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24篇“ 表面共刺激分子“的相关文章
-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表面共刺激分子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 观察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机体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表面共刺激分子,并基于Nomogram预测模型探讨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200例M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标准化或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治疗前外周血Treg细胞(CD4^(+)CD25^(+)CD127^(-)、CD4^(+)CD25^(+)Foxp3^(+))、Treg表面共刺激分子(CTLA-4^(+)Treg、PD-1^(+)Treg、ICOS^(+)Treg)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分析Treg细胞与Treg表面共刺激分子、血清TGF-β1、IL-10水平的相关性,分析MDR-TB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及实验室指标构建预后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MDR-TB患者中,预后良好108例,预后不良92例。预后不良组年龄、治疗情况、吸烟、不规则治疗、治疗前空洞、二线抗结核治疗史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CD4^(+)CD25^(+)Foxp3^(+)、CTLA-4^(+)Treg、PD-1^(+)Treg、CD4^(+)CD25^(+)CD127^(-)、ICOS^(+)Treg细胞比例及血清TGF-β1、IL-10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DR-TB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CD4^(+)CD25^(+)CD127^(-)与血清TGF-β1水平及CTLA-4^(+)Treg、PD-1^(+)Treg、ICOS^(+)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治疗情况、吸烟、不规则治疗、治疗前空洞、二线抗结核治疗史均为MDR-TB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51、6.088、3.252、4.266、4.949、6.748,均P<0.05);根据Nomogram预测模型获得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概率,外部验证Nomogram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具有良好校准度。结论 MDR-TB患者预后转归受外周血CTLA-4^(+)Treg、PD-1^(+)Treg、CD4^(+)CD25^(+)Foxp3^(+)、ICOS^(+)Treg
- 王俊力杨铭欧利谌香明刘蔺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NOMOGRAM耐多药肺结核
- 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正常小鼠加用四神丸组(5g·kg^(-1))、模型组、四神丸组(5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和正常小鼠加用四神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大黄灌胃法建立脾肾阳虚型结肠炎小鼠模型。第15天按照相应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每天称小鼠体质量并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变化,采集新鲜的血液,提取血清,检测T3、T4、T指标;测定小鼠结肠重量、结肠长度、计算结肠和脾脏的质量指数;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CD40,CD24,CD135,CD107b,CD115,CCR6,CD172a,F4/80的表达;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内PI3K,Akt,P-Akt,mTOR,p-mTOR,Raptor,Ricto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组小鼠体质量增加,DAI评分下降,结肠重量,单位结肠长度,肠重指数降低,结肠长度恢复,结肠组织PI3K,Akt,P-Akt,mTOR,p-mTOR,Raptor,Rictor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24,CD135,CD107b,CD115,CCR6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CD172a,F4/8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四神丸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UC小鼠可能是与调节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水平有关。
- 刘素萍葛巍程绍民袁望圆赵海梅刘端勇王海燕左铮云
- 关键词:四神丸脾肾阳虚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
- 合并糖尿病的早发冠心病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CD4+CD28null T淋巴细胞及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合并糖尿病的早发冠心病(PCH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入选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入选者分为单纯早发冠心病组(28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早发冠心病组(2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8null T淋巴细胞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FN-γ及TNF-α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8null T淋巴细胞的数量、炎性因子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PCHD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null T淋巴细胞的数量[(7.72±5.21)%]高于单纯PCHD组患者[(4.43±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6,P<0.05);2型糖尿病合并PCHD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FN-γ[(2.37±1.33) pg/ml]及TNF-α水平[(2.82±1.18) pg/ml]均高于单纯PCHD组患者[(1.00±0.23)、(1.79±0.4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6、-4.255,P均<0.05)。单纯PCHD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2型糖尿病合并PCHD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χ^(2)=6.411,P<0.05);多支病变的PCHD患者血清IFN-γ[(2.01±1.12) pg/ml]、TNF-α水平[(2.55±1.25) pg/ml]高于单支病变的PCHD患者[(1.22±1.00)、(1.96±0.5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8、-2.146,P均<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PCHD患者较单纯P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增大,可能与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丢失及其导致的免疫性炎症有关。
- 操明吴晓芬阮磊张存泰
- 关键词:糖尿病早发冠心病T淋巴细胞炎症
- 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OX40L在血管炎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炎性疾病是存在于人类活动中的普遍性疾病,给人体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目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后密切相关。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就是一种...
- 赵艳芳
- 关键词:OX40L树突状细胞LPSDC2.4
- 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与HBV-DNA的关系及在HBV感染发展中尤其是重症化进程(如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浙江省青春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60例,乙肝肝硬化(LC)患者30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30例。CHB组又分为HBeAg阳性组30例,HBeAg阴性组30例。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_4和CD^+_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T淋巴细胞(CD^+_3),辅助T细胞(CD^+_4)和抑制T细胞(CD^+_8)百分比,PCR法检测各组HBV-DNA载量。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HBV感染者CD^+_4CTLA-4和CD^+_8CTLA-4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中CHB组CD^+_4CTLA-4、CD^+_8CTLA-4、CD^+_8PD1、CD^+_4Tim3和CD^+_8Tim3的表达均高于LC组和ACL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者CD^+_3、CD^+_4、CD^+_4/CD^+_8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CD^+_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CHB组CD^+_3,CD^+_4和CD^+_4/CD^+_8均高于LC组和ACLF组,CD^+_8的表达均低于LC组和ACLF组,CHB组HBV-DNA水平高于LC组和ACL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中HBeAg阳性组CD^+_4CTLA-4、CD^+_8CTLA-4、CD^+_3、CD^+_4和CD^+_4/CD^+_8的表达均低于HBeAg阴性组,CD^+_4PD1、CD^+_8PD1、CD^+_4Tim3、CD^+_8Tim3和CD^+_8的表达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V感染者HBV-DNA与CD^+_8PD-1,CD^+_8Tim3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CD^+_4CTLA-4,CD^+_8CTLA-4,CD^+_4Tim3,CD^+_4PD-1,CD^+_3,CD^+_4和CD^+_8不具有相关性(P>0.05)。与LC组比较,ACLF组患者CD^+_4 PD-1的表达水平升高,CD^+_8 CTLA-4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HBV感染发展尤其是重症化进展(如ACLF)相关联,对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判断具
