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0篇“ 蛋白丢失性肠病“的相关文章
- 蛋白丢失性肠病被引量:6
- 2007年
- 低蛋白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疾病,但在临床上做鉴别诊断时,通常会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血液中的蛋白种类很多,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白蛋白,因此低蛋白血症实际上是指低白蛋白血症。造成血白蛋白含量降低的基本原因不外以下3种:(1)用于合成白蛋白的原料即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2)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障碍;(3)血浆白蛋白的丢失。
- 孙钢
- 关键词:蛋白丢失性肠病低白蛋白血症消化系统疾病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肾脏疾病
- 膜性肾病伴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和蛋白丢失性肠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5年
-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与2型辅助性T(T-helper type 2,Th2)细胞因子介导的肾源性免疫反应相关性疾病[1]。Th2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也参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发病[2]。严重的EG可引起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PLE),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容易与MN介导的肾病综合征混淆。本文报道1例MN个案,患者在肾病综合征缓解期因EG介导的PLE导致水肿,经短期激素治疗后完全缓解。
- 柯嘉儿梁馨苓王伟腾陈源汉
- 关键词:膜性肾病低蛋白血症嗜酸粒细胞增多蛋白丢失性肠病
- 小肠淋巴管扩张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致蛋白丢失性肠病1例
- 2025年
- 女,17岁。因“反复水肿4年,加重半年”于2023年11月26日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左侧为甚,伴尿量减少,(2019年11月15日新丰县人民医院检查)查白蛋白29.4 g/L(正常范围35~45 g/L),余未见异常;予高蛋白饮食、利尿治疗后病情无明显缓解,半年前双下肢水肿加重,水肿逐渐累及上肢、躯干及颜面部,4个月前出现间断性大便性状改变,大便2~3次/天,呈黄色稀烂便,偶有胸闷、乏力不适,(2023年7月20日广东省中医院)查白蛋白24.5 g/L。
- 王建敏罗梅熊理守
- 关键词:高蛋白饮食利尿治疗蛋白丢失性肠病大便性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双下肢水肿
- 一例犬蛋白丢失性肠病的临床诊治
- 2023年
- 蛋白丢失性肠病(PLE)是一种胃肠道蛋白过度丢失进入肠腔的综合征。任何胃肠道表现炎症、浸润、充血、出血的疾病均可引发PLE。在报道的病例中,较常见病因包括消化道淋巴瘤、慢性肠套叠、钩虫感染、炎性肠病(IBD)、淋巴管扩张以及食物过敏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PLE。诊断该病的关键在于识别出低蛋白血症,并排除皮肤、肾脏、肝脏原因引起的蛋白丢失。由于病因复杂,病程较长,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均具有挑战性,以下将对一例犬PLE的诊治展开详细论述。
- 魏仁生汤永豪关钰澄蓝婷婷
- 关键词:低蛋白血症淋巴管扩张炎性肠病钩虫感染蛋白丢失性肠病常见病因
- ^(99)Tc^(m)-HSA显像诊断蛋白丢失性肠病1例
- 2023年
- 患者男,35岁,腹胀、腹泻1个月余,双下肢水肿3周。2022年9月12日,患者因进食炒面后出现腹胀、腹泻,每天5~6次黄色水样便,100~200 ml/次,有油脂漂浮,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乏力、食欲不振。予抗生素治疗1周后症状部分缓解,每天2~3次黄色成形便,仍有腹胀和食欲不振。2022年9月30日,患者发现双下肢轻度可凹陷性水肿。外院查血常规:WBC 11.7(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4.0~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6%(50%~70%),淋巴细胞百分比10%(20%~40%);尿常规、便常规、24 h尿蛋白正常;血白蛋白16(35~50)g/L;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正常,IgG 2.5(7.0~16.6)g/L;自身抗体正常;HBV-DNA:3130(<20)U/ml。腹股沟淋巴结超声:双侧腹股沟见多发淋巴结。胸腹部CT:双侧胸腔积液,左侧为著;腹腔积液。腹腔积液常规及病理均未见明显异常。
- 解飞罗亚平
- 关键词:凹陷性水肿双侧胸腔积液蛋白丢失性肠病腹股沟淋巴结胃内容物
- 肠系膜血管血栓导致蛋白丢失性肠病一例
- 2023年
- 患者,男,51岁,因“上腹胀痛、胸闷3天,加重半天”于2021年6月1日收入我院。患者2021年5月2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同时餐后加重,伴恶心、胸闷、气促、咳嗽,无呕吐、咳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便血。6月1日症状加重伴全身大汗,呼叫120后由急诊收治入院。既往史:2005年因车祸外伤,外院脊柱手术后呈高位截瘫。否认其他慢性疾病病史。患者2021年3月因下肢浮肿于中部战区总医院就诊,考虑右下肢血栓形成,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同时发现低蛋白血症[白蛋白13 g/L(40~55 g/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下相同)],无腹泻等症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10 g每日1次)治疗无效。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考虑诊断蛋白丢失性肠病(PLE),肠结核可能,多浆膜腔积液,甲状腺功能减退,予优甲乐等对症治疗(具体用量不详)。
- 陈小琼龙辉赵丽莎李欢
- 关键词:蛋白丢失性肠病静脉溶栓阿替普酶
- 一例犬蛋白丢失性肠病死亡病例分析
- 2023年
- 1病例介绍雪纳瑞犬,雄性,已绝育,12岁,体重7.5 kg。近2周开始精神状态变差,逐渐虚弱,食欲减退但能自主饮水,由主人强饲罐头进食,至就诊当日患犬出现1次呕吐且喷射样排黑色糊便,粪便颜色较深。主诉患犬自6岁起就有间断性腹泻,每次治疗后很快好转。肠道处方粮为主食。
- 陈耀钦姜斌陈一丹黄雪纯
- 关键词:食欲减退粪便颜色死亡病例分析绝育蛋白丢失性肠病
