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63篇“ 血小板P选择素“的相关文章
- miR-26b与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26b与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128例体检结果健康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组血清miR-26b、CD62p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以及对发病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病例组miR-26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CD62p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及预后患者血清miR-26b、CD62p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miR-26b与mR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均存在负相关,而CD62p与mR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存在正相关(P<0.05)。NIHSS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增加、miR-26b低表达、CD62p高表达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26b联合CD62p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结论血清miR-26b、CD62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发病3个月预后有关,有助于早期预测临床预后。
- 裴雯雯逯琴王瑞张文敏
- 关键词:血小板P选择素脑梗死
- 血小板P选择素及CD40/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血小板是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活化的血小板可表达P选择素、CD40及CD40L,激活内皮细胞且促进白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现就近年来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40/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促炎作用及其相关防治靶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原达朱国斌
- 关键词:血小板动脉粥样硬化P选择素CD40/CD40L炎症
- 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和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2012-2015年国内部分地区发病率约达到(214.00~251.32)/10万[1]。ACI可诱发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引发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预后差。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ACI发生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是调控内皮细胞功能的重要黏附蛋白。研究显示,血清VE-cadherin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2],CAS低回声患者血清VE-cadherin明显升高[3]。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可通过促进血小板富集黏附,促进血栓形成[3]。
- 贺东红黄亮星
- 关键词:地区发病率神经功能损伤黏附蛋白
- 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表达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血液中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20例脓毒症和1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选取20例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法判断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小板P选择素对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高于脓毒症组,亦高于对照组(F=55.578,P<0.01)。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与脓毒症患者ICU滞留时间成正性弱相关(r=0.367,P=0.025),与28天病死率成正性强相关(r=0.679,P=0.000)。ROC曲线提示,血小板P选择素预测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的截断值为28.54%,AUC为0.928,95%CI为0.842~1.014,敏感性72.73%,特异性96.15%。结论血小板P选择素对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孙志伟张德厚
-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P选择素病死率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小板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监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o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对其预后进行临床探讨。方法选取60例老年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另设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测定P-selection及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同时探讨三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老年ACS患者进行预后随访。结果老年ACS患者NT-proBNP、P-selection、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 5);老年ACS患者NT-proBNP与P-selection呈正相关(r=0.225,P<0.05),NT-proBNP与hs-CRP呈正相关(r=0.615,P<0.01),P-selection与hs-CRP呈正相关(r=0.335,P<0.01);老年AMI患者较老年UAP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 NT-proBNP、P-selection、hs-CRP参与了ACS的发病机制,同时检测三指标可以作为老年ACS患者心肌缺血损伤程度、预后判断及早期干预治疗的一个无创性量化指标。
- 刘芳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小板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
- 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ACS患者20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00例,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随机将UAP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75 mg/d)组,AMI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vWF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与UAP组P选择素、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vWF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选择素、vW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P选择素、vWF水平治疗前后差值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选择素、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治疗后P选择素和vW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治疗后P选择素、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选择素、vWF与ACS的发病过程有关,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ACS患者预后,且安全性好。
- 淡雪川冯大超王艳郭菁桦管一平梁超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氯吡格雷
-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小板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2组血清血小板P选择素和CRP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P选择素和CRP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P选择素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571,P=0.001)。结论:血小板P选择素和CRP在ACS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氯吡格雷治疗ACS临床疗效好,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反应达到抗血栓的目的。
- 赵助飞王飞
-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P选择素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
- 氯吡格雷对糖代谢异常冠心病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的影响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C组。A组和B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正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A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并随访观察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血清P选择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A组治疗后血清P选择素表达水平下降较B组明显,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B组治疗后血血清P选择素表达水平仍明显高于C组。A组冠心病加重、行PCI术、心血管性死亡以及联合终点事件百分率均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对糖代谢异常冠心病患者加用氯吡格雷可有效地达到抗血栓的目的,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 何凌云
- 关键词:血小板P选择素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冠心病氯吡格雷
- 中风Ⅱ号方对脑梗死血细胞间粘附分子、血小板P选择素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血细胞间粘附分子(CD54)、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组30例(应用中风Ⅱ号方)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30例(未应用中风Ⅱ号方)脑梗死患者血清CD54、CD62P的活化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CD54、CD62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给予中风Ⅱ号方治疗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54、CD62P的活化显著下降,提示中风Ⅱ号方可有效抑制血小板CD54、CD62P的异常活化,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用于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 俞征宙江敏陈岚榕张兵崔中正
-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P选择素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的意义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6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稳定性心绞痛30例,另设对照组30例。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及血球计数仪对各组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选择素浓度与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0.48,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P选择素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有关。
- 林光陈桂林陈楦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人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
相关作者
- 刘芳

-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血小板P选择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病人
- 沈小梅

- 作品数:47被引量:208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钙调磷酸酶 高血压 凋亡 内皮祖细胞 心室重塑
- 王卫东

- 作品数:68被引量:268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胰岛素抵抗 老年 颈动脉粥样硬化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老年人
- 王子先

- 作品数:21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老年高血压 老年人 糖尿病
- 蔡其云

- 作品数:28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 纤溶活性 昼夜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