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7篇“ 血管走行“的相关文章
- 术前彩超标记定位颈部血管走行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术前彩超标记定位颈部血管走行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颈动脉狭窄入院行CEA的45例患者,CEA术前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按照入院手术探查前是否采用彩超定位颈部血管体表走行位置进行分组,将标记颈部血管体表走行位置者设为观察组,将未标记颈部血管体表走行位置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17例,观察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中失血量(80.3±11.1)ml高于观察组(57.0±10.8)ml,切口长度(69.3±10.9)mm高于观察组(48.8±7.0)mm,血管暴露所需时间(26.1±5.6)min高于观察组(18.0±5.1)min,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8.9%高于观察组3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术前彩超标记定位颈部血管体表走行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及超声医生推广应用。
- 吴婷闫学强谢圣兵张坤燕朱佳婉姚静远钟雪玲唐佳钟水生
- 关键词:颈部血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超声检查
- 扁桃体窝血管走行分布在扁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扁桃体窝血管走行分布在扁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手术患者100例,在手术中应用扁桃体窝血管走行分布特征治疗。结果:100例患者手术效果显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扁桃体窝基本愈合,未发生继发性出血,扁桃体窝底未出现明显淋巴滤泡增生,且患者吞咽、咀嚼、发音及呼吸功能均正常。结论:通过对扁桃体供血血管走形分布的研究应用于扁桃体手术中,具有术野清晰、操作便捷、费用低廉、术中和术后出血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邹贵龙邓碧凡廖敏高波邱荣敏张云桂
-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单极电刀
- 纳米碳染色结合沿动脉血管走行分检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纳米碳染色结合沿动脉血管走行分检右半结肠癌淋巴结的技术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5I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被随机分为纳米碳染色联合沿动脉血管分检组(观察组)24例和传统方法组(对照组)27例,比较两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平均检出淋巴结数、淋巴结〈12枚人数、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阳性率、患者转移率、平均直径〈5mm淋巴结数、平均直径〈5mm阳性淋巴结数、第一、二、三站淋巴结数和淋巴结分检时间。结果观察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总数均高于对照组(437比349、70比54)。两组淋巴结分检时间、检出的直径〈5min阳性淋巴结数目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1±3.2)min比(17.8±3.8)min,t=4.75,P=0.000;1.0±1.0比0.2±0.6,t=3.51,P=0.000]。两组检出淋巴结〈12枚人数、淋巴结阳性率和患者转移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纳米碳染色联合沿动脉血管走行分检右半结肠癌淋巴结具有操作简便。获取淋巴结数目多,更有利于准确病理分期等优点。
- 赵玉洲韩广森陈小兵刘莺李剑顾焱晖马鹏飞刘晨宇霍明科
- 关键词:结肠肿瘤淋巴结纳米碳
- 腰椎椎旁大血管走行及其与腰椎位置关系的CT观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腰椎椎旁大血管走行情况及其与腰椎的位置关系,为腰椎后路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50例在我院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性34例,平均年龄53岁,平均身高174cm,平均体重68kg;女性16例,平均年龄54岁,平均身高167cm,平均体重63kg。采用PACS 11.0软件系统分别测量L1/2~L5/S1椎间盘水平椎旁大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动静脉及其分支)与椎体前、后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与椎体前、后面之间的距离。结果:男性椎旁动脉距椎体前、后面的距离分别为35.86±7.84mm、46.48±8.51mm;女性分别为32.15±6.03mm、41.57±6.72mm;男性椎旁动脉位于椎体前、后面的范围分别为10.87°±27.54°、7.61°±19.12°;女性分别为15.16°±31.85°、10.87°±22.48°;男性椎旁静脉距椎体前、后面的距离分别为35.86±7.84mm、46.48±8.51mm;女性分别为32.15±6.03mm、41.57±6.72mm;男性椎旁静脉位于椎体前、后面的范围分别为10.87°±27.54°、7.61°±19.12°;女性分别为15.16°±31.85°、10.87°±22.48°。男性椎旁动静脉距椎体前面和后面的距离均大于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椎旁动静脉与椎体前、后面的相对位置关系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主动脉分叉位置12例(24%)在L4椎体下半部,32例(64%)在L4/5椎间隙;髂总动脉分叉位置29例(58%)在L5/S1椎间隙,12例(24%)在S1椎体的上半部;髂总静脉汇合位置42例(84%)在L5椎体上半部;髂内外静脉汇合位置16例(33%)在L5/S1椎间隙,27例(53%)在L5椎体的下半部。结论:腰椎椎旁血管的分叉位置变异较大,女性椎旁动静脉距椎体前、后面距离更小,腰椎后路手术中咬除腰椎间盘时应该注意把握腰椎与椎旁血管的角度与距离,谨防误伤椎旁血管。
