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4篇“ 荒漠河岸林“的相关文章
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引洪灌溉生态修复研究
2024年
选择典型荒漠河段引洪灌溉生态修复区域,利用遥感数据和地下水监测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等手段对和田河沙漠段典型荒漠河岸林引洪灌溉生态修复效果开展了研究,采用多波段水体指数MBWI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分析评价研究区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引洪灌溉对生态修复区地下水有抬升作用,缓解年内地下水持续降低趋势,同时提高植被覆盖水平,这导致植被覆盖度高地区面积增加,无植被覆盖地区面积减少。然而目前引洪灌溉生态修复存在积水面积较大,积水时间较长,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引洪灌溉生态闸位置和合理的运行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林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曹彪白云岗刘旭辉余其鹰牛芳鹏
关键词:荒漠河岸林生态修复NDVI
水利工程对尾闾荒漠河岸林草植被生长的影响
2024年
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能够有效控制克孜河洪水灾害,是促进流域农业增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民生工程。为研究荒漠区水利工程在建设与运行期间对尾闾重点保护植被的影响,本文以荒漠河岸林草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曼-肯德尔(Mann-Kendall)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分析2000—2022年夏季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总初级生产力(GPP)均值的变化。研究发现,该工程采取了有效水利调度运行方案,保障下游生态用水,在施工与运行初期并未对植被造成显著影响。
安倩
关键词:水利工程NDVIGPP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典型植物水分利用来源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孟祥宇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沿地下水埋深梯度的分布格局
2024年
探讨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为干旱区天然保护、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带调查和采样测定,系统分析了地下水埋深(GWD)梯度下地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及其权衡关系。结果表明:随GWD增加和土壤水分减少,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数减少、结构简化、群落发生退化,退化顺序为浅根系的中生草本植物和灌木,最后留存的是抗旱性较强的乔灌木或灌木;同时土壤水分和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线性递减趋势,而物种均匀度指数降幅较小。GWD与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P<0.01),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对收益随GWD增加而逐渐降低,表明GWD是控制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异的关键因素。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权衡关系的转折点为GWD 4.5m左右,转折点以下(GWD<4.5m)二者沿GWD以相同速率变化,呈协同关系;转折点以上(GWD>4.5m)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权衡明显增大,土壤水分相对收益剧降,即维持当前相应的物种多样性以消耗土壤水分为代价,系统通过反馈调节使物种多样性降低。综上表明,维持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合理GWD在4.5m左右,这为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保育与生态输水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韩路王海珍
关键词: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地下水埋深
洪水漫溢对窗微环境时空差异的影响--以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河岸林为例
2024年
窗是森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干扰形式。探究洪水漫溢对窗内部微环境时空异质性的影响,对揭示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更新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塔里木河中游非洪水和洪水漫溢区各选取一个大小相似的窗样地,并使用便携式气象监测仪对窗内不同方位的空气温湿度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不同水淹条件下窗内微环境的时空分布差异,为深入探索荒漠河岸林植被更新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非洪水漫溢区和洪水漫溢区窗内空气温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空气湿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同一个样地中温度与湿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洪水漫溢改变了森微环境,使窗内湿度升高,温度下降。(2)非洪水漫溢区和洪水漫溢区窗内不同方位温度分布差异较小,洪水漫溢对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两个样地窗内湿度变化过程较为复杂,差异明显,洪水漫溢区湿度变化梯度更为密集。(3)非洪水漫溢区和洪水漫溢区窗内温度差界限明显,西南方向温度差较小,中心位置温度差最大,洪水漫溢并未改变不同方位温度变化趋势;湿度差以中心偏北方向较大,其中非洪水漫溢区湿度差在西北方向较小,而洪水漫溢区湿度差最小值出现在西南方向。研究结果表示荒漠河岸林窗微环境时空差异具有干旱区独特性,同时阐明了窗微环境对洪水漫溢的响应,为深入研究窗干扰对荒漠河岸林更新与演替提供了科学依据。
田奥磊布热比衣木·吾斯曼玉米提·哈力克王新英刘茂秀
关键词:塔里木河荒漠河岸林林窗微环境
盐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两种典型荒漠河岸林植物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2024年
