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79篇“ 血红素氧化酶1“的相关文章
针刺对脑出血大鼠血红素{1}1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从行为学、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层次分别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血红素{1}1(HO-1)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为临床针刺治疗脑出血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108只Wistar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按1、3、7 d时间点再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12只。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通过Berderson评分法确定动物成功模型,评分1~3分的大鼠纳入实验。假手术组接受类似模型组的各项手术操作,但不进行注血制作;模型组接受脑出血模型制作,但不进行任何干预;针刺组制作脑出血模型,于造模后12 h开始治疗。采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脑出血大鼠治疗,进针深度20 mm,以100 r/min小幅度捻转。每间隔5 min捻针1次,每次持续捻转5 min,留针30 min,每日1次。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血肿组织HO-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表达。结果:(1)假手术组各时间点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模型组大鼠于第1天时已表现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第3天及第7天时仍有明显神经缺损表现;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在各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2)假手术组大鼠基底节区可见正常的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模型组大鼠在造模第1天后可见出血灶,第3天出血灶增大,脑组织病理结构破坏明显,第7天血肿范围减少;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在各时间点脑组织病理结构破坏程度降低。(3)假手术组可见HO-1蛋白少量表达;模型组各时间点HO-1蛋白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于第3天、第7天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4)假手术组均可见NF-κB、IL-1β、TGF-β蛋白少量表达;模型组各时间点
陈秋欣孔莹于婷婷张瑜刘鹏张鑫
关键词:脑出血针刺神经功能血红素氧化酶1炎性因子
血红素{1}1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基因多态性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加氧1(HO-1)作为体内重要的氧化还原,与COPD关系密切。本文将从HO-1与COPD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COPD的诊断、治疗及管理提供新思路。
李炜霞张家强赵芝焕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
血红素{1}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红素{1}1(HO-1)调节巨噬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100 mg/L脂多糖(LPS)和20 mg/L白介素4(IL-4)分别诱导RAW264.7细胞24 h,提取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实时定量聚合链式反应法(RT-qPCR)检测LPS和IL-4诱导后巨噬细胞中HO-1、CD16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iNOS)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PS和IL-4诱导巨噬细胞后HO-1蛋白表达。大体油红O染色检测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喂食高脂饮食后主动脉斑块面积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中HO-1 mRNA和蛋白表达。组织免疫荧光检测HO-1在主动脉窦部斑块中与促炎型(M1)和抑炎型(M2)巨噬细胞的共定位表达。结果LPS和IL-4成功诱导巨噬细胞分化为M1型与M2型巨噬细胞;IL-4诱导巨噬细胞中HO-1表达显著高于LPS及对照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构建成功;HO-1在ApoE-/-小鼠中表达显著高于C57BL/6对照组(P<0.05),主动脉窦中HO-1与CD206的共定位表达显著高于HO-1与CD86。结论HO-1在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M1型巨噬细胞,在动脉硬化发展中起保护作用。
毕颖超鲜雪梅王珍珍门燕娟常佳佳陈全刚韩旭峰陈仁金郑葵阳
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1巨噬细胞极化动脉粥样硬化小鼠
血红素{1}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患者支架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血红素{1}1(HO-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58例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手术干预治疗。另选取58例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HO-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检测,观察两组HO-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观察,分析HO-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与对照组在SS、SL、LL基因型以及S、L等位基因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长、短基因型上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QOL)、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SL基因型及S等位基因与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成明显负相关,P<0.05;LL基因型及L等位基因与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成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生存质量与患者HO-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携带SS、SL基因型及S等位基因的患者一般生存质量较好,而LL基因型及L等位基因的患者生存质量较差。
张映喜陈俊禹陈荣松陈宋明杨宝军
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多态性冠心病
血红素{1}1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被引量:1
2016年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睡眠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国外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OSAHS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约为3%~5%,同时也存在性别差异,成年人群中男性OSAHS的发生率约为4%,女性约为2%,并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逐渐增加。
