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篇“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的相关文章
- 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丢失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的变化,分析其丢失影响因素,并应用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AS-0CT)评估IOL在眼内的相对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行Verisyse 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0年进行眼科检查,术后10年应用AS-0CT测量IOL到周围组织的距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10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的影响因素。结果IOL前表面中央和边缘到角膜内皮的最短距离分别为(2.13±0.23)mm和(1.30±0.21)mm,IOL后表面到自然晶状体前表面的距离为(0.70±0.13)mm。Verisyse植入术后10年ECD丢失率为(11.56±12.01)%,多元线性回归提示IOL前表面中央和边缘到角膜内皮的最短距离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Verisyse IOL植入术后10年内皮丢失与IOL前表面中央和边缘到角膜内皮的最短距离有关,建议长期随访中,要关注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人工晶状体在前房的位置以评估其安全性。
- 陈亦路戴伟陆燕王春红曹茜汪萍黄振平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虹膜固定型
-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中远期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矫正有晶状体眼高度近视中远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有晶状体眼的高度近视患者22例(共43只眼),术前测量裸眼视力(UCVA)、眼内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随访10年,观察术后UCVA、眼内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与人工晶状体距离、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情况。结果22例患者(共43只眼)均顺利植入Verisyse晶状体。所有患者术后U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内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1年前房深度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10年各时点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增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丢失率逐年增高。结论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有晶状体高度近视眼,能够明显提高术后视力,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术后中远期安全性值得关注。术前应行全面的眼科检查,严格选择患者。术前、术后应注意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 李馨宋泽宇沈婷骆泓波洪朝阳
- 关键词:高度近视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 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晚期角膜水肿一例
- 2020年
- 36岁女性患者10年前行双眼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因左眼视物模糊1个月就诊。查体左眼上方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稍偏上。考虑人工晶状体的偏位使其中央以及边缘到角膜内皮面的距离减少,导致上方角膜内皮接触人工晶状体的机会增加,造成上方角膜内皮损伤,发生局部角膜水肿。取出人工晶状体后半年,左眼角膜恢复透明。
- 陈月芹黄振平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角膜水肿角膜内皮有晶状体眼眼角膜
- 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安全性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后再手术原因以及长期眼内植入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接受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P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后接受再次眼内手术治疗的患者11例(17眼)。分析再次手术的时间、方式以及原因。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再次手术的时间为PIOL植入术后6~108个月。12眼(12/17)因为外伤导致PIOL脱位于前房而接受了再次手术,该12眼再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植入术前比较,出现不同程度下降(t=5.968,P<0.001),其中1眼因脱位时间较长(1个月)而最终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另有2眼(2/17)虽未出现PIOL脱位,但由于PIOL所夹虹膜较少或部分萎缩,PIOL位置松动,角膜内皮细胞非预期性明显减少,从而接受了人工晶状体再固定术;1眼(1/17)因为对侧眼PIOL脱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明显,患者出于恐慌,而决定手术取出PIOL;1例(1眼)患者(1/17)因为PIOL植入后出现视网膜脱离接受了视网膜复位手术,由于术后长期俯卧位,对侧眼(1/17)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明显(658个/mm2)而接受PIOL再固定手术。结论:外伤后PIOL脱位,PIOL松动后非预期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是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PIOL植入术后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对于长期植入的患者需增加随访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
- 代云海张静吴晓明荆丽丽张晶谢立信
-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远期疗效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VerisysePIOL)植入术后6~10年患者视觉质量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并与近期进行对比,对VerisysePIOL植入术后远期有效性作出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展VerisysePI—OL植入术后持续追踪随访的12例患者6—10年、平均8年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散光度、非接触眼压、前房深度,并与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4年进行比较。结果术后8年随访患者中,58.3%(14眼)UCVA〉10.5,33.3%(8眼)UCVA≥0.8。BSCVAt〉0.5占100%(24眼),BSCVAl〉0.8占70.8%(17眼)。UC—VA术后8年与术后4年、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SCVA术后8年与术后4年、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1个月、术后4年、术后8年间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术后1个月、术后4年、术后8年间BS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在散光度方面,术后8年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4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年1眼眼压为22minHg,余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8年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4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年前房深度比术后4年、术前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risysePIOL植入术后远期随访显示UCVA、BSCVA保持稳定,散光度、眼压无明显变化,前房深度变浅,但由于本研究例数较少,对于更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 张莹谭少建梁皓
