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15篇“ 血小板功能试验“的相关文章
- 血小板功能试验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血栓性疾病已成为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出血风险和显著的个体差异。临床希望在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实验室能够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有的血小板功能试验对抗血小板治疗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测方法较多,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可比性较差,检测成本较高,缺乏公认权威的抗血小板治疗诊断标准等。本文对目前临床使用的血小板功能的检测方法做一简单介绍,分析其检测结果对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意义。
- 刘振玲
-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试验抗血小板治疗
- 血小板功能试验监测P2Y_(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P2Y_(12)受体拮抗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而监测治疗后血小板功能变化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血小板功能试验是评估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残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透射光法血小板聚集试验(LTA)、电阻抗法血小板聚集试验(WBIA)、血管舒张剂刺激磷酸蛋白(VASP)、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功能分析仪-100型(PFA-100)和Verify Now系统。这些试验监测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血小板残留反应性的能力各不相同,评估效果也各有不同。其中,LTA是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经典方法,便捷而廉价,但易受操作和环境干扰;WBIA临床应用较少,缺乏评估临界值;VASP对血小板功能变化敏感,但试验复杂且成本高;TEG能监测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率,但指导治疗的安全性还需要验证;PFA-100监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明确;Verify Now有效可靠,但成本过高。临床研究证据显示,LTA、VASP和Verify Now系统能敏感反映P2Y_(12)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且与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风险相关。
- 孔繁强任静门剑龙
- 关键词:预后受体拮抗剂血小板功能试验
- 加强血小板功能试验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8年
- 可用于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或治疗血栓性疾病监测的血小板功能试验有多种,可根据不同药物选择监测试验,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拮抗剂的监测。不同血小板功能试验确认的药物抵抗性存在差异,与临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有待确认。
- 王建中
-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试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药物监测噻氯匹定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在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线临床资料。通过光比浊法评估血小板反应性,HTPR定义为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47%。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阿托伐他汀与HTPR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53例患者,男性152例,年龄(69.97±11.319)岁,86例(34.0%)患者存在HTPR,155例(61.3%)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非HTPR组男性患者构成比、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HTPR组(P均<0.05)。阿托伐他汀组MAR显著低于其他他汀类药物组(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阿托伐他汀(优势比0.500,95%置信区间0.285~0.879;P=0.016)和女性(优势比1.966,95%置信区间1.108~3.489;P=0.02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HTRP显著独立相关。结论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可有效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HTPR。
- 曹晨魏妙妙夏晓爽王林李新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功能试验抗血小板聚集药
- 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抗血小板药治疗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被引量:1
- 2023年
- 抗血小板药是指南推荐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长期治疗及二级预防的基石,用于降低复发性卒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某些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在抗血小板治疗期间仍会出现缺血性事件,称为治疗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通常发生在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患者中。文章阐述了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中HTPR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常用评价方法,阐述HTPR在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探讨HTPR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 张丽萍孙增先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聚集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功能试验
- 替格瑞洛对轻型急性脑卒中和TIA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Sonoclot法检测替格瑞洛对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1例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42例)。前者入院后予以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 d后改为替格瑞洛片;后者入院后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 d后改为氯吡格雷片。于入院时、治疗7 d和治疗90 d,用Sonoclot法检测2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治疗7 d的激活凝血时间(ACT)、达峰时间(TP)值升高,血小板功能(PF)值降低,治疗90 d的ACT值升高(P<0.05),治疗前后2组间凝血速率(CR)和最大凝血标记值(M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入院时相比,2组治疗7 d和90 d的ACT和TP值升高,PF、MCS降低(P<0.05)。(3)2组治疗后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更快地抑制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血小板功能,且不增加主要出血事件。
- 宫垒孙海英蒋显锋宫平杨学军
- 关键词:卒中血小板功能试验血液凝固试验血小板计数SONOCLOT
- 替格瑞洛替换疗法对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斑块性质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替换疗法对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及斑块性质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95例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双倍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8例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斑块性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最大集聚率(MPAR)、血小板反应指数(PR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CD40(sCD40)、半胱氨酸(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支架内血栓及心血管性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血液聚集,提高斑块稳定性,改善血液流动性,且安全性较高。
- 文潇
-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试验氯吡格雷抵抗
-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常用方法及容易忽略的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20年
- 目前,血小板功能检测是评价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主要工具,但能否根据其指导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尚存争议。同时,研究新的、更精准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前常用的和正在研究中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上容易被忽略的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 贾媛白世茹李如意杜荣品
-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试验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影响因素
- 血小板反应性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发病48 h内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当日即服用阿司匹林,服用7 d后使用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END定义为入院7 d内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的最高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运动项评分增加≥1分。比较END组与非END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基线资料、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聚集率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0例患者,年龄(63.24±9.75)岁,女性126例(51.4%);中位基线NIHSS评分6分(四分位数间距4~10分),中位发病至入院时间15 h(四分位数间距9~28 h)。END组54例(23.5%),非END组176例(76.5%)。END组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rachadonic acid-induced 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MAR-AA)、肾上腺素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epinephrine-induced 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MAR-EPI)和胶原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collagen-induced 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MAR-COL)与非END组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R-AA[优势比(odds ratio,OR)1.16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1~1.243;P<0.001]和MAR-EPI(OR 1.035,95%CI 1.006~1.067;P=0.023)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AR-AA对EN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 0.707~0.843;P<0.001),最佳截断值为21.80%,其预测EN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和77.3%。结论PL-11测定的血小板功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风险密切相关,对END具有较好
- 张江山张植兰余丹杨国帅王良肖成业
- 关键词:卒中血小板功能试验疾病恶化
- 常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评估常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纳入541例于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PCI的患者。所有患者按指南要求接受常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PCI术后次日抽外周静脉血,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功能。以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70%为阿司匹林反应过度,50%~70%为阿司匹林反应正常,<50%为阿司匹林反应低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50%为氯吡格雷反应过度,30%~50%为氯吡格雷反应正常,<30%为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计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应答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541例患者中,367例(67.8%)阿司匹林反应过度,84例(15.5%)阿司匹林反应正常,90例(16.6%)阿司匹林反应低下;415例(76.7%)氯吡格雷反应过度, 86例(15.9%)氯吡格雷反应正常,40例(7.4%)氯吡格雷反应低下;279例(51.6%)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反应过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阿司匹林反应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糖尿病史(OR=2.27,95%CI为1.133~4.545,P=0.021)和CRP>0.5μg/L (OR=2.72,95%CI为1.006~7.348,P=0.049)是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糖尿病史和血CRP水平升高是PCI术后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
- 施鸿毓梁明亭吴义林骆峰曲新凯陈晖方唯一仇兴标
-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试验血栓弹力描记术
相关作者
- 丛玉隆

- 作品数:440被引量:5,324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血细胞分析仪 血液分析仪 尿液有形成分
- 施冲

- 作品数:113被引量:92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靶控输注 脑功能区 唤醒麻醉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啶
- 乔蕊

- 作品数:64被引量:4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血栓 血小板 阿司匹林 子痫前期 检验医师
- 吴群林

- 作品数:59被引量:50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靶控输注 异丙酚 静脉麻醉 二异丙酚 利多卡因
- 屠伟峰

- 作品数:369被引量:1,686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围术期 乌司他丁 麻醉 舒芬太尼预处理 舒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