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24篇“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相关文章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教学体会
- 2024年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我国传染病防治难题之一,尽管近年来我国诊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医师队伍不断扩大,但仍难满足日益增加的患者数量及其医疗服务的需求。从医学生教学入手,加强医学生有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专业知识的教学,并且以知识的实用性为前提,突出教学重点,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途径,这些措施可能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借以提升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扩大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防治成效。
- 陈杨柳黄顺黄辉煌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医学生教育方式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 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者抗感染方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严重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方案.方法:通过观察临床表现、分析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痰病原学培养结果,结合患者基本状况及其他系统疾病,制定及完善患者抗感染方案.结果:患者系AIDS患者,合并严重肺部感染与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过程中,感染疗效不佳.临床药师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和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时提出改进用药方案的建议,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通常病情较重,个体抗感染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十分重要.
- 魏吟秋林清江曾建勇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铜绿假单胞菌真菌感染药学监护
- 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复方制剂研究进展
- 2024年
- 目的综述复方制剂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治疗领域的开发原则及要求,总结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简化方案,为寻求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数据库,对已上市的复方制剂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结果目前已上市的抗AIDS复方制剂可以简化ART方案,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降低药物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抗AIDS的复方制剂在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该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仍然存在着重大临床需求,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孙思曼江海燕范潇予李万芳包捷包捷靳洪涛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联合用药复方制剂药物开发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病1例
- 2024年
- 患者,男,51岁,因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16年,发热1个月余入院,主要表现为反复高热,严重黄疸,重度贫血貌,口腔可见少量白斑等。经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基因测序等确诊为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嗜血细胞综合征、脓毒症、多浆膜腔积液和重度低蛋白血症,病例复杂危重。予两性霉素B静脉输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和拉米夫定/多替拉韦方案,较前好转出院,随访4个月未再次感染。
- 孙燕蔡琼安永辉安永辉王春杰潘薇安明扬潘习龙
- 关键词:组织胞浆菌病HIV两性霉素B
- 艾博韦泰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 2024年
- 目的探讨艾博韦泰(ABT)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AIDS患者92例纳入研究,分析其药物疗效及危险因素。结果92例患者基线HIV RNA为5.3(5.0,6.4)Log10 copies/ml,其中84例患者治疗40 d检测HIV RNA为2.4(1.0,3.9)Log10 copies/ml,与基线比较,降低了2.9 Log10 copies/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0.872,P<0.05);其他8例患者HIV RNA>4.8 Log10 copies/ml。基线CD4+T计数为(358±176)个/μl,治疗40 d后CD4+T计数为(443±187)个/μl,CD4+T细胞计数均上升;AIDS患者17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13/17),重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CD4+、CD8+、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药物过敏史发生率可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白细胞减少、贫血、既往有过敏史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T治疗AIDS可降低HIV RNA的复制率,提高免疫功能,吸烟、白细胞减少、贫血、既往药物过敏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怡洁黄金龙杨薇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影响因素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 2024年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特定的分子发病机制及预后,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个体中较少见。由于其罕见性和复杂性,AIDS合并APL患者通常需要采用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策略。本文报道了1例AIDS合并APL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抗病毒及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10 mg·d^(-1)联合口服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60 mg·d^(-1)的诱导治疗后,骨髓提示完全缓解。
- 徐丽华吕小艳周芙玲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
- 以消化道多发溃疡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例
- 2024年
- 本文报道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4月3日收治的,以消化道多发溃疡为主要表现、最后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1例。患者以腹痛为首发表现,胃肠镜提示食管、结肠多发溃疡,予护胃、促进溃疡愈合等治疗,效果不佳,后综合临床表现、内镜病理、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下简称“AIDS”)。AIDS累及胃肠道,以消化道溃疡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及内镜下表现常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病变提示免疫低下时需完善检查明确是否存在AIDS。
- 顾凌飞吕文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溃疡消化道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多重感染1例
- 2024年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会侵犯人体免疫系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因免疫功能缺陷,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HIV感染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病例报道已常见,HIV感染者同时合并多重感染病例报道少见。温州市中心医院于2023年3月11日至2023年5月10日收治了1例AIDS患者合并多重感染,现报道如下,供临床参考。
- 陈鑫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延伸护理在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提高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接受初始抗病毒治疗的200例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年时,试验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病毒载量均检测不到。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抗病毒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王张丽李建维高月王博邵英
- 关键词:延伸护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载量服药依从性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的临床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23年12月AIDS合并CM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实验室检查及诊疗与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78例AIDS合并CM感染病例,患者平均年龄(38.85±11.97)岁,男女比例8.37∶1。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头痛、发热、呕吐等最为常见。确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所有确诊患者中165例(92.70%)患者直接镜检阳性,161例(90.45%)患者培养阳性,154例(86.52%)患者隐球菌荚膜多糖(CrAg)检测阳性。除3例患者未经治疗死亡外,其他175例患者的诱导期抗真菌治疗以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为主。多数死亡患者入院前未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且死亡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降低与颅内压升高更为显著。所有患者经个体化护理,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AIDS合并CM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病死率较高。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对此应提高警惕,针对高危疑似病例加强筛查,及早进行系统性抗真菌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 李晨邹俊邹俊覃善芳黄维潘艳娜杨利华于丹廖万清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隐球菌性脑膜炎个体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