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0篇“ 血小板去除法“的相关文章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期末的凝因子活性及栓弹力图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期末的凝因子活性及栓弹力图(TEG),为指导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提供参考。方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选择日照市中心站采集的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去白细胞血小板采用MCS+型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管路耗材采集。分别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前、(22±2)℃振荡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对其血小板计数、FⅧ活性、FⅨ活性和TEG进行检测。对以上指标3个不同保存时间点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于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8±0.5)×1011/L、(8.7±1.1)×1011/L、(8.2±1.5)×1011/L,FⅧ活性分别为(105.9±38.2)%、(57.2±22.4)%、(30.5±17.5)%,FⅨ活性分别为(97.8±27.5)%、(54.9±19.7)%、(38.4±12.4)%。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上述3项指标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90,P<0.001;F=126.16,P<0.001;F=141.04,P<0.001);保存第5天与保存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10.52,P<0.001;LSD-t=10.13,P<0.001;LSD-t=11.76,P<0.001),保存第7天与第5天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2.34,P=0.020;LSD-t=5.53,P<0.001;LSD-t=4.50,P<0.001)。②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于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依次分别为(8.8±0.5)min、(14.1±0.7)min、(16.1±0.6)min,(1.7±0.1)min、(1.8±0.5)min、(1.9±0.6)min,(69.7±3.4)°、(69.1±1.8)°、(69.2±2.6)°,(86.7±2.6)mm、(82.2±3.1)mm、(80.5±3.3)mm;R值、K值、MA值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22.59,P<0.001;F=3.15,P=0.045;F=73.42,P<0.001)。其中,保存第5天与保存前比较,R值显著升高,MA值显著降低,并且
赵丙全焦安秀陈凯
关键词:血小板去除法血液凝固因子血栓弹力描记术
机采血小板对献常规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监测机采血小板者的常规参数变化,评估捐献血小板、2周机采间隔及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分别检测献血小板捐献单份前后、双份前后、间隔2周再次捐献前、7个月内连续捐献血小板10次献者的首次和末次捐献前常规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例机采单份血小板者采集前、后WB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0.05);40例机采双份血小板者采集前、后WB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60.05)。而20例间隔2周机采血小板者两次采集前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蛋白、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前一次机采前:WBC(6.13±1.54)×109/L、RBC(4.81±0.38)×1012/L、HB(144.70±10.53)g/L、HCT(42.11±3.36)%、PLT(265.45±39.37)×109/L;2周后机采前:WBC(6.21±1.46)×109/L、RBC(4.78±0.41)×1012/L、HB(141.90±11.81)g/L、HCT(43.09±3.32)%、PLT(266.15±40.24)×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20例7个月内连续10次机采血小板者首次和末次采集前WBC、RBC、HB、HCT、PLT[首次机采前:WBC(6.28±1.41)×109/L、RBC(4.93±0.37)×1012/L、HB(147.30±9.31)g/L、HCT(42.11±3.64)%、PLT(262.35±41.48)×109/L;末次机采前:WBC(6.22±1.34)×109/L、RBC(4.87±0.36)×1012/L、HB(144.80±9.17)g/L、HCT(41.67±2.98)%、PLT(266.80±46.93)×109/L]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对献者是安全的,2周的采集间隔和多次反复机采血小板不影响献者健康状况。
王欣王子瑞
关键词:血小板去除法供血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类血细胞比容
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单独及联合输注对大失患者凝功能的影响评价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单独及联合输注在大失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失患者96例,根据输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独机采血小板组(A组)32例,单独冷沉淀组(B组)32例,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组(C组)32例。分别于输注前1 h、输注后24 h对患者凝功能指标进行测定,比较3组输注前后凝功能变化情况及平均止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输注后3组凝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APTT)均降低,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且C组变化幅度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相比,C组平均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失患者采用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方式可有效帮助其缓解凝障碍,并实现快速止,临床疗效确切。
拓冬冬刘歆
关键词:血小板去除法化学沉淀
碳酸钙口服片和碳酸钙咀嚼片对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清Ca2+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碳酸钙口服片和咀嚼片对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清Ca2+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选择2016年6月15日至7月15日,于深圳市液中心捐献血小板的76例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将其分为3组:碳酸钙口服片组(n=27,机采前20min口服碳酸钙D3片1片),碳酸钙咀嚼片组(n=25,机采前20min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1片)非未补钙组(n=24,机采前未服用任何补钙制剂)。采用MCS+型细胞分离机采集3组献血小板。并且分别于血小板机采前(机采前20min),机采开始时,机采过程中(机采开始后约30min),机采结束时,留取献者静脉5mL。分别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和化学发光,检测3组献者的清Ca2+和PTH水平。于血小板机采结束后,向碳酸钙口服片组和碳酸钙咀嚼片组献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所服用碳酸钙制剂的满意度。采用统计学方,比较3组献者在血小板机采不同时间点的清Ca2+和PTH水平,以及碳酸钙口服片组和碳酸钙咀嚼片组献者对碳酸钙制剂的满意率。3组献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血小板机采前、机采开始时,3组献者的清Ca2+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采过程中,碳酸钙口服片组、碳酸钙咀嚼片组及未补钙组献者的清Ca2+水平分别为(2.26±0.06)mmol/L、(2.28±0.04.)mmol/L和(2.24±0.06)mmol/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7,P=0.04);碳酸钙口服片组与碳酸钙咀嚼片组,碳酸钙口服片组与未补钙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0.36);碳酸钙咀嚼片组与未补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采完成时�
