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5篇“ 螺旋形骨折“的相关文章
- 螺旋形骨折块复位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形骨折块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和复位杆,固定架包括水平杆和可拆卸地设置在水平杆两端的固定杆,固定杆的前端具有可钻入螺旋形骨折块所在骨关节上未骨折部分的第一钻头;复位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水平杆上,复位...
- 杨庆
- 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干预对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疼痛评分及脚踝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干预),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Barthel指数高于参照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干预可改善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的脚踝功能、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 董浩
- 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对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疼痛评分及脚踝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
- 2024年
- 收集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术后护理需求,探讨固定术后行护理专项训练对其术后疼痛及脚踝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骨科收治的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40例,均接受外固定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骨折术后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多元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疼痛程度评分,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及术后2月踝关关节功能(Kofoed)评分;术后4个月回访对比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结果 两组术后当天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d、3d及出院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及术后2月Kofoe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4个月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更佳(P<0.05);研究组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元康复训练在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外固定术后护理中显著降低了疼痛程度,促进了脚踝功能恢复,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并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
- 潘柳烨
- 关键词:外固定术护理训练疼痛评分
-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比较髓内钉、单纯钢板、钢板+后前螺钉联合固定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男46例,女32例;年龄为(48.9±14.6)岁。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18例,胫骨端骨折采用髓内钉固定;B组40例,胫骨端骨折采用钢板固定;C组20例,胫骨端骨折采用钢板固定,后踝骨折采用后前螺钉固定。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Baird-Jackson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前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9±10.1)个月。A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14.0(13.0,14.0)周显著长于B、C组患者的13(13,1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Baird-Jackson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的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95.5(86.0,96.0)分,96.0(89.5,98.5)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86.5(78.0,93.0)分],B、C组患者的末次随访时Baird-Jackson评分[93.0(88.8,95.0)分,95.0(91.0,98.0)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86.0(78.0,8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有7例发生并发症(骨折愈合不良3例、膝前痛4例),均为A组患者。结论与髓内钉固定治疗相比,钢板固定和钢板+后前螺钉联合固定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 林倩陈明瑞王天瑞曲迪张英泽于腾波陈进利
- 关键词:胫骨骨折踝关节髓内钉固定钢板固定后踝骨折
- 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69例诊疗体会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提高骨科医师对此类型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9例成人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后踝骨折块大小分为内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胫骨骨折使用髓内钉或锁定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内固定组使用空心螺钉固定,石膏外固定组使用石膏托固定。门诊随访记录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生率为81.2%,X线检查漏诊率为55.1%,同时合并腓骨骨折58例(84.1%)。内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末次随访踝关节AOFAS评分,优59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7.1%。结论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往往同时合并后踝骨折和腓骨骨折,CT是必要检查;后踝骨折根据损伤程度不同,采取石膏外固定或螺钉固定,但应避免漏诊,防止并发症。
- 黄鹏朱健申小青易黎明唐接福李峰
- 关键词:胫骨中下1/3骨折胫骨干骨折后踝骨折腓骨骨折
- 弹性髓内钉治疗学龄期儿童胫骨干长螺旋形骨折的疗效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治疗学龄期儿童胫骨干长螺旋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小儿骨科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的113例学龄期儿童胫骨干骨折病例资料。根据骨折类型分为长螺旋形骨折组(37例37侧)、横形/短斜形骨折组(76例76侧)。比较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骨折位置及左/右侧别、是否伴有腓骨骨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髓内钉取出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Flynn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两组疗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螺旋形骨折组有1例(1侧)发生并发症(1/37,2.70%),横形/短斜形骨折组共有3例(3侧)发生并发症(3/76,3.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学龄期儿童胫骨干长螺旋形骨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横形/短斜形骨折无明显增加。
