗1 m后,研究组肝功能、血脂状况优于对照组,炎性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3.03%VS 14.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茵陈苓桂术甘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快速恢复,减轻机体炎性应激反应,改善血脂状况,安全性较好。
李昆仑王红霞付凯
关键词:中医证候积分甘草酸二铵
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PPPD痰湿中阻型患者完全随机分组后,以1∶1的比例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因不能配合随访工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前庭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其中中药治疗2周,前庭康复训练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眩晕程度分级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DHI、眩晕程度分级和HAD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7.5%(21/24)]高于对照组[60.9%(14/23)](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痰湿中阻型PPPD疗效确切,可减轻临床症状和精神症状。
肖丁顾兆一韩晓丹
关键词:泽泻汤痰湿中阻
苓桂术甘汤应用之我见
2024年
根据《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相关记载,苓桂术甘汤功在温化痰饮,故对于当以痰饮停蓄为关键病机的心下逆满、心悸怔忡、眩晕、短气诸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就临床实际而言,据此认识来使用本方,确实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只是因当前中医临证所遇患者,大多病情较久而复杂,故应用之时多需要结合具体病情,进行必要化裁。
姜玉宝姜朝明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年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第67条,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4味药组成,以温阳健脾、健脾利水为主要功效,是治疗中阳不足、痰饮内盛的代表方。古代医家对其组方的论述不离脾虚痰盛、水饮内停。近年来不少医家通过六经辨证及脏腑辨证,发现苓桂术甘汤可不拘泥于痰饮所致的眩晕,将该方应用于临床其他疾病,也起到良好的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该方组成药物的化学组成及药理作用不断完善,各药味之间的相互配合理论也进一步完善,为其治疗不同疾病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现有文献研究仍以心系疾病为主,对肺系疾病、肾系疾病的研究较为缺乏,且还存在样本量不足、实验设计创新性不强等缺点。该文总结苓桂术甘汤的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王观梁文华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痰饮抗炎作用保护心肌细胞抗氧化作用

相关作者

黄金玲
作品数:128被引量:845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苓桂术甘汤 模型大鼠 心室重构 加味小陷胸汤 慢性心力衰竭
王靓
作品数:105被引量:805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苓桂术甘汤 模型大鼠 无患子皂苷 心室重构 分子对接
柯斌
作品数:94被引量:56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禁食疗法 短期禁食 胰岛素抵抗 加味苓桂术甘汤 脾虚痰湿型
周鹏
作品数:61被引量:311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苓桂术甘汤 抗血小板聚集 分子对接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衍生物
孟君
作品数:68被引量:24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短期禁食 加味苓桂术甘汤 心脉通胶囊 脾虚痰湿型 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