熊恺轩孙革卢亮张艳艳庄乃保何彩明
关键词:碳酸钙血小板去除法甲状旁腺素供血者
AMICUS机采血小板解聚不良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AMICUS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解聚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常规用AMICUS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观察采后血小板解聚不良情况,分析血小板解聚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采集流量越低、采后产品pH值越低越容易发生解聚不良(r=-0.143、-0.163,P<0.05)。对于单量献者,血小板解聚不良与采集时间无相关性,与循环量有高度相关性(r=0.236,P<0.01);对于双量献者,血小板解聚不良与循环量无相关性,与采集时间有高度相关性(r=0.301,P<0.01)。血小板解聚不良与再次穿刺有显著相关性(r=0.217,P<0.01)。血小板解聚不良与献者采前常规指标及采集过程中是否发生献反应均无相关性。结论在筛选献者时,应尽量选择循环量较低、管条件较好、体质量较大的献者,另外应保证一针穿刺成功率。从解聚不良的角度可以不必考虑献者的采前常规指标。
赵会霞王婷王作艳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去除法
急性血小板分离回输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评价急性血小板(Ph)分离回输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35—64岁,BMI在正常范围,NYHA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急性Plt分离回输组(APP组)。APP组在麻醉诱导后进行Pit分离回输,上一轮分离循环结束时立即回输浓缩红细胞和贫血小板浆,同时进入下一轮分离循环,提取富Pit浆(PRP)保存,并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Pit分离结束后肝素化前、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PRP回输前、术毕和术后24h时采集静脉样,测定Pit激活前和激活后CD62p和PAC-1的表达水平,并于Pit分离结束后、PRP回输前检测APP组全和PRP中Pit激活前和激活后CD62p和PAC-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APP组术毕时Ph激活前CD62p和PAC-1表达下调,Pit激活后CD62p和PAC-1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全比较,PRP中Plt激活前CD62p和PAC-1表达下调,Plt激活后CD62p和PAC-1表达上调(P〈0.01)。结论急性Pit分离不引起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Plt活化,而Ph回输可增强体内Plt活化功能。
魏海燕丁正年史宏伟葛亚力张媛陈鑫
关键词:血小板去除法血小板活化心肺转流术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单采血小板静脉穿刺镇痛效果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单采血小板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将95例捐献血小板的献者分为两组。A组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用30min,B组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用1h,同一献者的右臂设为实验组,左臂为对照组(穿刺位置涂抹等量的护手霜)。按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献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 A组50例献者中显效20例,中效18例,有效率为76.00%,实验组、对照组镇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χ2=28.83,P<0.01)。B组45例献者中显效25例,中效13例,有效率为84.44%,实验组、对照组镇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χ2=24.51,P<0.01)。但A组与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献者单采血小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镇痛剂,为了减少献者的等待时间实际工作中选择作用30min即可。
赵会霞单晓丽高磊
关键词:镇痛血小板去除法静脉切开术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单采术前后液学指标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经血小板单采术治疗对常规、生化及凝功能等液指标的影响。方对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行血小板单采术治疗的28例患者,检测血小板单采前及单采后2h常规、生化及止凝功能等液指标并分析比较。结果28例患者血小板单采后2h:(1)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下降(P〈0.01),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蛋白(Hb)无明显变化(P〉0.05)。(2)钾、镁下降(P〈0.05),钙明显下降(P〈0.01),钠、氯、糖无明显变化(P〉0.05)。(3)AgTT、PT明显延长(P〈0.001),FIB含量增高(P〈0.05)。结论血小板单采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数量,疗效显著;但单采治疗后可出现钾、镁、钙降低,APTT、PT时间延长,要密切监测生化及止凝功能等液指标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出等不良后果出现。
李乔曾欣
关键词:血小板去除法血小板增多血液学
单人份浆悬浮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临床应用的血小板有手工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我国临床以单采血小板为主,随着临床对单采血小板需求量的飙升,血小板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凸出。因从单袋全中提取单人份手工血小板血小板含量低、输注过程繁琐、含有的白细胞多,反复输注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等,限制了手工血小板在临床应用。欧洲国家普遍输注混合浓缩血小板,甚至有些国家混合浓缩血小板在临床占有绝对的比例[1]。
赵凤绵孙晓红孟趁乔王丽莎冯雪陈红霞牛宏伟韩卫李玉秋陈筱麟
关键词:血小板去除法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不合格原因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不合格原因。方常规监测以EDTA-K2抗凝全1mL,全模式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检测。结果 2163例单采血小板者中,PLT减少有77例,其中真性PLT不合格50例,占64.9%;技术原因造成血小板减少23例,占29.9%;EDTA-PTCP4例,占5.2%。结论淘汰的单采血小板者以真性PLT不合格为主,其次为技术原因造成的PLT假性减少,而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在单采血小板者中所占比例较低。
陈继勤彭冬菊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去除法无偿献血

相关作者

熊恺轩
作品数:36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机采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献血 服务管理 高频
赵凤绵
作品数:140被引量:284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省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输血 血小板 汇集血小板 献血者 血液
艾丽梅
作品数:27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
研究主题:淋巴瘤 DC-CIK细胞 DC-CIK 免疫效应 树突状细胞
牛宏伟
作品数:38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采供血机构 血小板 献血者 献血 输血
栾广
作品数:20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炎 外固定架 慢性骨髓炎 骨膜 腱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