李姣姣冯晓辉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综合征
血红素{1}1在ADSCs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慢病毒介导血红素{1}1(HO-1)基因转染诱导脂肪来源基质干细胞(ADSCs)后对细胞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10周龄SD大鼠双侧腹股沟脂肪,分离、培养ADSCs,观察第3代细胞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分化研究,流式分析细胞表面标记物,确立分离细胞为ADSCs。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O-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以Polybrene(8μg/m L)介导慢病毒转染AD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荧光表达优化转染复数,Western blot检测HO-1蛋白表达。设HO-1转染组(A组)、空载体转染组(B组)和未转染组(C组);MTT,流式分析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分别检测各组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情况。结果:分离获得的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CD29(+)、CD44(+)、CD90(+)、CD31(-)、CD45(-);经菌液PCR和Western blot鉴定HO-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与B、C组相比,A组具有较高的细胞活性(P<0.05),无血清培养基中较低的凋亡率(P<0.05),并增加细胞钙化基质形成的量(P<0.05)。结论:成功构建HO-1基因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大鼠ADSCs,HO-1基因转染入ADSCs后表达HO-1蛋白成功,HO-1转染后可以发挥对ADSCs促增殖、抗凋亡和促成骨分化的作用。
陈晓鹏胡永成方成张丽娟张荣信黄文敬
关键词:脂肪基质干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慢病毒载体成骨分化
血红素{1}1过表达对急性损伤肾脏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构建可高效表达血红素{1}1(HO-1)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HO-1过表达对移植BMSCs在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肾脏中存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基因转染技术获得HO-1-BMSCs和e GFP-BMSCs(空载体对照)。构建I/R诱导的AKI大鼠模型(I/R-AKI)并分别行BMSCs、e GFP-BMSCs和HO-1-BMSCs移植,移植3d后处死,检测大鼠肾功能及移植细胞在肾组织的分布。制作AKI的肾脏匀浆上清(AKI-KHS),体外干预培养的BMSCs、e GFP-BMSCs和HO-1-BMSCs,检测培养BMSCs的细胞凋亡、HO-1蛋白水平、氧化应激相关的活力及核因子κB(NF-κB)p65水平。结果:HO-1-BMSCs移植后,AKI大鼠肾脏中DAPI+细胞(BMSCs)比例最高,肾功能改善显著。经AKI-KHS干预后,培养BMSCs的TUNEL+细胞比例增加,HO-1过表达可显著逆转这一现象。AKI-KHS可诱导BMSCs细胞的HO-1表达增加,以HO-1-BMSCs/AKIKHS组升高最为显著,伴随着该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SOD)和谷胱甘肽过{1}(GSH-Px)水平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和黄嘌呤{1}(XOD)活力降低,细胞内NF-κB p65核移位细胞比例也显著降低。结论:HO-1过表达可增强BMSCs在AKI肾脏微环境中的存活,HO-1的抗氧化作用及其下游NF-κB活化抑制为其可能的机制,期待可以解决移植干细胞在损伤靶器官中存活率低下的问题。
刘楠梅王会玲韩国锋于秀峙田军胡伟锋张金元
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急性肾损伤核因子ΚB
血红素{1}1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成骨活性和募集能力的影响
目的:从大鼠腹股沟脂肪中提取培养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 ADSCs),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构建高表达血红素{1}1(Heme oxygenase1, HO-1)的慢病毒...
陈晓鹏
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1成骨活性脂肪基质干细胞骨组织工程
文献传递
microRNA-1254调控血红素{1}1表达的机制研究
microRNA主要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在胞浆中结合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使靶基因mRNA翻译抑制或者降解.在研究中,通过Target Scan数据库预测,发现miR-1254能够结合于血红素{1}1(HO-...
李成刚戚新明任进
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血红素{1}1启动子区功能性多态位点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血红素{1}1(HO-1)是诱导型血红素代谢限速,具有抗氧化与抗炎作用。该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影响HO-1蛋白的表达。本研究探讨HO-1启动子区联合STR-SNP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间的关联。方法毛细管电泳与Sanger测序分析171例冠心病及70例对照个体HO-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与SNP分型。分类树模型预测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与对照者的辨析能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多因素降维法分析多态性与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STR、SNP标记分类树模型对冠心病患者、对照个体的正确分类比例为71.0%(P〈0.001)。STR-SNP单体型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OR:1.890,95%CI:1.162-3.076,P=0.010),与吸烟存在交互作用(P=0.008)。STR-SNP与吸烟交互作用明显增加冠心病患病风险(OR:6.994,95%CI:3.428~14.272,P=0.001)。结论HO-1基因启动子区功能性 STR、SNP可作为冠心病易感风险评估的分子标记。
麦瑞琴张国红陈宋明
关键词:冠心病血红素氧化酶1多态性易感性

相关作者

汪洋
作品数:97被引量:308H指数:1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缺血 再灌注损伤 低氧高二氧化碳 病理生理学 再灌注
陈晓鹏
作品数:16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研究主题:骨组织工程 血红素氧化酶1 脂肪基质干细胞 ADSCS 多中心研究
徐和靖
作品数:24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缺血 HO-1 高铁血红素 血红素氧化酶-1 血红素氧化酶1
沈岳良
作品数:204被引量:592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缺血预处理 心律失常 心脏 缺血 白细胞介素-2
金锡御
作品数:371被引量:1,815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逼尿肌不稳定 尿动力学 逼尿肌 膀胱 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