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63篇“ 蕨类植物区系“的相关文章
- 浙江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 2024年
-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浙江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周边4个蕨类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和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浙江草鱼塘森林公园共有蕨类植物29科45属97种,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铁角蕨属Asplenium、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毛蕨属Cyclosorus和瓦韦属Lepisorus。(2)区系地理成分在科、属级水平上均以热带属性为主,种级水平上以温带属性为主,具有由热带属性向温带属性渗透和过渡的特点。(3)与周边4个蕨类植物区系比较分析表明,草鱼塘森林公园种系分化程度较低,区系丰富度较小;草鱼塘森林公园与紫金山的亲缘关系最近,与赣江源的亲缘关系次之,与麻阳河和星斗山的亲缘关系相对疏远。
- 周天焕刘金林徐达王剑武
- 关键词:蕨类植物植物区系
- 福建汀江源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汀江源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从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地理特征,以期为两类植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应用开发及系统演化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整理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名录,分析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结果】(1)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23科60属129种,其中石松类有2科5属15种,蕨类植物有21科55属114种。(2)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3科,优势属有1属;单种科、属和寡种科、属是构成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科、属的主体。(3)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和热带分布为主;属、种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为主,同时呈现温带性质;中国特有种有15种。(4)该区与梁野山保护区的地理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地理成分多样,特有现象明显,生物多样性较低,植物区系成分在水平梯度上呈现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
- 张秀华钟益鑫彭东辉
- 关键词:蕨类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 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 2023年
- 为揭示湖南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就其植物区系及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22科60属145种(含种下分类群)。该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含热带和寒带性质成分,但属温带性质,复杂的地理成分体现其中。该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5个优势科、7个优势属,优势科与优势属的种数分别占所有种数的61.38%、38.62%,优势科属明显;单种属近50%,占总属数的46.67%,但种数却只占总种数的19.31%。中国特有种21种,说明富有特有现象,且较明显。生态类型有5类,以土生为主。垂直分布上,以800~1500 m分布较为丰富,达104种。建议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加强宣传教育,设立自然保护区,整体保护次生林,加强稀有蕨类的繁育保存等。
- 王臻
- 关键词:植物区系植物资源利用
- 安徽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 2023年
- 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在该地开展蕨类植物区系研究可为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基本依据。本研究采集和鉴定了该区蕨类植物标本,编目了蕨类植物名目,分析了其区系。结果表明,(1)该区有蕨类植物22科50属97种,优势科主要有金星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优势属主要有卷柏属、鳞毛蕨属、石韦属。(2)世界蕨类分布类型有11科20属,其中热带分布类型有8科21属、温带分布型有3科9属;无中国特有分布类型;热带分布多于温带分布,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3)该区蕨类植物有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分布,起源古老,是安徽蕨类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分化和保存中心之一。(4)该区蕨类植物属的R/T值为2.33,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处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在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分区上隶属于华东区系范围。
- 彭克泉成佳璇
-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
-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 2023年
- 在野外调查、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该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包含33科88属178种,优势科内属种分化程度较高,6个大型科内属数、种数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6.59%和53.93%,但属的组成以单种属和寡种属为主,属内分化程度不高。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呈明显热带性质,热带性科、属、种的比例分别为100%、88.46%、74.42%,在科、属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为主;在种水平上,热带东南亚至印度—马来,太平洋诸岛分布型优势性明显。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16种中国特有分布型种,种级水平特有现象明显。
- 李翠珍梁国华张一凡申婷婷欧阳斌
-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 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 2023年
- 通过野外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对小北湖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布区类型和生态类型进行分析,比较了该区与其他9个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小北湖保护区蕨类植物共54种,隶属18科32属。其中,优势科为蹄盖蕨科、鳞毛蕨科、卷柏科、岩蕨科和木贼科。小北湖蕨类植物中既有较原始的科,也有较进化的科,在系统发育上有着较为连续的关系。从属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温带成分为主;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东亚成分众多,是分布中心的一部分。与其他地区蕨类植物的相似性系数比较表明,小北湖保护区与黑龙江凉水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最高。小北湖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以土生为主,附生类型较少。
- 项凤影孙继旭关艳辉郭世贤夏本志穆立蔷
-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布区类型生态类型
- 广西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 2023年
