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 篇“ 被动电磁装甲 “的相关文章
多层板被动 电磁 装甲 结构电路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在装甲 总厚度一定的前提下提出了多层板结构装甲 模型并得到了等效电路,通过对多层板结构被动 电磁 装甲 进行了电感计算,分析了装甲 板层数、射流电阻及装甲 板电感对被动 电磁 装甲 脉冲放电电流的影响,证明了装甲 板层数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脉冲电流对聚能射流破坏作用。 齐文达 向红军 孔庆奕 容烨关键词:被动电磁装甲 聚能射流 脉冲电流 电感计算 装甲 结构对被动 电磁 装甲 防护射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实现被动 电磁 装甲 对射流产生更加充分的破坏作用,减小装甲 结构设计对射流参数的依赖性,提出了多层板结构被动 电磁 装甲 。通过对多层板装甲 等效电路的分析可知,在射流电阻占系统电阻主导的情况下,随着装甲 板层数的增加,通过射流和装甲 板的脉冲电流将大大提高。同时对多层装甲 板电感计算可知,多层装甲 板能够有效减小系统电感。通过对射流在多层装甲 板间运动规律的分析,建立了脉冲电流对射流作用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可知多层装甲 板结构能有效减小射流头部和尾部的有效侵彻长度,并增加脉冲电流对射流的作用时间。 齐文达 雷彬 向红军 孟学平关键词:被动电磁装甲 聚能射流 等效电路 脉冲电流 被动 电磁 装甲 对射流产生横向偏移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提高被动 电磁 装甲 对聚能射流的防护性能,对被动 电磁 装甲 对射流的横向偏移作用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扭曲和装甲 结构两个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射流的变形进行了仿真,最后进行了静态模拟试验与破甲试验,利用直径1 mm铜丝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射流的弯曲不稳定性和电磁 装甲 产生的横向电磁 力都能造成射流产生横向偏移;铜丝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充电电压的升高,铜丝横向弯曲越来越严重,当电压升高到5 k V、峰值电流为40 k A时,铜丝出现了断裂;利用破甲弹进行的静破甲试验结果表明,当充电电压升高至2 170 V、峰值电流为50 k A时,射流由于受到横向电磁 力作用,后装甲 板上射流飞溅的痕迹向一侧发生了偏移。模拟与破甲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随充电电压和峰值电流的升高,被动 电磁 装甲 能够使射流产生更大的横向偏移作用,从而降低射流对装甲 的侵彻能力。 齐文达 雷彬 卢聘关键词:电装甲 聚能射流 脉冲电流 被动 电磁 装甲 对铜射流破坏作用仿真与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实现被动 电磁 装甲 对射流的防护作用,分别对轴向脉冲电流对射流的颈缩、扭曲作用及装甲 板对射流产生的横向电磁 力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考虑脉冲电流趋肤效应和射流为率相关弹塑性模型的前提下,利用ANSYS对这三种作用机理进行了电磁 结构耦合仿真,分别得到了电流密度、磁感应强度、电磁 力在射流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射流的最终变形。最后针对三种作用机理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了被动 电磁 装甲 能够对射流产生破坏作用,在静破甲试验中,当充电电压为5 k V左右,峰值电流为150 k A时,直径为39.2 mm的破甲弹产生的射流侵彻深度降低了8.6%。 齐文达 雷彬 向红军 苑希超关键词:被动电磁装甲 脉冲电流 射流 趋肤效应 被动 电磁 装甲 对斜侵彻射流横向电磁 力的仿真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分析聚能金属射流斜侵彻被动 电磁 装甲 时脉冲大电流对其产生的横向电磁 力,建立了聚能金属射流斜侵彻装甲 板的几何模型,给出了内、外装甲 板上局部坐标系与空间坐标系的转换关系;运用电流丝法建立了装甲 板在局部坐标系下的电流丝方程,进而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建立了磁感应强度计算模型和金属射流瞬态受力模型。运用Matlab对所建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金属射流垂直侵彻状态下,横向电磁 力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情况与Appelgren的实验结果十分吻合;在金属射流斜侵彻状态下,横向电磁 力主要来自于沿电流方向与射流成锐角的装甲 板上的电流,电磁 力方向垂直于射流且沿射流呈螺旋状改变。 曹延杰 黄咏芳 向红军 孙玺菁关键词:被动电磁装甲 聚能射流 磁感应强度 被动 电磁 装甲 不同接线柱位置对金属射流电磁 力的影响2015年 金属射流在脉冲大电流作用下的稳定性是影响被动 电磁 装甲 作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理论分析被动 电磁 装甲 对金属射流的作用机理,构建2种不同接线柱位置的被动 电磁 装甲 和金属射流的电磁 仿真模型.