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3篇“ 范式转型“的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加速美国FDA监管范式转型
2025年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管重点逐渐从传统上重视上市前审批向上市后监管转移,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并显示出逐渐从以还原论为中心向整体论优势转型的趋势。FDA在美国联邦机构中率先尝试应用包括深度学习(DL)在内的人工智能(AI)技术。在批准越来越多采用AI技术产品的同时,FDA还尝试将AI用于监管机构内部工作,包括从外部招聘专业人才、面向行业设立开放式挑战项目与试点计划,强化监管机构内部AI能力建设与专业知识水平提高。AI的快速发展加快了FDA监管范式转型。与AI发展类似,医药产品监管同样面临不确定性。本文基于FDA在相关领域的具体实践,总结了AI助力FDA监管范式转型的作用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其他监管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提供有益的经验。
姚立新
关键词:人工智能范式转型不确定性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国际传播的范式转型与实践创新
2025年
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演变下,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提出为中国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当前的全球文明对话中,智能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国际传播范式的深刻转型,重塑了文明交流生态。同时,智能技术为中华文明的数字化表达提供了创新路径,个体叙事实践与数字文化产品的全球化传播正在构建新的话语实践模式。面向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化发展,本文从传播效能评估的智能化转向、传播矩阵体系的多层级构建以及文明交往范式的创新性路径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以期为中国国际传播话语实践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匡文波曹萩儿张峰
关键词:范式转型话语实践
比较政治学概念创新的三波浪潮——历史脉络下的概念范式转型
2025年
在重视自主知识生产和理论创新的背景下,概念问题正在得到国内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概念为主题的学术活动,从官方倡导、学者呼吁到媒体推动,从专题研讨会到论文和著述的刊发,可谓勃然兴起,蔚然成势。与此同时,新术语新概念如过江之鲫,不断涌现。诸般热闹之下,难免有鱼龙混杂之嫌。虽然当下很难给出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局势判断,但若说相关研究正处在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之中,大概是站得住脚的。
景跃进
关键词:比较政治学范式转型新术语历史脉络
数智化时代分布式动态学情测评范式转型与路径建构
2025年
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的分布式动态学情测评有三大经典范式,即经验驱动的学情分析、数据驱动的学习分析和主体感知的学习投入分析。在数智化背景下,传统经验驱动的学情分析范式面临现实困境和新机遇,三大经典范式呈现融合发展趋势,推动分布式动态学情测评范式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本研究基于范式融合,立足现实课堂需求,以课堂教学流程为基本框架,建构了分布式动态学情测评模型,为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智能化学情测评路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测评模型能较好地弥补传统学情分析的不足、助力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投入,但与线下与线上学习环境和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提升情感学情分析的智能化程度有关。
陈隆升
关键词:学情分析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治理的范式转型和时代挑战
2025年
世界各国加速推进的政府数字化转型进程使档案工作走向深刻变革的“深水区”。档案数据治理理念与实践的萌芽、生成、深化的演变过程,体现出大数据时代档案行业生态系统整体的“数据化转向”和由此带来的档案形态与价值维度、档案工作场景与模式的深刻变化。档案数据管理成为档案工作的“新版图”的现状,反映出档案实践领域对数据管理的积极接纳与推广应用;档案数据治理范式的出现,则提升了档案学在数智时代的学科版图和社会影响力。多元共治的协同机制供给不足、线上治理空间的经验值和贡献度不高、公共利益与数据要素化的冲突等深层次问题的存在,既反映出档案数据治理工作面临的时代挑战,又启示档案部门从体制、场域、理念等维度去探寻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治理的新概念、新逻辑与新规则。
谭必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智媒时代数字伦理的教学范式转型研究
