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5篇“ 行星际扰动“的相关文章
- 电网GIC扰动与行星际扰动的关系研究
- 地磁感应电流(GIC)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若能提前预测GIC大小,可有效防范GIC对电网的危害。行星际扰动是GIC的空间天气驱动源,认识行星际扰动和GIC产生的关系是解决GIC预报的关键。针对这一课题,本文主要研...
- 杜冠男
- 关键词:行星际扰动地磁感应电流神经网络
- 文献传递
- 地磁感应电流水平与行星际扰动的关系分析
- 2013年
- 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简称GIC)取决于地磁场变化。地磁场变化受电离层、磁层和行星际等各空间的扰动变化所驱动。认识GIC与空间扰动参数的关系可尝试预测、预报GIC及其影响。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了1999—2005年间芬兰输气管线GIC数据与ACE卫星记录的行星际扰动参数(Bs,Ey,V,Pk,|B|,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参数与GIC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Pk和|B|是与GIC相关性最好的两个参数。在大磁暴GIC事件中V的相关度最高,特大磁暴GIC事件中Ey相关度最好。如果把GIC分成三个级别,即GIC≥10A,GIC≥20A,GIC≥30A,相关性最好的参数分别为Ey,Pk和|B|。统计GIC事件的行星际源发现,所有事件的行星际源中包含鞘层结构(SH)的比例高达82.8%,30A以上GIC的行星际源都包含有磁云结构(MC)。综合分析表明,预测GIC的影响可以考虑这些条件。
- 刘连光杜冠男王开让
- 关键词:地磁感应电流
- 行星际扰动和地磁活动对GEO相对论电子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1988—2010年小时平均的GOES卫星数据,对地球同步轨道(GEO)相对论电子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相对论电子通量(Fe)增强事件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利于相对论电子通量增强的太阳风和地磁活动条件.主要结论如下:(1)GEO相对论电子通量即使是峰值,也具有明显的地方时特性,最大电子通量出现在磁正午时.午/夜电子通量比率随着太阳风速度(Vsw)增加而增大;在Dst>-50nT时相对论电子具有规则的地方时变化.在太阳活动下降相,电子通量与各参数的相关性较好,与其相关性最好的Vsw、Kp指数以及三次根号下的太阳风密度(N)分别出现在电子通量前39~57h、57~80h和12~24h.(2)强(日平均电子通量峰值Femax≥104 pfu)相对论电子事件,在距离太阳活动谷年前两年左右和春秋分期间发生率最高,较弱(104>Femax≥103 pfu)事件无此特点;大部分强相对论电子事件中,电子通量在磁暴主相开始增加,较弱事件中则在恢复相开始回升.(3)太阳风密度变化对相对论电子事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电子通量在太阳风密度极大值后0~1天达到极小值,太阳风密度极小值后0~2天达到极大值.(4)90%以上相对论电子事件是在磁暴及高速太阳风的条件下发生的,与其伴随的行星际参数和地磁活动指数极值满足以下条件:Vswmax>516km/s,Dstmin<-31nT,Nmin<2.8cm-3,Nmax>14.1cm-3,Bzmin<-2.9nT,AEmax>698nT.(5)磁暴过程中,Dstmin后日平均电子通量大于103 pfu的发生概率为53%左右,强/弱相对论电子事件占总数比例分别为36%/64%左右,磁暴强度对其无影响.磁暴过程中的Vsw、N和AE指数大小对于能否引起相对论电子增强起着指示作用.
- 张晓芳刘俊吴耀平周率刘松涛
- 关键词:磁暴亚暴太阳风地球同步轨道
- 行星际扰动对地磁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第23太阳活动周中WIND和ACE资料,统计分析行星际扰动对不同水平地磁活动的影响,研究磁暴强度与不同行星际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①从长期来看,地磁活动指数Dst与太阳风速度的相关性最好,相关性在太阳活动谷年时最高;②多磁暴时序叠加结果证实了导致小、中、强磁暴开始的经验行星际南向磁场条件,磁暴过程中行星际磁场B_z分量、行星际晨昏向电场E_y和Akasofu函数ε的极值出现在Dst最小值前1—3小时之间。个例分析表明,大约90%的弱磁暴、80%的中级磁暴和70%的强磁暴与经验标准相符,引起磁暴的因子中B_z强度的贡献大于其持续时间。B_z<-25 nT是第23太阳活动周中产生大磁暴的充要条件;③磁暴强度与E_y、B_z、ε的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分别达-0.812、0.781和-0.743。E_y和ε与强磁暴相关性最好,B_z与磁暴的相关性随磁暴强度增加而增大。在所有参数中,强磁暴与E_y,大磁暴与B_z的相关性最好。弱磁暴强度与行星际参数的相关性很小。
