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1篇“ 血栓负荷“的相关文章
血栓抽吸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急剧闭塞,心肌持久的缺血缺氧从而坏死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PCI术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能有效恢复血供.
丁莹谷阳张喜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抽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高血栓负荷患者行血栓内溶栓术与血栓抽吸术的对比分析
2024年
目的: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伴有高血栓负荷患者,把血栓内抽吸与血栓内溶栓进行对比,探讨对血栓内溶栓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2月-2023年11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57例,随机分为血栓内溶栓组30例和血栓抽吸组27例。对患者的基线信息、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冠脉造影情况、术后即刻微循环情况、随访30天和3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并随访患者术后30天卒中/TIA以及符合BARC 2、3、5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梗死相关动脉(IRA)分布、TIMI血流分级、Gensin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边支/远端闭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天,血栓内溶栓组与血栓抽吸组相比,可降低心源性休克及总MACEs事件发生率(P<0.05);随访3个月MACEs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天卒中/TIA及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内溶栓对急性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安全有效,相较于血栓抽吸术,血栓抽吸术可减低30天MACEs事件发生率,在改善术后即刻微循环及降低3个月MACEs发生率方面未显示出优势。
任菊莉谢伟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栓抽吸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算法评价血栓抽吸术对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PCI治疗后冠状动脉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fraction,QFR)、血管的微血管阻力(angiographic microvascular resistance,AMR)、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oronary flow velocity,CFV)等指标,评价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中使用血栓抽吸术,能否改善冠状动脉功能及微循环。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前瞻、观察性研究(ChiCTR1800019923),纳入了3个中心自2015年10月至2021年4月行PPCI治疗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按介入治疗中是否行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组及常规PCI治疗组,测量并对比术后QFR、AMR、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发生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等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ing,TMPG)血流等级、血流异常发生率,随访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果共有953例患者进入筛查,最终885例患者符合入组。男性743例,女性142例,其中血栓抽吸组241例(27.2%),常规PCI治疗组644例(72.8%)。血栓抽吸组及常规PCI治疗组之间的术后QFR、AMR、CFV、CMD发生率、血流异常发生率、TIMI及TMPG血流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匹配后,常规PCI治疗组患者的CMD发生率(70.7%vs.55.1%,P=0.001)、血流异常发生率(23.1%vs.13.3%,P=0.01)均高于血栓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治疗后QFR、AMR、CFV、TIMI及TMPG血流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术可减少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PPCI治疗后CMD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其术后冠状动脉功能及微循环状态。
徐生辉杨醒田静茹李希大刘吉欣李莹李光周颖玲董豪坚
关键词:血栓抽吸
血清SCUBE1、Lp-PLA2水平与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1(SCUBE1)、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HTB)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急性STEMI患者(急性STEMI组),根据血栓分级分为HTB患者57例和非HTB患者69例;另选取87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CUBE1、Lp-PLA2;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HTB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CUBE1、Lp-PLA2水平对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HTB的预测价值。结果急性STEMI组血清SCUBE1、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HTB患者年龄、吸烟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计数、SCUBE1、Lp-PLA2水平高于非HTB患者(P均<0.05),两者性别、基础疾病、罪犯血管、Gensini评分、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吸烟和血清SCUBE1、Lp-PLA2水平升高为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HTB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CUBE1、Lp-PLA2水平联合预测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HTB的曲线下面积为0.874,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0.794、0.791(P均<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血清SCUBE1、Lp-PLA2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HTB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HTB的预测价值较高。
赵景宏乔彦张荣驿邓建平胡济麟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4年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内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各10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临床症状评分及术后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实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50.14±3.21)mm、LVESD(45.58±4.06)mm均较对照组的(55.36±3.48)、(50.36±4.69)mm更小,LVEF(55.81±4.41)%较对照组的(50.23±3.56)%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痛评分(4.42±0.74)分、呼吸困难评分(4.57±0.51)分较对照组的(3.15±0.45)、(3.30±0.33)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患者中可以获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李枝怀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后重组人尿激酶原靶血管注射对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
