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2篇“ 血液凝固障碍“的相关文章
用于改善软膜侧支循环和治疗血液凝固障碍的方法与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促进受试者的动脉生成的方法。实施例包括以下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向该受试者给予有效剂量的生育三烯酚;在该受试者中导致脑血管侧支循环的血管中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金属肽酶抑制剂1(TIMP1)增加;减弱基质金属蛋...
C·森C·瑞克S·罗伊G·克里斯托佛里迪斯
文献传递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自身免疫性血液凝固障碍一例
1990年
犬饲帮明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免疫异常药源性疾病抗凝血因子
钝性分离送鞘技术在凝血功能障碍老年患者中长导管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钝性分离与扩皮刀送鞘技术在凝血功能障碍老年患者中长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在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行中长导管植入的80例凝血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试验组采用钝性分离送鞘,对照组采用扩皮刀送鞘。比较两组穿刺点渗血渗液程度、置管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渗血渗液、静脉炎、有症状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的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扩皮后即刻与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渗液程度、置管后1 d与3 d穿刺点疼痛评分、渗血渗液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和维护总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扩皮后即刻与置管后5 d穿刺点疼痛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有症状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导管堵塞发生率、导管脱出发生率、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和导管留置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钝性分离送鞘置入中长导管可降低凝血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与程度,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维护次数。
贾秀芬刘玉平龙淑红王锦孟冉姜晓丽
关键词:钝性分离出血血液凝固障碍
ECMO治疗多发伤致重度ARDS合并TIC患者1例
2024年
患者,男,40岁,因“高处沙袋坠落砸伤头胸部及肢体致意识不清、呼吸困难2h”于2022年9月8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140次/min,呼吸34次/min,血压82/54mm Hg。昏睡状态,面部塌陷并肿胀,下唇内外多处裂伤,下颌骨正中断离,骨折断端暴露,咬合关系错乱;右胸壁见软组织挫伤,右侧呼吸活动度减弱,胸廓挤压征阳性,右肺呼吸音低,反常呼吸;右上臂肿胀畸形,骨擦感阳性,右足跟肿胀,左髋部压痛,左膝关节肿胀畸形,左小腿畸形。
崔继祯李珊珊杨广盈赵康张允忠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作用连续性肾替代疗法血液凝固障碍
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
2023年
脑卒中和肿瘤是常见的疾病,亦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两种常见病因。肿瘤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包括肿瘤的高凝状态及其相关的放、化疗等。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等。本文对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崔雪晨马爱军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肿瘤血液凝固障碍化放疗
凝血状态、自身抗体及受孕方式与绒毛膜下血肿发生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绒毛膜下血肿(SCH)的发生与凝血状态、自身抗体及受孕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SCH孕妇100例(SCH组),选取同时期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孕妇的凝血状态(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血同型半胱氨酸、蛋白S活性、蛋白C活性)、自身抗体[包括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抗核抗体]阳性率及受孕方式的差异。结果两组孕妇血清学检测结果相比较,SCH组血小板计数[(240±45)×10^(9)/L、(227±37)×10^(9)/L]、纤维蛋白原[(4.0±0.8)、(3.6±0.7)g/L]、D-二聚体[(0.42±0.18)、(0.31±0.15)mg/L]、血同型半胱氨酸[(8.9±4.2)、(6.9±2.3)μmol/L]均高于对照组,蛋白S活性[(55±14)%、(68±20)%]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H组孕妇的自身抗体阳性率[24.0%(24/100)、8.0%(8/100)]、抗磷脂抗体阳性率[15.0%(15/100)、6.0%(6/100)]、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率[10.0%(10/100)、3.0%(3/100)]、抗核抗体阳性率[11.0%(11/100)、2.0%(2/100)]及辅助生殖受孕率[10.0%(10/100)、2.0%(2/10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CH的发生与血液高凝状态、自身抗体阳性和辅助生殖受孕有关。
伦巍巍王鹏冉徐田田
关键词:绒毛膜血肿自身抗体血液凝固障碍
抗凝血的五糖类化合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本发明涉及其阴离子形式如式(A)所示的抗凝血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与血液凝固障碍相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Image file="DDA0003068673500000011.GIF" he="4...
张林林冯海威赵建良吴有智吴舰马昌友柴雨柱王华萍徐丹朱春霞田舟山吴明一
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创伤性凝血病(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17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105例;年龄65~96岁[(72.6±6.8)岁]。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为参考标准,分为TIC组(32例)和非TIC组(285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时首次体温及休克指数(SI)、入院时首次血气分析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化验结果、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住院时间与临床预后。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早期TIC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面部和胸部及腹部损伤、GCS、体温、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SI、pH值、剩余碱(BE)、乳酸、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首次、最低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临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体温、SI、pH值、BE、乳酸、Hb、PLT、APTT、TT、FIB与早期TIC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OR=1.54,95%CI 1.10~2.17,P<0.05)、PLT(OR=0.67,95%CI 0.49~0.91,P<0.05)和FIB(OR=0.56,95%CI 0.40~0.78,P<0.01)与TIC显著相关。结论高SI值、低PLT和低FIB水平是早期T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佳圻胡雨峰康洋波沈嘉生金禹辰杨琦许永安
关键词:血液凝固障碍老年
乳腺癌相关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2022年
乳腺癌和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重要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乳腺癌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然而其发病机制及最佳治疗、预防策略尚不明确。本文总结了关于乳腺癌相关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证据文献,旨在梳理乳腺癌相关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以及解决以上问题的潜在策略。
孙潇越王凤玲王爱华
关键词:乳腺肿瘤缺血性卒中血液凝固障碍
头孢甲肟致肾衰竭合并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2021年
1例65岁女性慢性肾衰竭持续血液透析患者因患急性胰腺炎接受头孢甲肟1 g静脉滴注、2次/d。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正常。治疗11 d后,患者皮肤出现多处瘀斑,静脉穿刺处出血不易止,复查凝血功能,PT 127 s,INR 10.72,APTT 86 s。考虑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给予同型去白细胞冰冻血浆150 ml静脉输注。次日复查,PT 101 s,INR 8.49,APTT 65 s;凝血纠正试验示PT、APTT均可纠正,提示凝血因子缺乏。考虑为头孢甲肟所致凝血障碍,停用该药,换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同时给予维生素K_(1)10 mg皮下注射、1次/d。停药3 d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PT 15 s,INR 1.19,APTT 36 s)。
杨春生孟玉玫姜文勇王洪娜梁金山刘艳梅阚春娜朱学良刘玉遇建鹏
关键词:头孢甲肟胰腺炎血液凝固障碍维生素K缺乏

相关作者

王明山
作品数:363被引量:1,335H指数:1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凝血因子 家系 缺陷症 基因突变 遗传性
金艳慧
作品数:170被引量:408H指数:1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家系 凝血因子 缺陷症 遗传性 基因突变
谢海啸
作品数:80被引量:199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凝血因子 缺陷症 家系 基因突变 基因分析
谢耀盛
作品数:86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凝血因子 家系 基因突变 变化及意义 静脉血栓形成
杨丽红
作品数:154被引量:382H指数:1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家系 缺陷症 基因突变 凝血因子 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