-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基于PPG I分类系统对广西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物种组成、区系特点、濒危保护和经济价值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28科66属148种,优势科属明显且以单种科、属为主,起源较为古老,在进化上比较连贯;植物区系地理在科、属、种水平均以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属的R/T值为8.8,主要为热带成分,且与邻近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保护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中,有国家二级保护物种8种和IUCN名录易危物种4种,高利用价值种类较多,以药用为主。
- 李悦姚志勇凌成利方朝晖韦燕琳韦文刚
- 关键词:区系分析分布区类型
-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 2022年
- 2021年1—12月期间,通过对南岭山地东部赣粤边境九连山地区的植物调查,新增4种江西省蕨类分布新记录,即针毛新月蕨(Pronephrium hirsutum Ching ex Y.X.Lin)、蓝色鳞毛蕨(Dryopteris polita Rosenst.)、车前蕨(Antrophyum henryi Hieron.)、团羽鳞盖蕨(Microlepia obtusiloba Hayata)。新增5种广东省蕨类植物新记录,即无盖耳蕨(Polystichum gymnocarpium Ching ex W.M.Chu&Z.R.He)、东京鳞毛蕨[Dryopteris tokyoensis(Matsum.ex Makino)C.Chr.]、半岛鳞毛蕨(Dryopteris peninsulae Kitag.)、尾叶稀子蕨[Monachosorum flagellare(Maxim.ex Makino)Hayata]、亮毛蕨[Acystopteris japonica(Luerss.)Nakai]。新增1个中国大陆蕨类新记录种,即台湾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castanea(Tagawa)Ching]。新增1个广东省蕨类新分布科,即冷蕨科(Cystopteridaceae Schmakov),新增1个广东省新记录属,即亮毛蕨属(Acystopteris Nakai),其中东京鳞毛蕨和车前蕨分别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为濒危种(EN)和易危种(VU),新记录的凭证标本存放于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馆(JNR)内,本文分别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采集地点、生长环境、分布地及与近缘种的主要形态区别;讨论冷蕨科和亮毛蕨属在广东省内被发现的地理区系意义,中国台湾金星蕨、团羽鳞盖蕨、针毛新月蕨、半岛鳞毛蕨、蓝色鳞毛蕨、无盖耳蕨、尾叶稀子蕨、针毛新月蕨、东京鳞毛蕨等新记录被发现的地理区系意义;提出分布于中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蓝色鳞毛蕨在江西省被发现,更新了其在中国分布的最高纬度记录;提出新记录的发现可为研究该类物种的起源、扩散机制、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提供参考;提出中国特有种无盖耳蕨同时也为华南地区的蕨类新记录;提出上述新记录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大陆、江西省和广东省的蕨类生物多样性,建议当地对各种蕨类新记录,尢其是珍稀濒危蕨类新记录的生境状况、种群�
- 徐国良赖辉莲张昌友
- 关键词:新记录种新记录属
- 丹霞地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在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福建、广东两省中4个纬度相近区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基本组成、地理成分、区系相似性等进行分析,比较丹霞地貌与非丹霞地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差异。结果显示:(1)研究区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8科80属206种,其中丹霞山35科65属134种,冠豸山31科51属103种,观音岽31科57属103种,南雄丹霞梧桐31科57属96种,优势科明显但属种分化程度不高。(2)在区系丰富性上,非丹霞地貌区丰富性较高于丹霞地貌区,具体表现为丹霞山(0.74)>观音岽(无丹霞地貌)(0.14)>南雄丹霞梧桐(0.07)>冠豸山(0.02)。(3)在区系地理成分上,科属水平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占84%以上),与热带亲缘程度较高;在种水平上,热带成分占比均为59%以上,呈热带向温带过渡特征。(4)在地理亲缘关系上,南雄丹霞梧桐(丹霞地貌)与观音岽(非丹霞)亲缘关系明显,科、属、种水平上相似性分别为0.88、0.97、0.8,两者同质性明显。该结果为探讨丹霞地貌地带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植物的起源和发育提供重要依据,对丹霞地貌的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参考意义。
- 梁胜王梦楠韦宝婧胡希军陈存友
- 关键词:丹霞地貌区系组成
-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通过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及与相近地区相似性系数的分析,为该区森林的形成和演变、蕨类植物的保护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丰富西北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方法】依据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野外线路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野外植物调查样方法,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蕨类植物进行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采用Czeha-nows-ki系数将其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相似度进行比较。【结果】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12科19属29种,蹄盖科为优势科,铁角属为优势属,有比较原始的卷柏科、木贼科等类群,及鳞毛蕨科、水龙骨科等较先进的类群,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蹄盖蕨科、铁线蕨科、中国蕨科等类群,但分化程度不高,单种和寡种科属居多;该区蕨类植物科级水平上以热带性质为主(71.43%),属、种级水平上均以温带性质为主,分别占62.5%、96.55%,呈现出热带向温带渗透和过渡的性质,以北温带分布占主导地位;与其他5地区相比较的亲疏关系依次为:太统-崆峒山>太白山>陕西牛背梁>白水江>秦岭,与太统-崆峒山科、属、种级水平上最为亲密,相似度分别为91.67%、71.43%、53.33%,与两地区现代自然条件相似的事实相吻合。【结论】该区蕨类植物丰富度较低,分化程度不高,历史起源古老,进化关系连贯,与太统-崆峒山有着紧密的历史联系,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 田晓娟张珊陶继新安谈红赵瑞桃张红勇单立山
-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分析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相关作者
- 周厚高

- 作品数:236被引量:1,34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 研究主题:新铁炮百合 蕨类植物 百合 菊花 麝香百合
- 黎桦

- 作品数:154被引量:56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湖北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蕨类植物 石灰岩地区 蕨类植物区系 人格权 民法典
- 严岳鸿

- 作品数:129被引量:80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辰山植物园
- 研究主题: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蕨类 生物多样性 分布新记录
- 黄玉源

- 作品数:125被引量:58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 研究主题:蕨类植物 植物 导管 群落结构 苏铁类植物
- 苟光前

- 作品数:89被引量:2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 研究主题:蕨类植物 撑绿竹 金佛山方竹 区系成分 蕨类植物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