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60篇“ 血瘀型“的相关文章
- 四物汤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四物汤对气虚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0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60例,按不同疗法分为对照组(24例)及观察组(36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物汤。收集2组不良反应情况,凝血功能(PT、APTT、FIB、TT、D-D)、心功能(CI、EF、FS、IMA、NT-proBNF),血脂(LDL-C、HDL-C、TG、TC)及血清IL-6情况,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赛组凝血功能、心功能及血脂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2周后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2周后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物汤治疗冠心病有助于患者凝血功能和心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及IL-6水平,临床疗效确切。
- 章黎思周景郑木风
- 关键词:胸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血瘀型四物汤加减
- 加味散偏汤治疗肝郁血瘀型紧张型头痛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肝郁血瘀型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肝郁血瘀型紧张型头痛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4例采用加味散偏汤颗粒剂联合布洛芬胶囊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加味散偏汤颗粒剂模拟剂联合布洛芬胶囊治疗,28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加味散偏汤治疗可降低肝郁血瘀型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庆松张燕洁刘燕刘振
- 关键词:紧张型头痛加味散偏汤肝郁血瘀
- 穴位埋线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选穴思路及实践
- 2025年
- 原发性痛经约占临床痛经的90%以上,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多见于年轻女性,西医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但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居多。与西医疗法相比,中医非药物治疗具有显著优势。本团队临床经验丰富,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其认为寒凝血瘀型痛经为妇科病的常见证型,穴位埋线为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方法之一,并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病因、病机有自身的独特见地,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穴位埋线治疗处方。
- 何媛王昌辉李国峰姚明辛健鹏项鑫
- 关键词:痛经三阴交穴位埋线寒凝血瘀
- 葫芦灸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
- 2025年
- 目的:探讨葫芦灸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接受治疗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观察组选择葫芦灸联合针刺治疗。3~7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葫芦灸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有明显优势。
- 王楠泮少颖黄丹丹施蓉芳孙华洁
- 关键词:气滞血瘀腰椎间盘突出症温针灸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
- 2025年
-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医外治疗法)和观察组(中医综合疗法)各80例。筛选剔除后统计为观察组79例、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消癥散外敷联合灌肠方汤剂保留灌肠、针刺、隔姜灸、耳穴贴压、电磁波理疗外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逍遥舒坤汤口服综合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妊娠情况,比较未孕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改变,观察气滞血瘀证候、局部体征和盆腔疼痛的改善。结果:观察组宫内妊娠率(62.03%)和总妊娠率(63.29%)高于对照组(宫内妊娠率28.95%,总妊娠率31.5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输卵管通畅性痊愈率(17.07%)、显效率(52.50%)和总有效率(37.00%)与对照组(痊愈率6.25%,显效率27.08%,总有效率15.8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气滞血瘀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和盆腔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气滞血瘀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和盆腔疼痛评分降低明显(P<0.05,P<0.01),观察组治疗局部体征总有效率(87.34%)和盆腔疼痛总有效率(89.87%)与对照组(局部体征总有效率77.63%,盆腔疼痛总有效率59.2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能提高妊娠率,改善输卵管通畅性和中医证候,缓解局部体征,减轻盆腔疼痛,效果优于单纯中医外治疗法。
- 潘静杜美琳王玉超于潇刘鹏飞刘金星
- 关键词:输卵管性不孕气滞血瘀证中医综合治疗
- 中医外治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 2025年
- 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目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口服药物虽能迅速缓解疼痛,但远期疗效不佳,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该文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单纯针刺、艾灸、温针灸、穴位贴敷、刮痧等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 刘贵珍农泽宁罗美华黄璐瑶卢伟良蒋永涛
-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温针灸刮痧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 血府逐瘀汤联合脉冲激光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脉冲激光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昆山市中医医院完成治疗的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中药组(n=50,血府逐瘀汤+脉冲激光治疗)和脉冲激光组(n=35,脉冲激光治疗),脉冲激光治疗10次为1个周期,2组均治疗1个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积分。结果 联合中药组总有效率(96.00%)较脉冲激光组(82.86%)高(χ^(2)=4.171,P=0.04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周期后,2组面部色斑、胸肋不舒、平素焦虑、舌脉积分降低,且联合中药组低于脉冲激光组(P<0.01);2组皮损面积、皮损颜色积分及总积分降低,且联合中药组低于脉冲激光组(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脉冲激光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皮损情况。
- 任雯吉超
- 关键词:黄褐斑气滞血瘀型血府逐瘀汤脉冲激光
-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子宫内膜细胞经过免疫逃逸、存活、黏附、侵袭、血管生成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形成异位生长。中医理论中,气滞血瘀为EMs的核心病机。本文对EMs病因病机及中西医治疗气滞血瘀型EMs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祖力米热木·阿不都克依木郭英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型中西医结合
- 解郁散结方治疗女性气滞血瘀型乳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评价解郁散结方治疗女性气滞血瘀型乳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治疗周期为6个月。比较观察周期内解郁散结方对气滞血瘀型乳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乳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中医症状明显改善(P<0.05);乳腺结节最大径线有下降趋势。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_(2)/P水平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解郁散结方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可有效缓解乳房疼痛,延缓结节进展,明显调节气滞血瘀型患者中医证候和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且不影响E 2/P表达水平,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杨艳环孙文杰杨新春张玉赵瑞华
- 关键词:气滞血瘀型有效性安全性
- 温经汤加减联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 分析温经汤加减联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接受温经汤加减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T短于对照组,INR、PI及RI低于对照组,APTT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经汤加减联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疼痛症状,调节血流动力学平衡,值得临床应用。
- 娄景娥
- 关键词:隔姜灸寒凝血瘀型痛经
相关作者
- 刘丽

- 作品数:245被引量:719H指数:13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气滞血瘀型 输卵管炎性不孕 气滞血瘀 膈下逐瘀汤 中医药治疗
- 常德贵

- 作品数:326被引量:1,238H指数:16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 研究主题:勃起功能障碍 慢性前列腺炎 弱精子症 精子 阳痿
- 刘金星

- 作品数:186被引量:91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早发性 验案 逍遥
- 邹广华

- 作品数:51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肾虚血瘀型 耳聋患者 非综合征型 基因突变 线粒体
- 李彦华

- 作品数:81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肾虚血瘀型 基因突变 新疆维吾尔族 耳聋患者 突发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