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篇“ 血小板输血“的相关文章
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统计分析及预防办法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日照市单采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反应,为临床预防发生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日照市9家医院输单采血小板的资料,统计并分析输血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9家医院单采血小板84065袋,67例发生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08%。67例输血反应中,按反应类型,最多的为过敏反应(68.66%),其次为非溶性发热反应(20.90%);按疾病类型,最多的为急性淋巴细胞白病(16.42%),其次为再生障碍性贫(12.86%)以及急性髓系白病(11.94%)。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血小板采集设备之间无关(P=0.960、0.327、0.499);而非溶性发热反应与血小板采集设备有关,便携式细胞采集仪MCS+发生率最高(0.038%);Amicus机器采集和Trima机器采集比较无显著差异(P=0.752);Amicus与MC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1),Trima与MCS+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08)。结论建议医院严格按照输注血小板的指征,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的发生。
崔向玉庄文华
关键词:血小板输血
血小板抗体阳性及输血次数对液肿瘤患者单采血小板输血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表达及输血次数对液肿瘤患者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液肿瘤科进行输血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血小板抗体阳性及输血次数对液肿瘤患者输血效果的作用。结果(1)90例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为42.22%(38/90),单采输血后,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较输血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小板比例(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较输血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90例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47例,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43例,血小板阳性患者PTR发生率较血小板阴性患者高[53.19%(25/47)vs.30.23%(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0例患者中,累计输血次数大于6次者48例,PTR发生率为60.42%(29/48),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64.58%(31/48);累计输血次数3~6次者42例,PTR发生率为21.43%(9/42),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26.19%(11/42),不同输血次数患者PTR发生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阳性与输血次数过多,会导致液肿瘤患者PTR发生风险增高。
杜旭利白艳丽邓苗苗杨俊龙杨媛媛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阳性血液肿瘤血小板输注无效
ABO交叉配不合的血小板输血临床研究
2022年
针对当前ABO交叉配不合的血小板输血开展深入分析,为血小板输血抢救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开展分析与讨论。方法:选择了站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BO主侧、次侧配的相合性,将患者分为输血相合组以及输血不合组,每组患者1:1。结果:输血不合组的输血治疗有效率低于输血相合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不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输血相合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相合组在临床上可以为患者改善输血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实现紧急需要抢救血小板输血治疗患者的护理目标。
陈明珍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交叉配血
ABO交叉配不合的血小板输血临床探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析在特殊紧急情况下,ABO主侧、次侧配不合的血小板抢救用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特殊紧急情况下抢救用的142例患者,将ABO主侧、次侧配的相合性作为依据,分成一般组(ABO输血相合输注血小板)和观察组(ABO输血不合输注血小板),两组均71例患者,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输血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主侧不合、次侧不合、主次侧均不合的输血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紧急抢救的过程,ABO主侧、次侧配不会对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产生影响,与相合血小板输注比较,不相合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唐龙泉傅梅
关键词:血小板输血交叉配血不合