多枝柽柳和疏叶骆驼刺是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中两种典型的菌根植物,二者在幼苗生长脆弱期受盐胁迫影响较大。为探讨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空白对照(CK)、接种AMF(CK+AMF)、盐胁迫(S)和盐胁迫下接种AMF(S+AMF)4种处理,测定幼苗根系AMF侵染情况(侵染率、侵染强度)、幼苗生长(株高、基径、冠幅、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和b、总叶绿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o))。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多枝柽柳和疏叶骆驼刺幼苗的侵染率、表观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P<0.05);接种AMF可促进幼苗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及F_(o)、F_(m)和qP值,减小NPQ值及盐胁迫时间对F_(v)/F_(m)、F_(v)/F_(o)的变化幅度,提高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减弱盐胁迫对幼苗的伤害;AMF对疏叶骆驼刺幼苗的缓解作用大于多枝柽柳幼苗;盐胁迫下AMF可通过增加宿主植物根系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来促进幼苗生长,并在不同生活型植物间存在差异。
陈晓楠伊力努尔·艾力高文礼王海鸥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马晓东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盐胁迫多枝柽柳疏叶骆驼刺叶绿素荧光
荒漠河岸林典型植被胡杨叶片气孔导度模拟研究
2023年
胡杨是西北内陆干旱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孔在维持胡杨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9年7—8月份额济纳荒漠河岸胡杨叶片气孔导度为研究对象,结合胡杨生理指标以及环境因子实测数据,基于Jarvis模型、BWB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3种模型,分别对胡杨叶片的气孔导度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确定胡杨气孔导度的最适模型。结果表明,使用BWB模型模拟的气孔导度,其RMSE、RE和MAE值分别为0.071、0.453和0.058,这些相关数值均小于其他2种模型,且其决定系数R^(2)值为0.636,在3种模型中属于最大值,可见使用BWB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使用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的效果次之,其RMSE、RE、MAE和R^(2)值依次为0.111、0.888、0.090和0.318,决定系数值处于居中位置;相比而言,使用Jarvis模型模拟的效果相对较差,其RMSE、RE和MAE值分别为0.838、4.958和0.788,这些数值均大于其他2个模型,且其决定系数R^(2)值为0.261,在3个模型模拟中最小。因此,对荒漠河岸林典型植被胡杨叶片气孔导度的模拟研究表明,BWB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由其模拟的叶片气孔导度值更接近基于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的真实值。
李端李继彦王佩将原黎明
关键词:气孔导度BP神经网络模型
基于Copula函数的荒漠河岸林生态保护阈值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荒漠河岸林生态保护阈值确定方法,包括S1、获取荒漠河岸林土地利用数据、EVI数据和ET数据;S2、基于土地利用数据、EVI数据和ET数据,构建植被变化模式;S3、划分生态供水的面积扩...
凌红波邓晓雅张广朋徐生武陈超群许佳闫俊杰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近地表沙尘通量及粒度特征
2023年
[目的]分析主导风向下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天然胡杨河岸林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沙尘输沙量及粒度特征,为该区天然河岸林防风固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BSNE梯度集沙仪采集两个迎风面样地(Y_(1),Y_(2))和两个背风面样地(B_(1),B_(2))近地表10,30,50,100和150 cm这5个高度的沉积物,再由Microtrac S350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沙样粒度特征。[结果]①4个样地沙尘水平通量皆遵循幂函数或指数函数分布,总输沙量呈现:Y_(1)>Y_(2)>B_(1)>B_(2),各样地随着离地表高度的增加输沙量呈减少趋势。②背风面相较于迎风面输沙量降幅在35%~80%之间,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天然胡杨河岸林具有较显著的防风固沙效益。③各高度沙粒平均粒径为80~93μm,以极细沙为主,粒径频率曲线呈单峰分布,沙尘组成简单,以局地沙源为主。[结论]研究区天然胡杨河岸林背风面输沙量低于迎风面、平均粒径小于迎风面、分选性优于迎风面、峰态窄于迎风面、偏度稍小于迎风面。因此胡杨河岸林防风固沙效益较显著,可作为减少研究区风沙天气危害的有效措施。
王慧娟塔依尔江·艾山塔依尔江·艾山玉米提·哈力克王娜
关键词:粒度特征防风效益荒漠河岸林塔里木河
一种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属于土壤修复和改良技术领域。本发明具体为选取荒漠河岸林乡土植物根系中的AMF菌剂,之后施加在干旱区荒漠化土壤中,并种植苗木。针对干旱区退化生态环境荒漠化土...
潘婷婷陈亚鹏朱成刚陈亚宁

相关作者

陈亚宁
作品数:483被引量:6,139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下游 气候变化 干旱区 干旱荒漠区
李卫红
作品数:416被引量:4,592H指数:4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河下游 塔里木河 地下水埋深 干旱荒漠区 干旱区
韩路
作品数:142被引量:1,935H指数:26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
研究主题:灰叶胡杨 荒漠河岸林 种群结构 地下水埋深 苜蓿
陈亚鹏
作品数:111被引量:1,990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河下游 塔里木河 地下水位 生态输水 地下水埋深
徐海量
作品数:327被引量:3,180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河下游 塔里木河 生态输水 玛纳斯河流域 土壤种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