2024年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重组人尿激酶原靶血管注射对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2月期间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收治经PCI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依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PCI术后冠状动脉靶血管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照组在常规PCI术后冠状动脉靶血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根据倾向性匹配评分排除基线资料混杂因素(卡钳值0.02),最终两组各得51例患者。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矫正TIMI帧数计数(CTFC)及靶血管慢血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术后1h ST段回落50%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6个月内,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重组人尿激酶原靶血管注射可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降低心肌损伤,恢复心功能,安全性高。
卜秀娟林芳王宝磊张金忠
关键词:重组人尿激酶原心肌血流灌注
尼可地尔联合rhBNP对高血栓负荷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细胞凋亡因子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高血栓负荷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细胞凋亡因子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12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00例高血栓负荷前壁心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则采用尼可地尔联合rhBN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细胞凋亡因子[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及心肌微循环指标(心肌声学造影参数A、β及A·β)。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 d及30 d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TIMI血流分级、细胞凋亡因子及心肌微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肌微循环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的细胞凋亡因子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心肌微循环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rhBNP在高血栓负荷前壁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有效控制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及改善心肌微循环的状态。
雷剑张晋许浩军
关键词:尼可地尔细胞凋亡因子心肌微循环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4年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xcimer laser coronary angioplasty,ELC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高血栓负荷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8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中心治疗的35例STEMI高血栓负荷病变患者,其中10例使用ELCA,25例应用血栓抽吸预处理血栓病变,后根据预处理结果决定行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或择期手术。观察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correct TIMI frame count,cTFC)、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STsegment revolution,STR),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再发心梗与脑梗等主要心脑事件。结果与血栓抽吸组比较,STEMI高血栓负荷病变ELCA治疗可改善术后cTFC(P<0.05),减少替罗非班使用比例(P<0.05),即刻植入支架比例高于血栓抽吸组(P<0.05)。ELCA组无冠脉夹层、穿孔、慢血流、无复流等并发症发生,血栓抽吸组2例术中出现分支栓塞,ELCA组住院期间未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应用ELCA辅助STEMI高血栓负荷病变PCI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
张紫微郑甲林王天杰潘晓娟邹继宏张旭睿齐峰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普钠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行PCI疗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普钠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需行PCI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硝普钠、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P<0.0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普钠、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能够提高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行PCI过程中的心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宋新武海若李琼
关键词:重组人尿激酶原硝普钠替罗非班出血率
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150例,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等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尼可地尔+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B组: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C组: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于PCI术前、术后即刻检测记录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于PCI术前、术后24 h记录心电图的ST段回落幅度;记录IRA开通后24 h内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例数;于PCI术前、术后0 h、12 h、24 h、3 d及7 d检测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于PCI术前、术后24 h及7 d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于PCI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的出血事件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1)PCI术后即刻,C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TMPG均优于A组(Z=-16.610,P=0.023;Z=-18.400,P=0.015)和B组(Z=-15.130,P=0.046;Z=16.550,P=0.035);C组患者的CTFC帧数低于A组(P<0.001)和B组(P=0.001)。(2)PCI术后,C组患者的血清hs-cTnI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3)PCI术后,C组患者的MDA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SOD水平高于A组(P=0.004)和B组(P=0.024)。(4)PCI术后24 h,C组患者的ST段回落幅度大于A组(P=0.003)和B组(P=0.012),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A组(P=0.008、0.015)和B组(P=0.014、0.034)。(5)PCI术后,C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6)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少量出血和微量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
晋辉郑献召沈玲曾辉王中明韩风杰杭晓阳刘静周庆庆朱艳霞王晓飞郑海军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重组人尿激酶原心肌灌注

相关作者

杨枫
作品数:8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血栓负荷 心肌灌注 QTC离散度 延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陈雪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血栓负荷 心肌灌注 QTC离散度 延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李虹伟
作品数:411被引量:1,643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糖尿病 心肌梗死
杨新春
作品数:735被引量:5,912H指数:3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冠心病 射频消融
党懿
作品数:126被引量:416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心力衰竭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