- 孙凯凯黄春红王云云吴炜陈智
- 关键词:HBV感染共刺激分子T淋巴细胞亚群HBV-DNA
- 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目的: 通过检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在HBV感染发展中的作用及与HBV-DNA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6年10月至2...
- 孙凯凯
- 关键词: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
- 文献传递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作用探讨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细胞因子、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及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初治的105例非耐药肺结核(DS-TB)患者、45例MDR-TB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的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经荧光抗体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和CD4+CD25+CD127-Treg细胞比例,以及T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S-TB患者和MDR-TB患者外周血TGF-β1和IL-10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MDR-TB患者外周血TGF-β1和IL-10含量高于DS-TB患者(P<0.05)。MDR-TB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和CD4^+CD25^+CD127^-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5.24±1.18)%和(7.76±1.75)%,高于对照组和DS-TB患者(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性(R2=0.674,P<0.001)。另外,MDR-TB患者外周T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TLA-4、PD-1和ICOS表达量分别为(0.49±0.15)%、(4.13±1.27)%、(0.46±0.23)%,均高于对照组和DS-TB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TGF-β1(R^2=0.521,P<0.001)、CTLA-4+Treg细胞(R^2=0.434,P<0.001)、PD-1+Treg细胞(R2=0.436,P<0.001)、ICOS+Treg细胞(R^2=0.570,P<0.001)比例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呈正相关性。结论Treg细胞在肺结核患者特别是MDR-T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B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程度可能与Treg细胞水平有关,且MDR-TB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更严重。而T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TLA-4、PD-1、ICOS有望成为未来肺结核治疗的潜在靶标。
- 公维亮赵永华邵泓鑫
-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IL-10共刺激分子
- 缺氧和脂多糖促进小鼠树突状细胞自噬并增强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的表达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缺氧和脂多糖(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自噬发生及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小鼠DC,分为正常组、缺氧组、脂多糖(LPS)处理组、缺氧联合LPS处理组。各组分别处理24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水平;透射电镜观察LPS处理后DC自噬小体的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40、CD80的变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小鼠DC表面CD40、CD80的表达。结果缺氧及LPS均能诱导小鼠DC发生自噬,增加其表面CD40、CD80的表达。缺氧联合LPS处理后,小鼠DC自噬发生明显加强,自噬小体增多,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的表达增多。结论缺氧及LPS均能引起小鼠DC发生自噬并增加CD40、CD80的表达。
- 张洁石镜明李文华苗丽张敏
- 关键词:自噬共刺激分子CD40CD80
- 黄芪多糖对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对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美沙拉嗪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各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混合法建模,黄芪多糖灌胃给药7 d。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派尔集合淋巴结(PP结)、脾脏树突状细胞CD252 (OX40 L)、CD254 (RANK Ligand)、CD265 (RANK)、CD273 (B7-DC)、CD282 (TLR2)、TLR4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252、CD254、CD265、CD273、CD282、TLR4表达均显著升高(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上述分子表达均显著下降(P <0. 05,P <0. 01)。结论黄芪多糖可调节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
- 鹿秀云岳海洋刘億刘雪珂刘端勇黄小英赵海梅
- 关键词:黄芪多糖结肠炎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
- 弹性蛋白肽对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弹性蛋白肽(EP)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增殖分化为未成熟mD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EP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EP组加入终浓度为1mg/L EP。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qPCR技术检测m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浓度。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EP组CD80和CD8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05±2.49)%、(50.05±3.90)%,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2.38±5.21)%、(19.33±5.80)%(P<0.05)。EP组CD80和CD86mRNA相对表达量及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GF-β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EP可促进小鼠mDCs的活化及相关促炎因子的释放。
- 马婷婷谭彩梅许海光唐艳萍张慧张建全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
相关作者
- 刘端勇

- 作品数:239被引量:1,216H指数:19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 四神丸 小鼠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钱桂生

- 作品数:1,136被引量:6,935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脂多糖 肺损伤 哮喘
- 曾维宏

- 作品数:13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天疱疮 活化状态 表面共刺激分子 CD4+T细胞 活动期
- 刘芝翠

- 作品数:23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天疱疮 CD4+T细胞 外周血 活化状态 滤泡辅助性T细胞
- 赵海梅

- 作品数:180被引量:1,037H指数:18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 四神丸 小鼠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