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静态情况下金属射流的电流分布特性、金属射流整体受力及典型位置的受力情况.研究表明,在不考虑射流速度时,接线柱在金属板对角情况的箍缩效果较为明显,而接线柱在金属板的同侧时,其横向扰动效果较为明显.要实现被动 电磁 装甲 对金属射流的有效扰动和破坏,还需对金属板接线端子的位置进行参数优化. 向红军 邢彦昌 苑希超关键词:被动电磁装甲 横向力 数值仿真 被动 电磁 装甲 对聚能射流的电-热作用耦合分析2015年 为提高被动 电磁 装甲 防护效果,研究了被动 电磁 装甲 的电-热作用机理,建立了被动 电磁 装甲 对均匀拉伸聚能射流的电-热作用耦合分析模型,进行了静态铜杆和运动射流温度场分布的数值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了耦合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运动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射流侵彻被动 电磁 装甲 时,射流的熔化开始于速度为5.8 km/s左右的射流中部,而气化和电爆炸现象发生在速度小于4.5 km/s的射流尾部。分析结果也为被动 电磁 装甲 的优化提供了研究基础。 苑希超 雷彬 李治源 陈少辉关键词:被动电磁装甲 温度场 被动 电磁 装甲 对金属射流的电流作用特性被引量:9 2014年 为进一步明确被动 电磁 装甲 防护机理,对金属射流的电流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等效电路模型基础上,分析了脉冲电流的时频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频域分析的脉冲电流趋肤效应分析方法。得到了射流内不同时刻的电流密度分布计算方法,研究了放电过程中电流趋肤深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与仿真分析结果的比较,给出了计算误差,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最后,根据作用时间模型分析了射流微元所受电流作用的特性。结果表明,脉冲电流具有较宽的频域分布,其电流密度分布不同于单一频率的时谐电流,并非所有时刻电流密度都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脉冲下降沿会出现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小于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而脉冲电流对金属射流的作用主要集中在速度小于4km/s的射流尾部,而且越靠近表面的单元受到的作用强度越大。上述研究为被动 电磁 装甲 的优化提供了研究基础。 苑希超 雷彬 李治源 陈少辉关键词:脉冲电流 趋肤效应 频域分析 被动电磁装甲 电流密度 被动 电磁 装甲 对金属射流欧姆加热作用的分析2014年 为探究被动 电磁 装甲 系统对金属射流的防护机理,建立了被动 电磁 装甲 系统对金属射流作用的等效电路模型.结合虚拟源点理论,建立了不同速度金属射流微元穿过被动 电磁 装甲 板后的比作用量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金属射流微元比作用量进行了数值分析,获得了金属射流微元的比作用量随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金属射流受到欧姆加热作用的影响后,积累的比作用量大于汽化所需要的值;当被动 电磁 装甲 系统初始储能达到一定值时,能使穿过电磁 装甲 板的金属射流发生电爆炸. 卢聘 李治源 苑希超 齐文达 陈少辉关键词:被动电磁装甲 被动 电磁 装甲 电路特性的模拟试验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分析被动 电磁 装甲 和金属射流相互作用的机理,建立了被动 电磁 装甲 系统的电路模型,设计了研究被动 电磁 装甲 防护机理的试验装置,对多组金属导体进行了模拟金属射流的电爆炸试验,分析了脉冲电源的参数对金属导体的电爆炸时间和电流波形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金属导体的电爆炸理论应用于被动 电磁 装甲 对射流的防护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卢聘 李治源 苑希超 齐文达 陈少辉关键词:被动电磁装甲
相关作者
李治源 作品数:146 被引量:480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 研究主题:电磁发射 被动电磁装甲 电枢 仿真 轨道炮 雷彬 作品数:144 被引量:599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 研究主题:电磁轨道炮 轨道炮 电磁发射 驱动线圈 被动电磁装甲 陈少辉 作品数:16 被引量:46 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被动电磁装甲 破甲弹 聚能射流 脉冲电流 侵彻 苑希超 作品数:21 被引量:63 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 研究主题:被动电磁装甲 脉冲电流 趋肤效应 漏磁检测 漏磁 向红军 作品数:82 被引量:328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 研究主题:轨道炮 电磁发射 被动电磁装甲 电磁轨道炮 电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