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6篇“ 血管迷走神经性“的相关文章
- 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在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献血的20181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人数,总结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等基础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结果:20181名献血者中,无献血反应19931名、出现献血反应268名,其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250名,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24%(250/20181),将献血者分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sponse,VVR)组(250名)、非VVR组(19931名)。两组献血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8、40.151、45.562、9.011,P<0.05);两组献血者在职业、献血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0.770,P>0.05)。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将发生VVR作为因变量。对自变量进行赋值:性别(男=1,女=2)、年龄(18~<40岁为1,40~55岁为2,>55岁为3)、体重(<55 kg为1,≥55 kg为2)、献血次数(初次献血为1,重复献血为2)、献血量(200 mL/次为1,300 mL/次为2,400 mL/次为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年龄(18~<40岁)、高体重(≥55 kg)、初次献血、高献血量(400 mL/次)均为VVR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均为VVR的影响因素,应做好献血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运动指导等干预工作,减轻患者精神紧张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降低VVR发生风险。
- 王红梅
- 关键词:献血次数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 成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又称不明原因晕厥,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VVS发病突然,常导致摔伤、骨折,严重者可能会并发颅脑外伤。患者多就诊于心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耳鼻咽喉科等,需要医生增加对本病的认识,从而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治方案。因此本文将从VV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诱发原因、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及疗效判定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VVS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张琦张琦金婧冷辉
- 关键词: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发病机制
-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点
- 2023年
- 目的 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点。方法 收集2020-09—2022-06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VS患者40例和健康体检者45例(对照组),应用多导睡眠监测对2组睡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VVS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分别为(17.97±0.96)%、(23.88±4.45)%,t=8.226,P<0.01]和慢波睡眠(N3期)[分别为(13.3±10.17)%、(21.76±6.42)%,t=4.638,P<0.05]比例降低,N1期[分别为(10.85±16.45)%、(4.95±5.34)%,t=2.379,P<0.05]和N2期[分别为(59.88±10.5)%、(49.41±6.5)%,t=5.593,P<0.01]睡眠比例增加,微觉醒指数[分别为9.3(7.05,12.5)、4.3(3.2,5.5),Z=—5.567,P<0.01]以及觉醒次数[分别为56(40,85.5)、25(19,34),Z=—5.4,P<0.01]升高。结论 VVS患者的睡眠质量差,夜间睡眠结构紊乱,表现为浅睡眠增多,深睡眠减少,觉醒次数增加,可能与VVS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5-羟色胺递质的紊乱以及反复脑缺血等相关。
- 杨进帅刘春岭李慧贾艳露吴骏孙舒宁周一
- 关键词: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植物神经功能多导睡眠图睡眠障碍睡眠结构
- 体位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生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 观察体位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6月24日至2021年2月4日Ⅰ期临床研究受试者296例为对象。根据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后体位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8例。观察组保持平卧位,对照组保持坐位。比较两组晕厥发生情况及晕厥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晕厥发生率(4.7%,7/148)低于对照组(9.5%,14/148);晕厥症状缓解时间:对照组(4.7±3.5)分钟,观察组(2.3±2.5)分钟。结论 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后保持平卧位可降低受试者晕厥发生率,缩短晕厥症状持续时间,对Ⅰ期药物临床试验项目风险把控具有指导价值。
- 郑雯雯陶学霞
- 关键词:受试者体位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 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治疗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比较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与倾斜训练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60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倾斜训练)和治疗组(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治疗周期1个月,待1个月后复查两组直立倾斜试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取得良好疗效,治疗后复查倾斜试验阳性率明显下降,头晕发作次数明显降低,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疗效更佳,可更好地降低倾斜试验阳性率。
- 马旭辉岑明秋方天富俞佳蔡兆斌
- 关键词:生脉散血管迷走性晕厥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分诊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索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确诊为血管迷走性神经晕厥的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EW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紧急组(MEWS评分>4分)和非紧急组(MEWS评分≤4分),观察就诊24 h内所发生的紧急事件。结果共有16例患者(28.4%)出现紧急事件,包括死亡1例,再次晕厥7例,呼吸循环骤停4例,入住CCU 4例;紧急组再次晕厥率(10.2%)和紧急事件总发生率(24.5%)明显高于非紧急组(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评分预测紧急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作为临床上VVS患者的初步分诊方法,可有效减少紧急事件发生率,但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 张琪
- 关键词: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诊
- 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宜昌市献血人群,其中发生的490例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资料,分析影响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初次献血、低年龄(18-24岁)、学生、男性、低体重(<55 Kg)、街头献血是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且影响程度依次为初次献血(OR值6.141,95%CI 4.908-7.684)、低年龄(OR值3.271,95%CI为2.735-3.912)、学生(OR值2.811,95%CI为2.277-3.470)、低体重(OR值1.345,95%CI为1.121-1.614)、男性(OR值1.254,95%CI为1.038-1.515)、街头献血(OR值1.245,95%CI为1.034-1.498)。结论心理因素是影响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在献血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初次献血、低年龄(18-24岁)、学生献血者的心理护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障献血者安全。
- 李鹏袁玉荣张敏卢伟张莉
- 关键词: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献血不良反应
- 初次和重复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 目的探讨初次和重复献血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2017年宜昌市初次和重复献血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献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低年龄(...
- 袁玉荣李鹏张敏卢伟
- 误诊为癫痫、心肌缺血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一例
- 2019年
- 晕厥是临床急症的常见症状,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生率较高,且在临床中较易被误诊,这不仅需要医师提高对晕厥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而且需要建立多学科共同合作以确定晕厥病因。该文通过对1例误诊为癫痫、心肌缺血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了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上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认识。
- 任素粉陈步星
- 同伴教育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总体幸福感、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分析同伴教育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总体幸福感、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搜集本院于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同伴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总体幸福感、负性情绪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总体幸福感评分比对照组更为突出(P<0.05)。结论: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开展同伴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总体幸福感,确保患者身心健康,该模式值得采纳应用。
- 闫琪
- 关键词:同伴教育总体幸福感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
相关作者
- 王成

- 作品数:371被引量:97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厥 心电图
- 林萍

- 作品数:165被引量:48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厥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 杜军保

- 作品数:857被引量:5,023H指数:3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硫化氢 肺动脉高压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晕厥
- 金红芳

- 作品数:271被引量:918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硫化氢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二氧化硫 晕厥
- 谢振武

- 作品数:140被引量:48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心电图 儿童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