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28篇“ 血管内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 血管内淋巴瘤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淋巴瘤 (intravascularlymphoma ,IV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提高对其认识。 方法 1例伴神经系统表现的淋巴结IVL的临床、病理观察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男性 ,3 1岁 ,不明原因高热伴双下肢乏力、消瘦 5 0天 ,右腹股沟直径 1cm淋巴结 1枚 ,双下肢肌力Ⅱ~Ⅲ级 ,B超示肝脏轻度增大 ,血LDH明显升高 ( 10 70U )伴ESR及转氨酶轻度升高 ,外周血WBC 3 .3× 10 9/L ,骨髓像、多种病原及各肿瘤抗原检测均无异常。病理活检 :腹股沟淋巴结大部分破坏 ,代之以大量扩张的中小血管 ,腔内充满大量异型淋巴样细胞 ,局部伴管壁、管周浸润并累及结外脂肪组织。瘤细胞免疫表型LCA、UCHL -1、CD3 阳性 ,CK、CD68、CD79α、CD2 0 、CD3 1、CD3 4 均阴性。行CHOP化疗后症状缓解 ,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IVL是一罕见非何杰金淋巴瘤 ,好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 ,其他部位少见 ,B细胞型多见 ,T细胞型罕见 ,临床表现有一定提示性 ,确诊靠组织学 ,对化疗敏感 ,预后差。
- 余锋汪银洲李淮玉王国平胡向阳龚西騟孟刚
- 关键词:淋巴瘤轻度淋巴结CD20复习
- 血管内淋巴瘤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血管内淋巴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及原位杂交检测与EB病毒的关系 ,并文献复习。结果 :女性 ,48岁 ,不明原因发热伴体重下降 3个月 ,CT扫描示子宫肿块而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病理学检查发现瘤细胞位于血管内 ,伴少许管周浸润。瘤细胞免疫表型CD45 (LCA)和CD2 0 (L2 6 )呈阳性表达。原位杂交显示E BERs阴性。患者经CHOP联合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血管内淋巴瘤是一种极罕见的B细胞肿瘤 ,此瘤的诊断只能依赖病理学检查 ,治疗上应予以积极联合化疗。
- 刘艳辉庄恒国林华欢林秋雄骆新兰
- 关键词:血管内淋巴瘤大细胞B细胞大细胞淋巴瘤罕见肿瘤B细胞肿瘤
- 以颈髓内出血为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血管内淋巴瘤(IVL)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罕见亚型,侵袭性强,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临床预后差.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以颈髓内出血为表现的IVL患者.术前考虑为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导致的自发性颈髓内出血,术后经病理学诊断为IVL.术后20 d因病情进展而死亡.
- 刘春光李芬赖敏邓兵曹毅赵丹旭徐学君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海绵状血管畸形血管内淋巴瘤误诊率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内淋巴瘤(IVL)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治方法,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21年12月19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54岁CNS-IVL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临床特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本研究以"血管内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脊髓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脊髓""intravascular lymphoma""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intraspinal hemorrhage""central nervous system""spinal cord"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总结与本研究累及脊髓CNS-IVL患者相关疾病的诊治资料。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3月1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例患者因"左上肢麻木、无力10 d"入院。既往有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肝功能不全、重症肺炎及红皮病病史。②入院时本例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值、血小板计数分别为5.4×10^(9)/L、72.5%、3.02×10^(12)/L、87 g/L、49×10^(9)/L。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示,脾轻度增大。头部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结果示,双侧额叶、左侧顶叶、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及缺血灶;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改变;颅内动脉走行、侧支循环正常;右侧颞叶及侧脑室旁少许微出血灶。脊柱MRI检查结果示,颈段脊髓明显水肿,其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影,考虑脊髓内出血。患者接受颈段脊椎全椎板入路髓内病损切除和椎板复位内固定手�
- 刘春光李芬赖敏邓兵王用书吕涛徐学君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脊髓内出血
- 表现为多发脑内微出血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鉴别诊断。方法报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诊断的1例表现为多发脑内微出血的中枢神经系统IVLBCL患者,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患者为31岁女性,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大脑半球及右侧小脑半球脑白质区多发斑片状病灶,T_(1)WI及弥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T_(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小片状强化。磁敏感加权成像示双侧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多发片状低信号,以皮质下为著。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磁共振静脉造影示左侧横窦发育不全;磁共振波谱示N-乙酰基天冬氨酸峰降低,胆碱峰升高,有倒置的脂质双峰。经激素治疗后,颅内病灶的范围明显缩小。但激素停用1周后再次复发,且颅内病变范围较前增多、增大。病理学检查示脑组织内散在多发的微小出血灶及水肿。脑内及脑膜表面的小血管内可见大量异型的单个核细胞聚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CD_(20)、CD_(79α)、B细胞淋巴瘤(BCL)-2、BCL-6、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myc)、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M-1)表达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70%。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mRNA、CD_(3)、CD_(10)、角蛋白、CD_(138)等表达呈阴性,确诊IVLBCL。结论IVLBCL是临床罕见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随机皮肤活组织检查或许能帮助早期诊断IVLBCL。对影像学表现为多发脑内微出血的患者来说,鉴别诊断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及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常见病因外,要考虑到IVLBCL的可能。
