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51篇“ 虚无主义“的相关文章
虚无主义
通过对比基础本体论和日常语言哲学,本书为古典哲学进行了辩护,反对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的指控使虚无主义在西方得以生根发芽。罗森秉承施特劳斯的观点,在哲学思想的网格中绘制出虚无主义的历史脉络,不断回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理...
(美)斯坦利·罗森(Stanley
关键词:哲学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征、根源及防范化解研究被引量:1
2025年
历史虚无主义以误导性的历史观及价值取向对历史理解和民族文化自信构成消解与威胁。文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大历史观,深入探讨历史虚无主义的表征、根源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化解策略。通过加强历史教育与研究、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抓好媒体监管与引导、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途径有效防范化解历史虚无主义,以正确的理论和舆论引领社会思潮,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赵军魁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的五类面孔
2024年
神秘无比的虚无主义幽灵在西方世界至少显现过五类面孔,它们对西方思想、历史、社会与个体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否定哲学的虚无主义长期主宰着西方话语实践,导致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攻讦,造成他者的缺席和沉默;作为思想运动的虚无主义贯穿着西方现代性历史,把西方文明带向了各种危险的境地,如生命的颓废、对存在的彻底遗忘和大屠杀等;作为心理状态的虚无主义禁锢着西方个体的生命态度和行动意志,让导致这种虚无主义的社会体制日益僵化;作为对抗力量的虚无主义仅仅依赖于西方个体的自我依靠与自我克服,反而进一步导致虚无主义体制的永恒化;作为自否定哲学的虚无主义不再总是以唯一的真理自居,不再总是否定他者存在的权利,而是懂得尊重他者的他异性,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多元与和谐。
张红军
关键词:虚无主义心理状态
现象学与虚无主义
2024年
传统虚无主义至少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尼采揭示的因超越者的丧失而导致的存在的无根性,另一种是克莱因特别指明的因对自然的抽象符号化而造成的与存在的隔绝。胡塞尔通过对意向流形结构(一维流形构造二维连续统)的探讨,“重塑”了柏拉图在理念世界中揭示的思与存在的平行关联,从而不仅在现代数学理性上回应了尼采对柏拉图的批评以及以瞬间创造环形存在的新构想,而且通过对本质以及本质直观的创生,消除了笛卡尔以来对自然和存在的抽象符号化理解,据此在两个问题方向上克服了传统虚无主义。但在能思/所思的边界和根基处,新的虚无主义不幸再度出现,它既体现为超出所思的存在物所带来的过剩和加速,也相应地在纯粹意识的根基处体现为构造性的压抑和替代,现象学面临理解乃至克服新的虚无主义的任务。
马迎辉
关键词:现象学虚无主义永恒轮回压抑
康德与道德虚无主义
2024年
道德虚无主义否认道德的真实性,其典型主张是道德本身就是子虚乌有之事。虽然康德尚未明确认识到道德虚无主义之概念,但他在反驳道德怀疑主义时,曾附带地提及并回应了道德虚无主义的观念。在其主要著作中,康德以“隐性”的方式坚定地拒斥了道德虚无主义。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道德法则的效力阐明了纯粹理性本身就是实践的,为道德奠定理性之根基,从而展现了道德虚无主义之不实。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除了正面揭示人作为理性存在者始终秉有道德兴趣,还通过道德兴趣缺失者的思想实验,展现了人只要懂得利害计算,结合上帝和来世的可能信念,就可以产生出道德的“类似物”,这也以特殊方式彰显了人类的道德本性。在《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康德通过对人性善恶的阐述,特别是对人性中“善的种子”的深入刻画,表明不存在对道德无感的人,由此最终拒绝了道德虚无主义。康德有力地确证了人的道德本性,其最大教益或许是,在一个道德虚无主义甚至各种类型的虚无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依然可以相信理性,选择崇高。
杨云飞
关键词:道德虚无主义人性
康德如何拒斥道德虚无主义
2024年
康德认为,任何人,只要他有理性,就具有道德确信。这涉及两个层次的事:一是我们具有行理性应然之事的能力(或纯粹实践理性能力);二是我们有兴趣这样做,即便在假想的道德意向缺失的情形下也不至于无所不为。这是我们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两重特质。
杨云飞
关键词:道德虚无主义拒斥
当代中国价值虚无主义的审视被引量:1
2024年
价值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在价值领域的反映与表现形态,终极价值虚无化、人的价值否定化、价值取向物质化是价值虚无主义的当代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逻辑的浸染、多元社会思潮合流联动的消极影响以及现代性的扩张,是当代中国价值虚无主义的现实根源。文化自觉视域下,遏制价值虚无主义,要在国家意识和国家战略层面,建设反映当代中国人精神面貌与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唯物史观的整体视角、主体视角和实践视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精神文化、夯实当代人精神世界的价值根基,以文化自信激发主体精神力量、丰盈当代人生命活动的价值意义,以制度改革规范价值秩序、引导当代人确立崇高的价值追求,是应对当代价值虚无主义的逻辑进路。
苗瑞丹方溢超
关键词:价值虚无主义文化自觉
历史虚无主义建构的三重逻辑
2024年
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理论与现实的三重逻辑推动下建构的,其内在的核心则是以批判、否定为价值导向:一是对中国历史的否定,当五千年文明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无法从传统文明中汲取智慧来应对时,长久以来所建立的文化自信被击溃,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愤懑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这是历史虚无主义萌发之源;二是对传统价值的否定,放弃了以集体主义为旨归的价值导向而转身投向了以个人主义为基准的自由主义,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立论之基;三是对社会实践的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因没有形成具有强大解释力的话语体系而弱化了实践本身的意义与价值,这为建立于西方文明之上的现代化论述预留了腾挪的空间,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之基。
张洁丁留宝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
文化虚无主义的实质及其批判研究
文化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在文化领域的集中显影。文化虚无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其以全面出击之势虚无中华文化之整体,夺取发展道路争论的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
李嘉琦
关键词:文化虚无主义
微信空间历史虚无主义“微传播”研究
2024年
微信空间已成为微时代信息的“集散地”、舆论的“三角地”和情绪的“发泄地”。在微信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微传播”呈现出“隐蔽化”“图像化”“裂变化”等显著特征。究其原因,与微信空间的“熟人圈层”“数字生存”“节点类聚”不无关系。微信空间历史虚无主义“微传播”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不容小觑。涤荡微信空间历史虚无主义“微传播”是一场无硝烟的持续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需要建好微信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微阵地”、增强微信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微引领”、加强微信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微治理”。
胡中月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

相关作者

刘森林
作品数:168被引量:518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虚无主义 尼采 启蒙 主体性 辩证法
邹诗鹏
作品数:218被引量:1,046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唯物史观 生存论 虚无主义 启蒙 马克思哲学
杨金华
作品数:48被引量:12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虚无主义 毛泽东 意识形态 苏联剧变 视域
张志伟
作品数:85被引量:25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形而上学 哲学 中国哲学 《纯粹理性批判》 《存在与时间》
罗久
作品数:48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黑格尔 法哲学 虚无主义 观念论 黑格尔法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