- 赵玄骥高福强王云亭孙伟王佰亮李子荣
- 关键词:腰椎影像学测量CT
- 肺结节周围血管走行变化的CT观察
- 2011年
- 目的分析CT影像中肺结节周围血管走行变化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80例肺结节病例,其中恶性结节39例,良性结节41例。所有病例行常规CT扫描,并对部分病例进行增强或对部分病灶进行减薄三维重建,观察结节周围血管走行变化征象。结果本组病例中周围血管分布改变的征象出现率为74%,良性结节为71%,恶性结节为77%,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肺结节周围各型血管走行变化征象比较:Ⅰ型靠近,良性出现率为33%,恶性为20%,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Ⅱ型穿过,良性出现率为22%、恶性为55%,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Ⅲ型远离,良性出现率为16%,恶性为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Ⅳ型不变。结论肺结节周围血管走行改变征象有一定的规律性,识别这一征象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 钟秋媛戚乐王雷雷胡鑫丁建平
- 关键词:肺结节周围血管CT
- 胸大肌,背阔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四种肌皮瓣轴状血管走行体表投影的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郭崇信
- 关键词:肌皮瓣体表投影
- 扁桃体窝血管走行分布在扁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 邓碧凡廖敏邹贵龙马燕邱荣敏高波张云桂黄毅刚王彩辉蒋团斌陈文文
- 1.任务来源:贺州市2016年度立项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贺州市人民医院承担并组织实施的《扁桃体窝血管走行分布在扁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合同编号:贺科转1609035)的科研项目,是贺州市2016年度立项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手术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
- 三维立体定位的阴股沟皮瓣血管走行研究
- 目的:
通过制作女性尸体阴股沟皮瓣血管铸型,观察该区各动脉走行,测量各动脉血管浅出点的三维立体坐标值,以明确阴股沟皮瓣动脉血管的显微解剖结构,为临床设计阴股沟皮瓣和应用该皮瓣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等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
- 刘韬滔
- 关键词:阴股沟皮瓣三维立体定位血管走行
- 皮肤扩张后血管走行观察与临床应用
- 探讨扩张后皮瓣在形成时,尽可能少地损伤其瓣内的营养血管。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用“透光试验”可观察到扩张部分的营养血管的走行方向和分布情况,从而在形成皮瓣时有据可依。能为提高皮瓣的成活率提供一种有益的方法。
- 于清刘西贵王丽
- 关键词:皮肤扩张
- 文献传递
- 基于动作捕捉及运动放大的腹腔镜手术血管定位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动作捕捉及运动放大的腹腔镜手术血管定位系统,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包括拍摄模块、视频消抖模块、视频运动放大模块及显示跟踪模块。本发明对腹腔镜手术视频进行分析,构建同步成像的视频处理方式,对腹腔镜摄像头捕捉的信...
- 杨先军徐从云王辉陈焱焱孙怡宁许杨孙少明周旭王涛丁增辉高理升何子军徐玉兵
相关作者
- 王维斌

- 作品数:62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胰腺癌 支具 胰腺肿瘤 蛋白质组学 膜蛋白
- 吕刚

- 作品数:59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眼部检查 视物不清 医院就诊 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制瓣LASIK
- 黄红深

- 作品数:75被引量:159H指数:6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视网膜脱离 并发症 玻璃体切割 黄斑裂孔 手术治疗
- 王雷雷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
- 研究主题:CT观察 CT 血管走行 肺结节 周围血管
- 廖茂蕾

- 作品数:17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 研究主题:动静脉内瘘 床边 波段 病变 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