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50篇“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相关文章
NSCLC患者T淋巴细胞、血液流变学检测与其化疗效果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T淋巴细胞、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与其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陕西中医药大附属医院就诊的NSCLC患者108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时间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8例为对照组,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观察组化疗前与化疗后T淋巴亚群、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以及化疗有效组与化疗无效组T淋巴亚群、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NSCLC患者化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CD_(4)^(+)、CD_(4)^(+)/CD_(8)^(+)均低于对照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CD_(8)^(+)均高于对照组(t=22.64、32.29、28.72、24.53、28.29、18.72,均P<0.001);化疗后NSCLC患者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CD_(8)^(+)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CD_(4)^(+)、CD_(4)^(+)/CD_(8)^(+)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t=16.85、27.15、19.15、16.03、21.10、13.50,均P<0.001);化疗无效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CD_(8)^(+)分别为(6.08±0.67)mPa·s、(10.45±1.09)mPa·s、(15.59±1.61)mPa·s、(25.58±2.61)%,均显著高于化疗有效组的(4.86±0.51)mPa·s、(8.12±0.91)mPa·s、(11.86±1.28)mPa·s、(23.14±2.41)%,CD_(4)^(+)、CD_(4)^(+)/CD_(8)^(+)分别为(37.82±3.96)%、(1.48±0.15),均显著低于化疗有效组的(40.05±4.14)%、(1.73±0.19)(t=10.24、11.36、11.52、4.65、2.56、6.55,均P<0.001);多因素法分析显示: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CD_(8)^(+)是NSCLC患者化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5、1.697、1.705、1.719,均P<0.05),CD_(4)^(+)、CD_(4)^(+)/CD_(8)^(+)是保护因素(OR=0.534、0.628,均P<0.05)。结论NSCLC患者普遍伴有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及血液流变学异常,且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指标是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可用于此类患者的疗效评估。
胡卫敏苏彦娥
关键词:T淋巴细胞血液流变学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判断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病情轻重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住院的MPP患儿112例,其中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组(GMPP)57例和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SMPP)5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性,将有统计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急性期MPP病情轻重的判断价值。结果:①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指数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②SMPP组患儿的全血黏度(高、中、低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GMPP组患儿,而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GMPP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01)。③低切黏度(OR=1.537,95%CI:1.073~2.201)及血浆黏度(OR=1.568,95%CI:1.163~2.114)是急性期S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全血低切黏度>14.77 mPa·s、血浆黏度>2.00 mPa·s对于判断急性期SMPP有较高价值(AUC=0.87、0.86,P<0.001)。结论:SMPP患儿与GMPP血液流变学变化不同,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可作为急性期MPP病情轻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冉静张若林冯娜张丹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重症肺炎血液流变学
不同偏侧乳腺增生症血液流变学检测值差异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不同偏侧乳腺增生症血液流变学检测值的差异。方法:150例根据发病偏向性,分为偏左组、偏右组和双侧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偏右组比较,偏左组乳腺增生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低(P<0.05),双侧组与偏左组、偏右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可能是偏右组乳腺增生痰浊较重的客观依据,临证治疗偏于右侧的乳腺增生症可适当增加化痰浊药物。
陶晓兰韩佳杨银莫元春李雪婷陈鹏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偏侧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7例NSCLC患者(其中腺癌161例、鳞癌146例)作为NSCLC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的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详细临床资料信息,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NSCLC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是NSCLC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简单方便、经济无创,对N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陈诗强许德英赵崇高张艺凡常永超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非小细胞肺癌
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2021年
研究血液流变学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5例作为NSCLC组,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其一般资料,并对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吸烟史、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与NSCLC的发生有关(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吸烟史、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是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和发展有关的因素,也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中,血液流变学检测能够准确反应患者的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秀梅商宇麒康海滨商建军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非小细胞肺癌
无偿献血者免疫功能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免疫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茂名市中心血站登记的无偿献血者173例纳入研究。分别检测所有受试者献血前以及献血30d后的免疫功能指标(主要包含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献血后CD3+、CD4+以及CD4+/CD8+均高于献血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献血前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变化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献血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以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均低于献血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献血后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献血前,而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高于献血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献血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有所升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且血液流变学变化较为明显,定期献血有利于血液粘度的降低。
梁其隆蔡学詹伟波唐聪燕陈志强
关键词:无偿献血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3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来院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比较两组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A-1、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RBC)变形指数及RBC聚集指数]。结果试验组TC、TG、LDL-C、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血液黏度、RBC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RBC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行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意义重大,可为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欧双余叶仁清林培叶
关键词:血脂血液流变学心血管疾病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深入分析和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然后对该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检测,同时收集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同样进行血液流变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比粘度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比粘度、血沉、纤维素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诊断方面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贾正友赵海芹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测心血管疾病
青少年突发性聋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突发性聋发病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院治疗的40例青少年突发性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舒血宁治疗,疗程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以对照组相关指标为基础,观察比较患者疗效与血液流变学变化趋势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经系统治疗后,本组患者痊愈10例(25%),显效8例(20%),有效11例(27.5%),总有效率72.5%。这些患者入院时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这些指标于治疗后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青少年突发性聋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涉及其发病过程。
杨波刘湘陈舒华谷婷婷
关键词:突发性聋青少年患者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方法运用骨髓细胞形态对5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确诊,结合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计数及蛋白质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正常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血黏度与红细胞数量呈正相关(P<0.0001);血浆黏度与总蛋白、球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0.0001),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无相关性(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可运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检测及疗效检测,具有潜在的临床运用价值。
刘明全吴东明杨敏许颖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流变

相关作者

杨力
作品数:284被引量:368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对数极坐标 轮廓信息 前交叉韧带 信号
贺信祥
作品数:48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医科院
研究主题:血液流变学 贲门癌 血液流变学检测 血液流变性 细胞学诊断
陈开地
作品数:47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甲襞微循环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变形能力 血液流变学改变 血液流变学检测
姒惠
作品数:21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检测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
蔡绍皙
作品数:404被引量:1,911H指数:20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研究主题:粘弹性 肝癌细胞 粘附 血液流变学 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