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95篇“ 蛋白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章
- 配体调控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系统
- 公开了一种配体调控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系统,其包含:(a)脂质运载蛋白折叠分子,(b)分子量为1500Da或以下的低分子量的脂质运载蛋白折叠配体,和(c)脂质运载蛋白折叠结合相互作用配偶体,其中脂质运载蛋白折叠分子可结合...
- M·特拉克斯迈尔C·宾格C·布雷M·莱纳
- 干扰RNA-蛋白相互作用的Musashi蛋白抑制剂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扰RNA‑蛋白相互作用的Musashi蛋白抑制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化合物为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它可以应用在在制备治疗胃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慢性淋巴细胞白...
- 郑友广门红宁顾鹏飞孟龙胡智伟
- 基于不同光照下莱茵衣藻的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不同光照下莱茵衣藻的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将含有向光性目标蛋白和抗性基因Sh Ble的质粒在莱茵衣藻中融合表达,利用博来霉素筛选出阳性克隆株,然后将阳性克隆株在不同光照下大规模培养,最后利用S...
- 朱昱诺周敏
- 肽与蛋白相互作用及相应绑定残基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肽与蛋白相互作用及相应绑定残基的预测方法,包括如获取肽‑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对应的相互作用位点信息并构建数据集;计算肽与蛋白质的多源序列特征;构建肽残基特征、蛋白质残基特征、肽序列特征和蛋白质序列特征并映射到...
- 王建新周睿康赵皓晨段桂华
- 联芳基YAP/TAZ-TEAD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的结晶形式
-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联芳基YAP/TAZ‑TEAD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4‑((2S,4S)‑5‑氯‑6‑氟‑2‑苯基‑2‑((S)‑吡咯烷‑2‑基)‑2,3‑二氢苯并呋喃‑4‑基)‑5‑氟‑6‑(2‑羟基乙氧基)‑N‑甲...
- 刘波李润妍M·马兹袁丽娜周映聪
-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和炎症小体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炎症小体3(NLRP3)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再住院率、活动耐量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射血分数保留组(50例)、射血分数中间组(50例)和射血分数降低组患者(4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TXNIP、NLRP3、BNP的表达水平;记录患者心脏彩超、6 min步行试验结果。分析血清中TXNIP、NLRP3的表达水平是否和心脏功能、患者活动耐力和心衰的再入院率相关。结果:各组年龄和基础病史间无明显差异。随访期间随着射血分数的减低和患者活动耐力降低,血清中TXNIP和NLRP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回归分析显示TXNIP和NLRP3是心衰患者再发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TXNIP和NLRP3预测心衰患者再住院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882。结论:TXNIP和NLRP3的表达水平随射血分数和活动耐量的减低逐渐增加,TXNIP和NLRP3是可用于心衰患者再入院的预测因素。
- 钱少环李妙男汤阳康品方王洪巨
- 关键词:心力衰竭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 基于多光谱技术分析绿原酸与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本研究以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6、30、150、300μmol/g)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与MP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及结合性质。在25℃下孵育形成不同CA-MP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总巯基,表面疏水性),二级,三级结构变化(傅里叶红外光谱、同步荧光、三维荧光),结合性质(紫外光谱,荧光猝灭及热力学参数)分析CA-MP复合物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在300μmol/g CA存在下,蛋白总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分别骤降25.65%,40.26%(P<0.05);蛋白质二级结构随之展开,α-螺旋含量下降至11.73%,造成蛋白结构稳定性降低;同步荧光与三维荧光光谱表明CA对蛋白荧光具有猝灭作用,且色氨酸比酪氨酸的猝灭效果高7.90%。紫外光谱和荧光猝灭证实CA-MP形成复合物且二者的结合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进一步验证二者相互作用的主导力为疏水作用力。本研究旨在为多酚与高白鲑MP相互作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对不同结构多酚与高白鲑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 李杰郭欣袁天帅屈启超朱新荣张建
- 关键词:绿原酸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结构
