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篇“ 茶丽纹象甲“的相关文章
- 茶丽纹象甲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明确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为该虫的精准识别和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恒温条件(25±1)℃下,分别以野外茶园土壤和新鲜茶枝饲养幼虫和成虫,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茶丽纹象甲各发育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通过田间调查了解幼虫在茶园不同土壤层的迁移行为及化蛹期的土壤分布特性;利用室内观察和行为学实验相结合的手段,记录并描述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求偶交配和趋光行为。【结果】茶丽纹象甲初产卵乳白色,后逐渐变为淡黄色;幼虫无足,体肥多肉,常弯曲呈“C”型;裸蛹乳白色,口器和一对翅芽明显;成熟成虫体灰黑色,鞘翅具黄绿色闪光鳞斑与条纹,且雌性个体体型较雄性个体稍大。茶丽纹象甲以幼虫在距地表20-30 cm深土壤层越冬,4月中下旬为茶丽纹象甲化蛹高峰期。茶丽纹象甲老熟幼虫多迁移至距地表0-10 cm深土层化蛹,其中距地表0-5 cm土壤层的幼虫和蛹占75.83%。茶丽纹象甲成虫通常在16:00-4:00间求偶交配,交配方式为背负式,雌虫在下,雄虫在上,交配时长为44~132 min,可细分为交尾前期、交尾、授精和交尾后保护4个阶段。此外,在夜晚,茶丽纹象甲雌雄成虫均具强烈趋光性。【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茶丽纹象甲各发育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解析了该虫幼虫在茶园土壤垂直迁移行为及化蛹高峰期在不同土壤层的垂直分布,初步揭示了成虫的求偶交配和趋光行为,研究结果不仅可为茶丽纹象甲的精准识别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为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 付楠霞罗宗秀李兆群李兆群修春丽边磊陈宗懋蔡晓明
- 关键词:茶丽纹象甲生物学趋光性
- 气候变化情景下茶丽纹象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 2024年
- 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是茶树上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之一,近年在中国各大产茶区广泛发生,并在局部茶园暴发成灾。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茶丽纹象甲在中国的分布点数据,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其在中国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并确定影响其潜在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结果表明:模型重复运行10次的平均AUC值为0.923,标准差为0.007,预测效果表现为非常好。当前气候条件下,茶丽纹象甲的潜在适生区均主要集中在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大部分地区,总适生区面积为247.18万km^(2)。未来气候情景下总适生区面积逐步增加,适生区边界沿当前适生区继续向北扩张,最北扩散至吉林省。在2061-2080年SSP5_85情景下总适生区面积达到最大,为255.59万km^(2),占中国总面积的26.62%。影响茶丽纹象甲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是最干月份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因此研究当前及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茶丽纹象甲的潜在适生区变化,可为其监测预警和制定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防止其大范围扩散造成更大危害。
- 陈李林钟文玉胡海琴林昌进姜明鑫李雅萍王萌萌雷国铨陈梅英
- 关键词:茶丽纹象甲气候变化最大熵模型适生性分析
- 2.5%联苯菊酯·苦楝素复配制剂对茶丽纹象甲室内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 2024年
- 采用植物源提取物苦楝素和联苯菊酯进行复配,在室内验证了复配剂对茶丽纹象甲的生物活性。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联苯菊酯乳油、2.5%联苯·苦楝复配剂和0.3%苦楝素乳油,48 h处理后对茶丽纹象甲的LC50值分别为5.063 mg/L、3.602 mg/L和257.700 mg/L,2.5%联苯·苦楝复配剂在校正死亡率、LC50值均优于2.5%联苯菊酯乳油,共毒系数为152.52,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了2.5%联苯·苦楝复配剂对茶园茶丽纹象甲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优于等量的2.5%联苯菊酯单剂,可以为苦楝素复配制剂的配方筛选、田间推广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基础。
- 梁继旺
- 关键词:苦楝素联苯菊酯茶丽纹象甲共毒系数
- 一株平沙绿僵菌及其在防治茶丽纹象甲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平沙绿僵菌及其在防治茶丽纹象甲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平沙绿僵菌Ma0628是首次从危害茶树的茶丽纹象甲幼虫体上分离得到的菌株,其已适应茶园富含铝的酸性土壤环境条件,且培养简单、生长快速,对茶丽纹象甲致病力强。...
- 付楠霞蔡晓明罗宗秀李兆群边磊修春丽陈宗懋周利
- 一株金龟子绿僵菌及其在防治茶丽纹象甲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金龟子绿僵菌及其在防治茶丽纹象甲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金龟子绿僵菌Maure 2.1是首次从危害茶树的茶丽纹象甲幼虫体上分离得到的菌株,培养比较简单,生长快速,对茶丽纹象甲幼虫毒力强。浸渍法和拌土法显示金龟子...
- 付楠霞蔡晓明罗宗秀李兆群边磊修春丽陈宗懋
- 一株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茶丽纹象甲幼虫的室内致病力测定被引量:6