- 刘颖贾国勇李怡赵玉英王翠兰焉传祝
- 关键词:血管
- 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 目的探讨总结血管内淋巴瘤,包括血管内T和NK细胞淋巴瘤以及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增加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以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收集2013年-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诊断为“血管内淋巴瘤”的病例,...
- 管雪
- 关键词:血管内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结病理诊断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的影像表现:附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血管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脑MRI表现,提高对血管内淋巴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学活检证实的血管内淋巴瘤的脑MRI表现,总结MRI诊断要点。结果本组病例临床上3例以快速进展性痴呆为特征,1例以高热为特征。4例MRI均表现为脑内多发梗死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略低信号。病灶分布不符合血管分布区,以双侧脑白质分布为主。对应T2WI上可见病灶范围更大,病灶更多。3例活检前多次MRI检查,均可见新发DWI高信号病变出现。结论脑内多发DWI高信号,不符合血管分布区,ADC值减低不明显,而T2WI上范围更大、病变更多时,如果同时临床上有发热或快速的认知功能下降,要高度怀疑血管内淋巴瘤的可能。
- 张金彩时传迎李明利有慧冯逢
- 关键词:血管内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7年
- 血管内淋巴瘤( intravascular lymphoma, IVL),也称为血管内淋巴瘤病( intravascular lymphomatosis ),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结外系统性恶性肿瘤,淋巴瘤细胞在小血管管腔内大量增生、异常聚集,具有高度侵袭性。IVL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以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和皮肤最为常见。根据文献检索,至今国外报道300余例CNS—IVL,多分布于日本和欧美国家,而国内仅有约30例报道,可能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和尸检普及率较低有关。
- 孙萌章殷希丁关萍
- 关键词:血管内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INTRAVASCULAR淋巴瘤细胞高度侵袭性淋巴结外
- 血管内淋巴瘤病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了解血管内淋巴瘤病(intravascular lymphoma,IVL)的临床症候、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通过脑组织病理活检的IVL患者的临床症候、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及临床病例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以发作性癫痫起病,迅速进展,影像学改变可见颅内多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病灶,增强扫描可有不规则强化,病理活检提示血管内CD20+淋巴瘤细胞浸润。结论血管内淋巴瘤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无明显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对于类似症状患者应尽早活检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 王晓风姚生黄鑫刘建国戚晓昆
- 关键词:病理
- 肺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观察及总结了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肺活检病理诊断的5例肺血管内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活检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例肺血管内淋巴瘤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36~59岁,中位年龄45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5/5)、体重减轻(5/5)、咳嗽(4/5)、乏力(3/5)和气短(2/5)等;5例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316~1025U/L)。肺功能以弥漫性功能障碍为主。肺部CT:3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及实变影,1例为多发结节影、胸膜下楔形实变影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例表现为右肺下叶实变影。病理组织学:肺血管内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小簇淋巴瘤细胞分布于狭小的肺泡间隔毛细血管腔内,保留肺泡结构,伴有肺泡上皮增生,其病变微小,易漏诊。1例肿瘤细胞形成瘤栓伴肺梗死。免疫组化显示3例为B细胞性,2例为T细胞性。随访20d~6个月(平均3.17个月),3例B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患者均行R-CHOP方案化疗,2例化疗后病情平稳存活,1例化疗6程后病情进展,更换Hyper-CVAD方案化疗后病情平稳存活;2例T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患者,1例失访,1例经CHOP方案化疗效果不佳,于诊断后20d死于消化道出血和呼吸衰竭。结论肺血管内淋巴瘤非常少见,常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胸部CT常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病理组织学显示,淋巴瘤细胞主要分布于狭小的肺泡间隔毛细血管腔内,其病变微小、易漏诊,免疫组化有助于其诊断。
- 葛莉冯瑞娥田欣伦施举红柳涛徐作军许文兵宋伟刘鸿瑞朱元珏
- 关键词:血管内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关作者
- 崔全才

- 作品数:194被引量:1,581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胰腺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肿瘤 胰腺癌
- 桂秋萍

- 作品数:115被引量:4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病理学 临床病理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 免疫组化
- 罗波

- 作品数:33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化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病例报道 免疫 免疫组织化学
- 田欣伦

- 作品数:68被引量:35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肺泡蛋白沉积症 囊性纤维化 间质性 文献复习 肺疾病
- 孙建方

- 作品数:576被引量:1,64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黑色素瘤 黑素瘤 蕈样肉芽肿 银屑病 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