- 侯利民蒋飞乔飞呼和姬广春
- 关键词:胫骨骨折儿童
- L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在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究L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在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64例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胫骨远端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试验组采用L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和踝关节功能,以及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1年,试验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和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患者的疗效优于胫骨远端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更优,且骨折愈合更快。
- 邹漳峰许文生
- 关键词: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
- 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中不同内固定疗法应用的对比研究
- 2023年
- 以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患者为研究分析对象,予股骨远端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L型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对疗效。方法 选患者92例(收治2021.01至2021.12),按掷硬币分组法,分A、B组,各46例。予两组不同内固定疗法,比对疗效,并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 ①B组切口愈合时间比A组短(P<0.05)。②B组Barid-Jackson评分比A组高(P<0.05)。③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A组为8.69%(4/46),两组相比(2=0.155,P=0.694)。结论 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患者,行拉力螺钉联合内侧钢板内固定术比股骨远端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效果好,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明确,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优选。
- 佟志国
- 有限元分析探索三种内固定模式固定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下螺旋形骨折的生物力学效应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采用有限元技术对比分析3种内固定模式固定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下螺旋形骨折的生物力学效应,为优化内固定模式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0例因外伤致股骨转子下螺旋形骨折的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5~75岁,身高160~170 cm,体质量60~70 kg。使用螺旋CT对其股骨进行扫描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股骨三维模型,仿真构建采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intramedullary nail,PFN)、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以及二者结合(PFLP+PFN)3种内固定模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然后于股骨头处施加相同载荷500 N,比较分析3种内固定模式下内固定器应力分布、股骨应力分布及骨折固定后股骨整体位移情况,从而对其固定效果进行评估。结果PFLP固定模式下钢板应力主要集中在主钉道,钢板各处应力不均等,由头端至尾端逐渐降低;PFN固定模式下应力集中于PFN外侧中段靠上;PFLP+PFN固定模式下,钢板最大应力出现在下段第1、2颗螺钉之间,PFN出现在中段外侧处。PFLP+PFN固定模式钢板最大应力较PFLP固定模式显著升高,而PFN最大应力较PFN固定模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LP、PFN固定模式下,股骨最大应力均出现在股骨中段、最下面1颗螺钉下侧的内外侧皮质骨处;PFLP+PFN固定模式下,股骨应力集中于股骨中段内外侧。3种内固定模式下股骨最大应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内固定模式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后均在股骨头处出现最大位移。PFLP固定模式下股骨整体最大位移最大,PFN固定模式次之,PFLP+PFN固定模式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态受力情况下,PFLP+PFN固定模式相对于单一PFN和PFLP固定模式产生股骨整体最大位移最小,但其钢板最大应力大于单一PFLP固定模式,提示组合方式虽然具备更高稳定性,但钢板负荷更大,出现固定失效的可能性�
- 安玉章蒋电明
- 关键词:骨质疏松内固定生物力学
- 胫骨远段螺旋形骨折伴踝关节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低能量损伤造成胫骨远段螺旋形骨折后,同侧踝关节的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到2021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段螺旋形骨折患者资料。男61例,女19例;年龄(43.5±12.5)岁;随访时间67.0(38.5,90.0)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X线片检查,64例进行CT检查,30例进行MRI检查。80例患者,3例石膏托外固定保守治疗;3例予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74例患者采用钢板固定。分别统计后踝骨折发生率和骨折线特点、同侧踝关节正常匹配率、术中同侧踝关节Cotton试验和应力外旋试验阳性率、随访时被动旋前外旋及旋后外旋应力试验阳性率、治疗后近期(≤2年)、中长期(>2年)踝关节疼痛发生率,下胫腓前韧带、内踝三角韧带深层、后踝的损伤率,踝关节损伤率。结果后踝骨折X线片诊断率为16.3%(13/80),CT为60.9%(39/64),MRI为76.7%(23/30);后踝骨折线开口于外侧的占74.5%(35/47);同侧踝关节正常匹配率为96.3%(77/80);术中同侧踝关节Cotton试验、应力外旋试验阳性率分别为34.8%(8/23)、7.1%(1/14);随访时被动旋前外旋及旋后外旋应力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6.2%(12/26)、34.6%(9/26);术后近期、中长期踝关节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7.7%(29/77)、20.8%(16/77);MRI检查下胫腓前韧带、内踝三角韧带深层、后踝损伤率分别为80.0%(24/30)、80.0%(24/30)、76.7%(23/30);踝关节损伤率为88.8%(71/80)。结论胫骨远段螺旋形骨折高概率伴发同侧踝关节损伤,内踝、外踝、后踝分别容易发生如下隐匿性损伤:三角韧带深层不同程度损伤、下胫腓前韧带断裂及后踝骨折,而踝关节大多匹配正常,为此踝关节损伤极易漏诊;继发于小腿的旋前外旋、旋后外旋扭转伤力很可能造成同侧踝关节的损伤。
- 杨涛朱凤华李恒艳单雪孟纯阳赵益峰
- 关键词:胫骨骨折踝关节
相关作者
- 章莹

- 作品数:241被引量:1,15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有限元分析 内固定 生物力学 骨折
- 罗轶

- 作品数:54被引量:35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生物力学研究 后踝骨折
- 张龙

- 作品数:15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靶向 后踝骨折 抗体 螺旋形骨折 先天免疫
- 何忠

- 作品数:49被引量:115H指数:8
- 供职机构: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 研究主题:3D打印 大段骨缺损 打印装置 桥接 ILIZAROV
- 徐会法

- 作品数:16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一期治疗 股骨短缩 骨痂延长术 膝外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