2025年
新闻传播“数字转向”的技术背景下,数字技术教学之外的数字伦理(Digital Ethics)教学范式应该得到重视。本文基于凸显“共振点”、探寻“均衡点”与澄清“模糊点”三个维度,提出数字技术教学范式应实现从“学”到“用”的伦理转向,以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抵御数字技术异化风险,以交往式教育方法含纳学生探究与试错,以开放式教学内容推进数字学习资源再开发,以实践式教学评价提升教育效能转化。
王亚莘李娜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范式
DeepSeek驱动下的范式转型与认知进化
2025年
当前AI技术正加速从专业研究走向大众生活,DeepSeek以开源生态、文化适配和技术普惠为特征,开启了人机共生新模态的探索。本文围绕DeepSeek的技术发展与社会影响,构建了“技术平权-范式突破-个体革命-社会重构”的分析框架,以解析DeepSeek在技术普惠、认知增强、心智进化与群体智能等方面的突破性影响,进一步为理解人机关系演进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在技术平权层面,DeepSeek通过开源策略与文化适配机制,有效消解了传统技术生态中的资源壁垒,推动知识与技术的普及化与民主化;在范式突破方面,DeepSeek通过从传统工具性范式向当下共生性范式的转变,打破了以往单向知识传递的局限;在个体革命层面,DeepSeek通过技术平权与认知扩展机制,突破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传统边界,赋予个体重新定义知识生产与创造的能力;在社会重构层面,DeepSeek通过消解学科壁垒与认知孤岛,推动跨领域协作与社会治理模式的智能化与协同化发展。
何静
关键词:社会重构
数智教育生态下人机协同教学范式转型
2025年
随着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融入教育。教育生态正从传统数字教育形态跃迁为人机共生、交往理性的数智教育生态,成为“师—机—生”三元互动和物理、文化、数字三元交融的复合场域。本研究聚焦数智教育生态四个核心维度的范式变革:教学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设计者,学生逐渐成为主动探索者,智能体作为教育“准主体”深度参与教学;知识观从静态走向动态,教学组织从单一走向混合;学习方式实现认知过程外显化,强调批判性使用与创造性应用知识;教学评价由结果导向转向多维整合,由静态测量转向动态适应。基于教学案例,本研究借助DeepSeek双模型架构设计了五阶段教学流程,开发了四类功能性教育智能体,并提出差异化智能体应用策略,以期为数智教育生态下人机协同教学提供实践范式与理论支持。
袁磊徐济远刘沃奇
关键词:教育生态
家校社“教联体”引导协同育人的范式转型
2025年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教育大环境的时代特点,阐述了为什么在现阶段迫切需要像“教联体”这样的协调工作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联体”的职能,推进有关各方协同育人。
倪闽景
伦理规训到德性共生:儿童群像重构与教育范式转型
2025年
儿童群像具有社会建构性与文化生成性,其建构与生成反映了社会对儿童的认知与期待,影响儿童精神品质的塑造与发展。以时代变迁为主线,基于文化教育学视角考察儿童群像可知,中国古代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传统文化对儿童开展的是“伦理之教”,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压制。“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构了近现代文化价值坐标,“人的重新发现”促使儿童观发生革命性转变,知识分子呼吁解放儿童,发出“救救孩子”的时代呐喊,在推动传统“伦理之教”转向新式科学、民主的教育中起到振聋发聩之作用。新中国建立以来,经由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等新型制度文化形塑,儿童教育实践从“集体规训”转向“个性唤醒”。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直面社会文化转型与儿童培养新挑战,努力超越传统“伦理之教”困境,以现代德性伦理共同体推动从规训到共生之教育范式转型,保障儿童实现主体性精神成长。
王亚晶
关键词:社会建构

相关作者

潘涌
作品数:417被引量:1,334H指数:18
供职机构:滨州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课程改革 教师 母语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
潘家华
作品数:323被引量:2,966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碳 气候变化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丁华东
作品数:158被引量:1,22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记忆 档案记忆 档案 记忆 档案学
李勇
作品数:107被引量:214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艺学 通俗文学 形象学 文学理论 跨文化
戴登云
作品数:48被引量:9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解构理论 耶鲁学派 德里达 学术史 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