- 关键词: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
- 外伤后无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6年
- 【摘要】目的评价外伤后无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8眼)外伤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1.42±4.5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提高。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3.7%。18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3例有短暂高眼压,2例虹膜色素脱失。结论二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矫正外伤后无晶状体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可以恢复良好的视力,并发症发生率低。
- 霍银平周利晓王文战
- 关键词:无晶状体眼晶状体虹膜固定型二期植入
- 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人工晶状体脱位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术后远期人工晶状体脱位、移位情况及原因分析。方法对我中心2005至2013年开展的Verisyse 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52例(104眼)进行术后平均6.5 a随访性研究,对其中发生PIOL脱位、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眼中8眼发生PIOL不全脱位,其中1眼是因为拳头打伤颞侧晶状体袢脱落,2眼因皮球打伤眼睛致一侧晶状体袢脱落,1眼因撞击后出现鼻侧晶状体袢脱落,2眼是搬动重物一侧晶状体袢脱落,1眼是自然分娩后出现双侧晶状体袢脱落并PIOL脱落入前房,1眼是夹持虹膜部位退行性改变致晶状体脱位。7眼发生PIOL下移,下移程度>0.5 mm,其中晶状体袢单侧下移2眼,双侧下移5眼。8眼PIOL脱位中6眼行PIOL再固定术,2眼行PIOL取出术。结论 PIOL脱位与术后眼部外力及外伤、眼压波动、手术时固定虹膜组织的程度不够、所夹取的虹膜组织发生脱色素和退行性变有关,PIOL本身有自身的重量,长期作用会发生向下移位或襻脱离。
- 张莹谭少建李霞刘彩娟梁皓
-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晶状体脱位
- 高度近视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像差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前后像差变化规律。方法对高度近视26例(51眼)行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d)、眼压(IOP)、角膜曲率(CC),利用视觉功能分析仪(iTrace)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5 mm瞳孔直径下的总像差、总高阶像差、总低阶像差、球差、慧差、三叶草差的均方根(RMS)值。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51眼均一次性成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后UCVA与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OP、CECd、CC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周时,总像差、总低阶像差RM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高阶像差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总像差、总低阶像差的RM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高阶像差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前至术后3个月,总像差、低阶像差RMS值呈持续降低趋势,高阶像差RMS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术后1周时,球差、慧差的RM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差RM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慧差、球差、三叶草差RM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前至术后3个月,慧差、球差、三叶草差RMS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论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安全、有效、可预测特点。术后3个月内总像差及低阶像差RMS值持续降低,高阶像差、球差、慧差、三叶草差RMS值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
- 葛轶睿杨丽萍陆燕吴勇王理理黄振平
- 关键词:高度近视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像差
- Artisan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
- 目的比较Artisan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45例45眼无囊膜支撑...
- 宫献珍刘彩娟
- 关键词:无晶状体眼玻璃体切除术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
- 文献传递
-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无晶体眼48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无后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通过多种方法矫正可以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前房型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一直是无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的首选术式,但由于其并发症多,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经巩膜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因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对玻璃体和视网膜、脉络膜的干扰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前房虹膜固定型IOL是近年来一种新的选择方法。笔者对48例无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施行二期虹膜固定型IOL植入术,随访观察24个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吴善君周宏健姚红艳文丰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无晶体眼
相关作者
- 黄振平

- 作品数:294被引量:99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视觉质量 飞秒激光 近视 圆锥角膜
- 陈月芹

- 作品数:21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 无晶状体眼 疗效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溃疡穿孔
- 张洪洋

- 作品数:97被引量:35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ARTISAN 高阶像差 衍射
- 梁皓

- 作品数:172被引量:43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去整合素 前房维持器 晶状体上皮细胞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 李霞

- 作品数:94被引量:286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去整合素 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