- 2023年
- 茶丽纹象甲是我国茶园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目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亟需开发绿色生态环保的防控技术。为筛选出可防治茶丽纹象甲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从田间采集了自然感病致死的茶丽纹象甲幼虫僵虫并分离出一株虫生真菌菌株。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命名为Maure 1.1。在自然化蛹和羽化温度(22℃)条件下,茶丽纹象甲幼虫在接种1×10^(5)~1×10^(8)个孢子/m L的球孢白僵菌菌株Maure 1.1孢子液后,其感病死亡率随接种后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用最大浓度孢子通过浸虫和拌土法处理11 d时,茶丽纹象甲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67%和73.33%,LC_(50)分别为2.00×10^(3)和1.11×10^(3)个孢子/mL,LT_(50)分别为7.87和7.84 d。上述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aure 1.1对茶丽纹象甲幼虫具有致病活力,可作为茶丽纹象甲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 付楠霞罗宗秀李兆群边磊修春丽陈宗懋蔡晓明
- 关键词:茶丽纹象甲球孢白僵菌致病力测定生物防治
- 白僵菌颗粒剂对土壤中茶丽纹象甲的防治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白僵菌是控制茶丽纹象甲种群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明确不同剂量白僵菌颗粒剂对茶园丽纹象甲幼虫、蛹的防治效果,为今后茶丽纹象甲的田间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前期筛选到的白僵菌Bb338菌株,利用大米发酵制成颗粒剂拌土后,按照3种剂量(7.50、3.75、1.50 g·m^(-2))分别均匀撒施在茶蓬下方地表和茶行间,调查土壤中丽纹象甲幼虫和蛹的数量。【结果】撒施白僵菌颗粒剂7.50 g·m^(-2),施药后10 d,防治效果为60.23%;施药后30 d,防治效果达73.68%。施药后40 d,施高、中、低剂量白僵菌颗粒剂防治效果依次为71.93%、68.63%和27.27%。【结论】撒施高剂量(7.50 g·m^(-2))白僵菌颗粒剂对茶丽纹象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李慧玲刘丰静张辉李良德李金玉王定锋
- 关键词:茶丽纹象甲白僵菌生物防治
- 一株金龟子绿僵菌及其在防治茶丽纹象甲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金龟子绿僵菌及其在防治茶丽纹象甲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金龟子绿僵菌Maure 2.1是首次从危害茶树的茶丽纹象甲幼虫体上分离得到的菌株,培养比较简单,生长快速,对茶丽纹象甲幼虫毒力强。浸渍法和拌土法显示金龟子...
- 付楠霞蔡晓明罗宗秀李兆群边磊修春丽陈宗懋
- 茶农对茶丽纹象甲爆发的风险感知及应对行为研究 ——以武夷山市为例
- 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叶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会对茶叶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威胁。茶丽纹象甲是茶树上最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爆发时可致茶园大幅减产。茶农既是承受茶丽纹象甲爆发灾害的主体,又是采取防控应对行为的主体,茶农...
- 钟文玉
- 关键词:风险感知结构方程模型
- 一株对茶丽纹象甲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鉴定与培养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是一种重要的茶树害虫,当前对其防治仍以化学手段为主。为寻找一种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生物防治方法,本研究采用浸虫法从12株原寄主为鞘翅目昆虫的白僵菌Beauveria spp.中筛选出一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高毒力的Bbr1552菌株。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用每毫升含5.0×107个孢子的孢悬液(25℃)处理茶丽纹象甲成虫的LT50值为4.49 d,处理7 d,茶丽纹象甲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僵虫率为69.44%,LC50值为每毫升1.55×106个孢子。对菌株Bbr1552进行形态学鉴定与rDNA-ITS序列和Bloc序列分析,明确其为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此外,对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温度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均为PPDA培养基;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均为25℃。
- 王定锋李良德李慧玲张辉吴光远
- 关键词:茶丽纹象甲布氏白僵菌毒力
相关作者
- 吴光远

- 作品数:234被引量:767H指数:15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茶树 茶园 茶小绿叶蝉 茶丽纹象甲 茶尺蠖
- 曾明森

- 作品数:207被引量:618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茶园 茶小绿叶蝉 茶树 小绿叶蝉 茶丽纹象甲
- 王庆森

- 作品数:187被引量:753H指数:16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茶树 茶园 茶小绿叶蝉 假眼小绿叶蝉 茶树品种
- 王定锋

- 作品数:155被引量:410H指数:12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茶园 茶小绿叶蝉 茶树 球孢白僵菌 茶尺蠖
- 陈宗懋

- 作品数:453被引量:2,946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研究主题:茶叶 茶树 农药残留 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