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6篇“ 血小板活性“的相关文章
醒脑开窍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缺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缺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缺性脑卒中患者8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血小板活性指标.结果:与常规组(77.50%)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更高(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更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NIHSS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黏附率均更低(P<0.05).结论:对于缺性脑卒中患者来说,采用醒脑开窍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改善血小板活性指标,治疗效果显著.
刘再新
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活性
姜黄素在冠心病中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在冠心病中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阿司匹林组(模型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与Cur组(模型组基础上加用Cur)。比较各组血小板聚集率,CD62p、PAC-1荧光强度及阳性率,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4(PF4)水平,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使用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CD62p、PAC-1荧光强度及阳性率,浆β-TG水平,p-p38MAPK、p-JN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组、Cur组上述指标除CD62p阳性率外,Cur组CD26p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Cur组CD26p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Cur组使用AA[(51.03±7.39)%比(38.43±4.04)%]、ADP[(52.32±6.43)%比(40.81±5.5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CD62p、PAC-1荧光强度[CD62p:(53.87±7.42)比(43.92±5.45),PAC-1:(59.39±8.01)比(42.43±7.39)]及阳性率[CD62p:(49.67±5.93)%比(40.36±5.83)%,PAC-1:(50.37±5.83)%比(41.44±6.29)%],p-p38MAPK[(1.01±0.05)比(0.79±0.01)]、p-JNK[(1.07±0.03)比(0.74±0.0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姜黄素可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p38MAPK和JNK信号活化。
夏勇陈春玲
关键词:冠心病姜黄素血小板聚集
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收治的106例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53例。常规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60.11±5.27)岁,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61.25±5.33)岁,采用替罗非班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炎症反应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估两组用药安全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活性血小板功能、炎症指标、神经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β-血小板球蛋白(β-TG)、颗粒膜蛋白CD62P、CD63、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黏附率(PAdT)、白细胞介素-6(IL-6)、IL-8、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常规组[(15.44±5.16)μg/L比(18.25±5.27)μg/L、(55.25±10.47)%比(61.45±10.46)%、(10.33±3.41)%比(12.28±3.16)%、(35.22±10.17)%比(42.11±10.48)%、(28.33±5.14)%比(31.45±5.16)%、(60.44±10.28)ng/L比(67.62±10.35)ng/L、(10.15±3.22)ng/L比(12.37±3.19)ng/L、(7.66±2.11)mg/L比(8.82±2.1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4、3.050、3.054、3.435、3.119、3.583、3.566、2.810,均P<0.05)。治疗3 d、7 d、14 d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30.25±5.14)分比(33.47±5.26)分、(24.33±5.18)分比(27.85±5.61)分、(20.12±5.41)分比(23.36±5.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8、3.356、3.083,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抑制PCI患者血小板活性,对改善血小板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神经功能均有积极意义,联合应用此药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王燕张桂月陈翔
关键词:替罗非班进展性脑梗死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用药安全性
麒麟竭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小板活性成分的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果实乙醇提取物(竭)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小板活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麒麟竭果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凝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释放ATP模型对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从麒麟竭果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thyl 4,6-dihydroxy-2-methoxy-3-methylbenzoate(1)、6-羟基-2,4-二甲氧基-3-甲基苯乙醇(2)、4,6-二羟基-2-甲氧基-3-甲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甲酸乙酯(4)、4-羟基苯甲酸甲酯(5)、3,5-二氯水杨酸(6)、对羟基苯甲醛(7)、Pinocembrin(8)、Strobopinin(9)、7-羟基-5-甲氧基-6-甲基二氢黄酮(10)和Ozoroalide(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7和9可以明显地抑制凝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释放ATP。
裴钰洁庞道然邹秋玉王勃开罗扬淦黄豪朱枝祥霍会霞赵云芳屠鹏飞屠鹏飞