- CT淋巴管成像在不同类型蛋白丢失性肠病中的影像特征比较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CT淋巴管成像(CTL)在不同类型蛋白丢失性肠病(PLE)中的影像特征和比较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搜集和分析不同病因导致的PLE患者57例,包括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组42例和其他类型的PLE组15例。所有患者均行CTL、内镜与病理学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分析CTL图像。评价内容包括:小肠肠壁增厚,肠腔扩张,水肿样病变,对比剂异常分布的部位及范围,返流,腹腔淋巴结,瘘等。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其他类型PLE组相比,PIL组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更小[(14.7±10.6)岁vs.(38.8±10.7)岁,P<0.01],累及多组小肠、多个脏器、多个系统的比例更高,且该组患者小肠肠壁与肠系膜对比剂异常分布及淋巴返流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LE(P<0.01)。两组间肠壁增厚、肠管扩张、水肿样表现、瘘、腹腔内淋巴结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L在不同类型PLE中具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可显示异常淋巴管的部位、分布和范围,准确评价异常淋巴管有助于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
- 董健信建峰孙宇光张春燕李兴鹏张妍郝琪沈文彬王仁贵
- 关键词:蛋白丢失性肠病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X线计算机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临床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其与白蛋白正常腹型过敏性紫癜间的差异。方法: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患儿19例,利用1∶1倾向性得分匹配同期住院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白蛋白正常的19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内镜改变和病理结果。结果: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患儿共19例,男女比例为1.1︰1,发病年龄为(6.2±2.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皮疹,部分伴便血、呕吐、低蛋白水肿和关节肿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明显升高,白蛋白和IgG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改变多提示肠管壁增厚及腹腔积液;胃镜结果提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部分出现糜烂、溃疡;病理改变主要提示黏膜上皮细胞肿胀,黏膜下血管扩张,血管壁坏死,间质水肿,血管周围炎症变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基础上,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NLR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肠道黏膜损伤重,住院时间延长,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 蒋茂林向梅李静袁岚谢晓丽
- 关键词:腹型过敏性紫癜蛋白丢失性肠病炎症反应儿童
- 1例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
- 2021年
- 目的总结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CP)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PLE)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结核性CP合并P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严重低蛋白血症、多浆膜腔积液为主要原因入院,有肺结核确切病原学证据。彩超及胸部CT检查提示心包腔积液、心包膜增厚、肝淤血;心脏增强MRI检查提示心包不均匀增厚并呈延迟强化改变,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室间隔反常运动,存在CP的典型影像学表现。经内科治疗,静脉输注大量人血白蛋白,全身水肿逐渐消退、多浆膜腔积液量减少,但血清白蛋白无明显升高;规律抗痨治疗后择期行心包剥脱术,术中见心包脏层和壁层粘连,心包病理查见干酪样坏死伴肉芽肿形成,确诊为结核性CP;术后6 d复查白蛋白升高至31.6 g/L,术后1个月白蛋白正常,患者现已正常生活。结论超声心动图虽为CP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心脏MRI有助于CP的早期诊断;结核性CP伴低蛋白血症常为多种机制所致,对于持续的、难以纠正的低蛋白血症,在排除营养不良、肝肾疾病等原因后,应考虑PLE的诊断,收集24 h粪便样本计算α1-抗胰蛋白酶是诊断金标准。PLE的发生发展与原发疾病密切相关,结核性CP合并PLE者尽早手术剥脱心包,可减少肠道蛋白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病死率。
- 赵本南兰丽娟刘大凤康俊侯可可吴桂辉
- 关键词:肺结核缩窄性心包炎低蛋白血症蛋白丢失性肠病
相关作者
- 郑文洁

- 作品数:135被引量:45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塞病 贝赫切特综合征 抗内皮细胞抗体 文献复习
- 吴静

- 作品数:402被引量:3,581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食管癌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影响因素 慢性病 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
- 陈玲

- 作品数:22被引量:125H指数:8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小儿 文献复习 蛋白丢失性肠病 婴幼儿
- 林香春

- 作品数:61被引量:275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
- 研究主题:结肠镜 肝硬化 内镜 息肉 结肠镜检查
- 杨志霞

- 作品数:36被引量:337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黄芪多糖 MIF 丹参酮 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