-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调控氧化应激在布比卡因引起脊髓神经毒性中的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在布比卡因介导氧化应激引起脊髓神经毒性中的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10~1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布比卡因组(B组)、布比卡因+腺相关病毒(AAV)‑TXNIP短发夹RNA(shRNA)(BT组)、布比卡因+shRNA组(BS组)。C组、B组、BT组、BS组大鼠均行L_(5)‑L_(6)节段鞘内置管。C组和B组均鞘内注射5μl生理盐水;BT组和BS组分别鞘内注射5μl AAV‑TXNIP shRNA(病毒滴度为1.01×10^(12)VG/ml)和5μl无义对照序列shRNA。随后拔除鞘管,待所有大鼠饲养至250~300 g时,再次行L_(5)‑L_(6)节段鞘内置管,B组、BT组、BS组鞘内注射3次5%布比卡因0.12μl/g,每次间隔90 min,C组在相应时间内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相应处理后采用大鼠甩尾潜伏期(TFL)换算而来的最大抗伤害效应百分比(%MPE)、巴索‑比蒂‑布雷斯纳汉(BBB)评分法于鞘内注射布比卡因或等量生理盐水后当天(T_(0))、鞘内注射后第1天(T_(1))、鞘内注射后第2天(T_(2))、鞘内注射后第3天(T_(3))测定大鼠的尾部感觉和下肢运动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损伤情况,尼氏染色观察存活神经元;生化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荧光多重染色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TXNIP信使RNA(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神经组织中TXNI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蛋白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B组、BT组、BS组T_(0)、T_(1)、T_(2)、T_(3)时%MPE均较高,BBB评分均较低(均P<0.05);B组和BS组脊髓组织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多,神经元细胞水肿或萎缩,存活神经元较少(均P<0.05);B组、BT组、BS组的MDA含量较高(均P<0.05),SOD、GSH、CAT含量较低(均P<0.05);B组和BS组ROS水平较高(均P<
- 陈园园赵漾罗云鹏赖坚刘子儒罗茜刘敬臣
- 关键词:神经毒性氧化应激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布比卡因
- 大豆分离蛋白、豌豆分离蛋白和小麦面筋蛋白相互作用对高水分植物蛋白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 2024年
- 混合多种蛋白原料以创造具有所有原料特征的人造肉产品已经在食品领域得到研究。然而,在高水分植物蛋白肉生产领域暂未得到研究,目前也没有对使用大豆分离蛋白(SPI)、豌豆分离蛋白(PPI)和小麦面筋蛋白(WGP)的混合原料开发植物蛋白肉的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减少植物蛋白肉生产的经济成本,考察由SPI、PPI和WGP共混制备的植物蛋白肉是否比仅用SPI和PPI、SPI和WGP制备的植物蛋白肉具有更好的品质特性以及考察SPI、PPI和WGP以不同比例混合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高水分植物蛋白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GP占比的增加增大了产品的硬度和咀嚼性,所有的混合原料基样品均呈现很好的组织化结构,当样品配比为P20W30时达到了最高的组织化度(2.14±0.07),混合蛋白原料也使产品的持水率增加,表观观察和SEM也显示3种混合蛋白原料产品有着更好的拉丝效果和纤维化结构,此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混合蛋白原料产品主要以稳定的β结构存在,WGP占比的增加降低了产品的流变性能。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混合3种蛋白制备的植物蛋白肉有着更好的品质特性。
- 俎新宇赵亚男陈星烁王新新张树成赵秀兰赵祥忠梁艳
- 关键词:双螺杆挤压
- 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血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及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血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3例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体检人群41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血清PARP1、TXNIP水平,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血清PARP1、血清TXNIP以及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冠状动脉CT成像检测冠心病的阳性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46,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清PARP1水平、TXNIP水平相比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8、14.190,P<0.01)。冠状动脉CT成像、血清PARP1、TXNIP水平以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0.871、0.849、0.933。冠状动脉CT成像、PARP1、TXNIP以及联合检测与临床诊断的具有一致性(Kappa=0.720、0.720、0.568、0.669,P<0.01)。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与血清PARP1、TXNIP水平三者联合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胡晓萌张祥夏敏胡欢
- 关键词:冠状动脉CT成像冠心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相关作者
- 焦向英

- 作品数:76被引量:302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INS-1细胞 INS-1 硫氧还蛋白 自身抗体
- 尤启冬

- 作品数:542被引量:1,27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化学领域 抑制剂 抗肿瘤 抗肿瘤活性 药物化学
- 汪俊卿

- 作品数:181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齐鲁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热带假丝酵母 核苷酸序列 工程菌 纤维小体 定点突变
- 李楠

- 作品数:33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齐鲁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纤维小体 蛋白 定点突变 低钙 蛋白相互作用
- 秦铭泽

- 作品数:54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前药 类化合物 癌症 蛋白相互作用 立体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