关键词:棕榈科二氢黄酮
近红外低能量激光调节血小板活性氧水平对防止冷藏损伤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近红外低能量激光(Low Level Laser,LLL)照射处理对冷藏血小板保存期间活性氧的调节作用,进而对减少被巨噬细胞和肝细胞识别吞噬的影响。方法将白膜来源的浓缩血小板分为室温保存组(RTP)、冷藏保存组(CSP)和LLL照射组(CSP-L)。LLL照射组为血小板冷藏12 h后,采用1 J、5 J、10 J不同辐照强度的LLL单次照射并继续冷藏保存。各组保存5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ROS生成、活化指标表达、糖基蛋白及其残基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佛波酯诱导的THP-1细胞和HepG2肝细胞用于检测对各组血小板的吞噬作用。结果保存5 d后,CSP组血小板胞内ROS(cyto-ROS)水平较RTP组显著升高(RTP vs.CSP,3960±259.6 vs.5846±757.4,P<0.01),而线粒体ROS(mito-ROS)水平则低于RTP组(RTP vs.CSP,595±47.1 vs.416±50.2,P<0.05)。经低强度LLL(1 J)照射后,CSP-L1组血小板较CSP组显著降低了cyto-ROS水平(5846±757.4 vs.3945±459.4,P<0.01),CD62P、PS表达和GPⅠb/ɑ糖蛋白残基的暴露程度均显著减少(P<0.05),且与RTP组均无显著性差异。THP-1和HepG2对CSP-L1组血小板的吞噬率也显著低于CSP组(P<0.05)。同时,LLL照射对冷藏血小板的计数、pH值和MPV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低强度LLL照射处理可显著降低冷藏血小板胞内ROS水平并维持线粒体ROS的低水平生成,并能有效的抑制血小板活化和GPⅠb/ɑ去唾液酸化,减轻冷藏损伤,进而减少冷藏血小板被巨噬细胞和肝细胞识别吞噬。
谢如锋张景怡杨懿铭高跞蒋雪玉孙娟杨洁
关键词:活性氧
双重抗血小板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活性、冠脉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双重抗血小板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活性、冠脉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9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重抗血小板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抗血小板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还能减轻冠脉损伤程度,促进机体恢复,值得推广。
王娜王妍严晓华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病血小板活性
常规剂量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2023年
探究阿托伐他汀常规与高剂量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对血小板活性、炎性因子造成的影响。方法 规定2020年4月-2023年4月开展研究,期间,病例选择我院100例STEMI患者,并加以随机分组,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存有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口服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实验组患者口服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比较分析对血小板活性及炎性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 (1)治疗前,参照组与研究组的IL-6、TNF-α和hs-CRP水平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6水平(13.26±1.24)ng/L、TNF-α水平(14.91±3.22)ng/L和hs-CRP水平(9.35±1.24)ng/L明显低于参照组的IL-6水平(16.24±1.22)ng/L、TNF-α水平(18.24±2.29)ng/L和hs-CRP水平(11.21±1.27)ng/L,P<0.05。(2)治疗后,血小板活性指标对比,研究组较优,P<0.05。结论 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STEMI,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使血小板活性指标处于正常范围,保障其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王方超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剂量STEMI炎性因子血小板活性
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探讨
2023年
目的观察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行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的34例纳入观察组,未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的26例纳入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24 h测量两组患者的栓弹力图参数(包括R值、K值、α角、MA值和CI值)、MAR ADP和MAR AA的水平,统计术后再通率,并做对比。结果两组患者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术后36例患者达到TICI 3级,8例患者达到2a级,4例患者达到2b级,7例患者为1级,3例患者为0级。TICI≥2级视为再通,共48例,再通率为80.00%。观察组术后24 h的R值、K值、MAR AA和MAR AD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α角、MA值和CI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预后。
李光彩李广峰
关键词:机械取栓血栓弹力图
有抗凝和抗血小板活性的多靶点化合物及制法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述通式及其生理上可接受的盐:A‑L‑B‑L’‑C,其中A和B为与凝酶结合位点,C为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位点,L为第一连接基团,L’为第二连接基团。本发明还涉及了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付国琴
有抗凝和抗血小板活性的多靶点化合物及制法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述通式及其生理上可接受的盐:A‑L‑B‑L’‑C,其中A和B为与凝酶结合位点,C为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位点,L为第一连接基团,L’为第二连接基团。本发明还涉及了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付国琴

相关作者

葛均波
作品数:1,735被引量:7,598H指数:3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 导管 心血管病学 动脉粥样硬化
李斌
作品数:367被引量:1,255H指数:17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纤溶系统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患者
王春年
作品数:28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精子 精子运动 血小板活性因子 顶体反应 受体
刘时武
作品数:46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高脂血症 家兔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高血压患者
葛环
作品数:136被引量:689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