冰冻去白单采血小板与新鲜去白单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冰冻去白单采血小板与新鲜去白单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中心站共发放输注血小板4228人份(袋),其中冰冻去白单采血小板753人份(袋),新鲜去白单采血小板3475人份(袋)。对用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冰冻去白单采血小板输注者的过敏反应、非溶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及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6%(5/753)、0.13%(1/753)、0及0.80%(6/753),新鲜去白单采血小板输注者分别为1.01%(35/3475)、0.06%(2/3475)、0.09%(3/3475)及1.15%(40/3475)。二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冻去白单采血小板输注不会升高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谢进荣娄亚丽刘开强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广州市单采血小板输血相关传染病筛查不合格回顾性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来自无偿和互助献单采血小板液安全性,为完善单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采集单采血小板者样本157 692份,使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速率法),同时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检测(NAT),比较无偿和互助单采血小板筛查总体不合格率及各筛查项目的不合格情况,并对单试剂阳性献者进行追踪回访,比较不同来源献者解锁率。结果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检测单采血小板者样本157 692份,共检出1495份不合格样本,总体不合格率为0.95%,广州市无偿和互助单采血小板液筛查不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互助单采血小板总体和各年不合格率均高于无偿献(P <0.05),互助献者单采血小板液筛查项目:HBsAg、抗-HCV、抗-HIV(单试剂阳性)、抗-TP、ALT、单项NAT的阳性率均高于无偿献者。对404位单试剂阳性单采献者进行追踪回访,无偿单采血小板者解锁率为82.37%;互助单采血小板者解锁率为70.65%(χ2=6.03,P <0.05)。结论单采血小板互助献液安全风险较无偿献高,不适宜作为今后单采血小板的招募发展方向,采供机构应坚持从固定无偿献者中招募,以保障临床用安全,做好单试剂阳性献者复检和归队工作,扩大单采血小板者队伍。
李仲平杜荣松黄伯泉梁浩坚李晓帆任俊陈锦艳蓝琴
关键词:血液安全
郑州市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统计分析及预防办法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调查郑州市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输血,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2013—2017年郑州市17家医院输血反应单资料,统计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例数。结果 17家医院共输注单采血小板161 072袋,发生输血反应89例,输血反应发生率0. 06%,其中最高1. 35%,最低0. 02%。按输血反应分类,过敏反应最多(占69. 7%),其次是非溶性发热反应占(21. 3%);按疾病分类,急性淋巴细胞白病最多(占15. 7%),其次是再生障碍性贫(占13. 5%),再次是急性髓系白病(占11. 2%)。非溶性发热反应与采集血小板仪器关系:Amicus、Trima分别与MCS+995E2比较,P均<0. 01,Amicus与Trima比较,P>0. 05;过敏反应3种仪器两两比较,P均>0. 05。结论郑州市单采血小板输血过敏反应最高,其次是非溶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与采集的血小板机器耗材无关,而非溶性发热反应与采集的血小板机器耗材有关。减少过敏反应可采取将血小板重悬于PAS保存液中,输注Amicus和Trima生产的单采血小板可降低非溶性发热反应。
刘蕾成琳刘玉振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过敏发热
血小板输血与富含血小板浆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血小板是循环在液中的一种没有细胞核的颗粒。血小板以非活化形式在机体中循环,直到它们接触到内皮细胞的缺损区或遇到凝级联反应才被活化。活化后的血小板黏附于内皮细胞的缺损部位,发生变形,释放颗粒内容物,并相互黏附形成聚合物,限制液流失。活化的血小板也表达和释放一些分子,这些分子能通过激活白细胞和内皮细胞来刺激局部的炎症反应。
易静尹文
关键词:富含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血小板输血
ABO交叉配不合的血小板输血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ABO主侧、次侧配不合的血小板在特殊紧急情况抢救用时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特殊紧急情况抢救用患者295例,依照ABO主侧、次侧配是否相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数据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止效果与交叉配相合的关系。结果特殊紧急情况抢救用时ABO主侧、次侧配不合和配相合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7%和2.45%,输血有效率分别为63.63%和68.10%,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输血有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情况紧急抢救可输ABO型不合的血小板,但疗效低于ABO同型输注。
赵刚李清刘景汉兰炯采
关键词:交叉配血不合血小板输血疗效
血小板输血前配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为血小板抗体阳性受者进行的血小板配型以筛选血小板相容性供者,达到及时救治的目的,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固相凝集法配型,通过配合率分析此种配型模式对临床患者的影响。结果:配合率低于20%的受者共计7例占17.50%,配合的概率低,及时寻找到相配合的供者较为困难;配合率为100%的受者共计2例占5%,无需进行配型试验;配合率≥20%,<100%的受者共计31例占77.5%,及时找到相配合的献者较为容易。结论:固相凝集法的推广使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需求。但是要解决配合率极低受者的输注,只能通过建立献者HPA基因库、进行敏感而特异的血小板抗体筛查试验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车进张燕华李美霖麻静敏李天君
关键词:血小板配型配合率基因库

相关作者

王桂华
作品数:37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研究主题:无偿献血者 无偿献血 输血 出血 冰冻单采血小板
李勇
作品数:128被引量:16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血型检测 彩色图像 试纸条 反应膜 血型抗体
陈保德
作品数:37被引量:87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分析仪 代谢综合征 尿液 血小板输血 HBV_CCCDNA
徐卫益
作品数:45被引量:311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 尿液 未成熟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刘景汉
作品数:288被引量:1,505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血小板 输血 血液保存 海藻糖 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