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7篇“ 血管渗漏“的相关文章
四逆汤治疗脓毒症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四逆汤治疗脓毒症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脓毒症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四逆汤。两组均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7天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渗漏指数(CLI)(CRP/ALB),及两组患者7天、28天死亡率。结果:治疗第7天,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IL-6、IL-10、TNF-α、Lac、CRP、PCT、APACHEⅡ评分、CL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第7天,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7天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8天死亡率,治疗组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治疗脓毒症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可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因毛细血管渗漏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快速纠正休克,降低脓毒症早期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刘伟续自凤李琪薛彦霞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四逆汤中医药疗法
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ATG治疗后 继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
2025年
该文总结了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治疗后继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订整体护理评估方案,加强感染护理和管理、用药的护理,强化基础干预和营养支持,并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疗效的提升,对患者疾病转归具有改善效果。
杨洁刘瑞芳雷淑媛刘胜利杨宏超孙明菲何宇杰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早期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表征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临床表征及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炎中心收治的171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5 d内是否发生MOF分为MOF组和Non-MOF组,并进一步根据是否合并中重度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进行亚组分析。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液生物标志物〔血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血浆蛋白〔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非白蛋白血浆蛋白(non-albumin plasma proteins,NAPP)〕及腹腔内压的变化,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在不同分组中的变化趋势。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MOF组患者持续48 h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率(71.8%vs.91.3%)、ICU转入率(17.6%vs.70.4%)、平均住院时间〔(19.0±12.2)d vs.(32±17.7)d〕均高于Non-MOF组(P<0.05);MOF组的呼吸、循环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Non-MOF组,其中循环衰竭(69%vs.3.5%)和肾功能衰竭(65.5%vs.3.5%)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on-MOF组相比,MOF组患者的入院后5 d内BUN和Cr水平升高,而Alb、TP入院后快速下降后逐渐回升,NAPP水平在入院后持续下降,且入院后第3天NAPP水平低于Non-MO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b/NAPP入院后第1天显著下降后再迅速上升,入院后第3、4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并中重度IAH的患者亚组分析,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与总体趋势变化类似,且差异更为显著。混合线性模型显示MOF合并IAP组HCT、BUN、Alb/NAPP和Alb/TP平均水平更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P<0.001)。结论SAP患者CLS模型具有合理性,证实CLS是从SI
吴雪滢李兰石佳华李洁李紫钰林子琦刘婷婷金涛夏庆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器官衰竭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腹腔高压生物标志物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一种潜在的多系统的致命性疾病。通常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水肿、低血压和低白蛋白血症,最终引起多器官的衰竭。CLS主要由感染、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药物等引起,其特发性形式命名为“克拉克森病”。CLS的病理生理学涉及到严重的、短暂的、多因素的内皮损伤,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由于CLS的相关文献比较零散,本文旨在收集和总结目前关于CLS的相关研究,以利于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诊断、认识和管理。
陈林(综述)李倩
关键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病理生理
特发性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0例临床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ISCLS)的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为病例系列分析。回顾性收集198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ISCLS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一般情况、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治疗和预后等。结果共纳入明确诊断为ISCLS的患者10例, 其中男性8例, 起病年龄29~63岁, ≥40岁者6例。9例患者具有非特异性前驱症状。10例患者渗漏期均出现典型的低血压、血液浓缩、低白蛋白血症以及急性肾损伤, 恢复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恢复正常。6例患者合并神经系统异常。渗漏期, 3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 4例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10例患者的外周血均检测到M蛋白, 8例为免疫球蛋白(Ig)Gκ, 2例为IgGλ。急性期治疗以补液、升压治疗为主;稳定期4例患者接受抗浆细胞治疗后发作减少, 2例患者输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后仍有发作, 2例患者接受茶碱类药物治疗预后不佳, 1例患者未治疗自行好转, 1例患者失访。结论 ISCLS临床罕见, 该医院收治的ISCLS患者均为成年后起病, 前驱症状不具有特异性, 发作时低血压表现突出, 均合并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稳定期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武娟韩欣欣狄虹尹月韩迎东张昀曾学军
关键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低血压
炎症反应在脓毒症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出现失衡,从而导致可能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脓毒症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脓毒症触发的炎症反应包括多种炎性细胞的活化和炎性因子的释放。其中内皮细胞是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应答过程,在感染早期发挥关键作用,但其损伤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我们对脓毒症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中各种细胞、炎症促进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脓毒症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致病机制,以及可能的治疗策略和方向。
梁绿萍陆亿黄忠仕
关键词:炎症反应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
2024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病人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age syndrome,CL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经验,提高此类疾病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例2022年7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术前诊断为子宫颈原位癌而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宫颈癌的病人术后发生CLS的过程及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宫颈癌病人术后发生CLS的机制及处理措施。结果病人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结束恢复体位时出现血压下降,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待血压升至100/60 mmHg返回病房后陆续出现胸闷、憋气及双下肢中度水肿,行CT检查提示大量胸腹腔积液,给予地塞米松、羟乙基淀粉、血浆及人血白蛋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补充血容量,限制性补液并间断性给予利尿剂等处理,经过积极治疗后病人病情好转。结论针对宫颈癌术后的病人,医务人员需严密观察,对胸闷、憋气、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提高警惕,首先排除是否出现CLS,一旦确诊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
张敏张宏圆王晓文陈曦王桂丽
关键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宫颈癌术后病例讨论子宫切除术
犬尿喹啉酸在治疗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犬尿喹啉酸在治疗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犬尿喹啉酸在治疗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可作为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的一种全新的治疗药物。
王瑞兰陈珵孟潇潇朱勇
血清HBP、CRP、PCT在早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早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GLS)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9年1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6例CL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为感染情况引起分为感染组(46例)与非感染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针对性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48h、72h血清HBP、CRP、PCT水平,绘制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48h、72h血清HBP、CRP、PCT水平变化趋势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治疗前、治疗24h、48h、72h时血清HBP、CRP、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48h、72h,HBP先于CRP、PCT出现降低,其出现数值降低的顺序常为HBP>PCT>CRP,且t HBP↓速度明显大于t CRP↓、t PCT↓的速度(P<0.05)。结论血清HBP、CRP、PCT在感染因素引起的GLS中表达较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指标不断降低,且HBP较CRP、PCT能较早的反映出GLS变化情况。
毕勇志马芬宋琳琳
关键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反应蛋白
四逆升降散对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四逆升降散对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四逆升降散安慰剂,治疗组加用四逆升降散,治疗7d。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四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LT、血小板强度(MA)、血栓形成动力学(Angle)凝血综合指数(CI)、D-Di数值均下降,反应时间(R)、动力学时间(K)、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数值均上升,与对照组治疗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F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升降散能够改善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高凝状态,但是不会造成低凝或出血表现。
林柏柏赵雷丁纯蕾钱义明张琼谭美春陆云霞沈梦雯
关键词:血不利则为水

相关作者

孟庆义
作品数:698被引量:2,26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心肌梗塞 急诊 心脏停搏 急性心肌梗塞
杨万杰
作品数:74被引量:397H指数:13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呼气末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伤后 创伤
李玉梅
作品数:101被引量:300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新生儿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暴发性心肌炎 新生大鼠
赵雷
作品数:89被引量:45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升降散 心肌损伤 脓毒症患者 炎症因子
黄鹤光
作品数:208被引量:802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 胰腺肿瘤 胰腺炎 低钙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