- 张晓芳查石祥刘松涛魏雅利
- 关键词:磁暴DST指数太阳风行星际磁场
- 行星际扰动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研究
- 行星际扰动的传播、演化及其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一直都是空间天气学的前沿和热点。本文主要从观测数据入手,结合有关模型和数值模拟工具,重点研究了行星际激波和南向磁场结构这两种重要的行星际扰动现象对地球空间环境,特别是同步轨...
- 李晖
- 关键词:空间天气学行星际扰动地磁暴极隙区
- 文献传递
- 电离层暴及“行星际扰动-磁暴-电离层暴”的观测研究
- 电离层暴引起电离层分层混乱,常导致短波通讯中断,长波信号相位异常,严重干扰卫星通讯,影响导航精度,是危害极大的一种空间天气。对电离层暴和与之相联系的空间天气事件的研究,是整个空间天气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的研究分为三部分...
- 李正
- 关键词:电离层暴统计分析
- 文献传递
- 行星际扰动对地磁暴发展的影响研究
- 地磁暴是全球范围内的剧烈扰动,是空间天气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是日地能量耦合链中的重要一环。地磁扰动对天基、地基技术系统,特别是对卫星通讯、导航、电力系统、输油管道等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地磁暴的研究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佟亚男
- 关键词:行星际扰动地磁暴地磁扰动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
- 文献传递
- 行星际扰动与对地效应的统计分析和模式研究
- 太阳瞬变活动如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CME)和射电爆发等,以及冕洞太阳风高速流是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是造成行星际扰动及相应地磁扰动的主要原因,对日地空间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借助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张莹
- 关键词:行星际扰动磁暴
- 文献传递
- 行星际扰动和电流片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 日冕区的冕流结构或日球电流片是行星际空间中很特殊的结构,CME的爆发与日冕区的冕流结构密切相关。CME引起的行星际激波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都要受到日球电流片的重要影响。磁重联是发生在电流片内的重要物理过程,是磁场能量转化和...
- 黄福成
- 关键词:行星际扰动电流片磁重联
- 文献传递
- 行星际扰动与磁暴关系的统计研究
- 利用1998-2005年间ACE卫星观测的太阳风数据和相应时期的Dst.指数,针对不同级别的磁暴,分析了行星际参数(B2、Ey、V、Pk、|B|、ε’=VxB2zsin4(θ/2))与Dst指数的相关关系。行星际太阳风影...
- 赵明现
- 关键词:磁暴卫星观测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李晖

- 作品数:10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行星际扰动 目标图像 面光源 刷新 时间延迟积分
- 赵明现

- 作品数:12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 研究主题:太阳风 磁层 垂直廓线 磁暴 行星际扰动
- 叶占银

- 作品数:16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太阳风 数值模拟 日冕物质抛射 MHD方程组 磁流体力学
- 杜冠男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
- 研究主题:电网 GIC 行星际扰动 地磁感应电流 减灾防灾
- 汪学毅

- 作品数:32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航天器 太阳风 日冕 充电过程 行星际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