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7篇“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的相关文章
弹性假黄瘤合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例
2024年
患者男,49岁。因右眼反复发作性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于2020年6月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患者近6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右眼发作性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平均每月发作3~4次,每次发作持续约0.5 h后自行缓解,就诊前1 d再次发作,到当地医院眼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眼部和神经系统症状,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8。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2、14.8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当地医院眼底检查,右眼鼻上视网膜动脉呈白线状(图1A)。我院眼底检查,右眼鼻上及颞下视网膜动脉略纤细,未见血管白线,右眼鼻上及黄斑区偏下方视网膜轻度发白;双眼视盘周围环绕不规则棕褐色条纹,并呈放射状向周边视网膜延伸;左眼后极部较多黄白色颗粒样病灶(图1B,1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右眼视盘周围放射状斑驳样荧光条纹,视网膜动脉充盈略延迟,视盘边缘可见视网膜分支动脉与睫状后动脉之间两条吻合支(图1D)。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右眼黄斑旁中心视网膜内核层局限性条带状中强反射(图1E)。
吴婵卞爱玲卞爱玲戴荣平
关键词:弹性假黄瘤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病例报告
静脉溶栓治疗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例
2023年
84岁女性,因“右眼突然无痛性视物不见8 h”入院。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为颞侧手动、鼻侧光感,左眼为0.25;右眼视盘颞上方视网膜可疑轻度灰白色水肿,双眼视网膜动脉血管偏细;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提示右眼黄斑处内层视网膜水肿;彩超提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较正常下降,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右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入院诊断:右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经过争分夺秒的常规抢救治疗,右眼BCVA仅提高到颞侧眼前指数、鼻侧手动。经过全面评估及有效沟通,请神经内科和介入科会诊,排除禁忌证后,在距离发病15.7 h时,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密切观察,无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效果:溶栓85 h后,右眼BCVA提高至1.0^(-3),随后保持稳定。讨论体会:对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在全面评估病情、排除禁忌证后,可以考虑多学科联合会诊制订规范的溶栓治疗策略。
李美丽秦敬翠张正培刘亚鲁季苏娟管莉娜李甦雁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阻塞静脉溶栓
魏伟治疗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验案
2022年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是临床少见的眼科急症、危症,该文分析魏伟教授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例的治疗过程,以期为中医药诊治该病提供新思路。
徐维诚魏伟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暴盲补阳还五汤
胚胎移植术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例
2021年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BRAO)是一种发生于视网膜分支动脉,导致阻塞动脉供应的视网膜急性缺血、相应视野缺损的病变,其视网膜功能损害严重,需尽早治疗,多因栓塞、血管痉挛、视网膜血管炎症或血液的高凝状态引起。近年来文献[1-2]报道有发生于大动脉炎、妊娠高血压或剖宫产后的BRAO。现报告1例试管婴儿治疗前检查正常,在胚胎移植术后发生BRAO的病例。
常永业石慧君张铭连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阻塞胚胎移植病例报告
青年性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合并烟雾病一例
2021年
患者女,23岁因右眼视物不清8 d,于2017年10月16日到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眼部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手动/50 cm,左眼视力0.8,矫正均不能提高。右眼、左眼眼压均为15.88 mm Hg(1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淡红,视网膜静脉纡曲;右眼颞下方视网膜动脉细,其周围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图1)。
李雅琳王莉菲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闭塞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病例报告
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栓塞手术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一例
2021年
患者女,32岁。因突发头痛于2018年8月20日就诊于外院神经外科。颅脑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图1)。于2018年8月2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支架辅助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栓塞手术,使动脉瘤完全栓塞(图2)。患者全身麻醉苏醒后发现右眼上方视物遮挡,于2018年8月30日转入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否认药物、毒物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1.0。右眼眼压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1 mmHg。双眼眼球运动、眼位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雷涛王润生姜媛张博安金金郑云娟伍玉洁王勇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闭塞颅内动脉瘤病例报告
补阳还五汤联合“韦氏三联九针”治疗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3则被引量:2
2021年
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起病急骤,视力丧失迅速,一经损害,则难恢复,应积极进行抢救治疗。临床可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BRAO)、视网膜睫状动脉阻塞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微动脉阻塞。研究[1]表明,在急性动脉阻塞病例中,CRAO约占57%,发病率约为1/10000,BRAO占38%,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占5%。本研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3例BRAO患者,以益气养血、活络明目为治则,方药以补阳还五汤进行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郑敏宫晓红夏燕婷韦企平谢俪君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补阳还五汤针灸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治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1年
我院收治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病人1例,给予抗凝及扩血管治疗后,病人视网膜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视力及视野部分恢复,预后较好。认为对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病人使用抗凝及扩血管治疗是必要且有效的方法。
窦智智贾风娇梁宏达罗文娟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闭塞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患眼黄斑区拱环完整度及毛细血管密度测量结果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O)患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及拱环完整度的变化。方法36例确诊为BRAO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及OCTA检查。观察患者OCTA测量结果;比较患眼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拱环存留度;比较患眼与对侧健康眼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比较就诊与6个月随访LogMAR BCVA;观察预后视力;比较患眼浅层及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下降程度及黄斑区拱环缺损度。结果36例(36只患眼)患者均诊断为视网膜颞侧分支动脉阻塞,26例(72.2%)为颞上分支阻塞,10例(27.8%)为颞下分支阻塞。12例(33.3%)患者眼底检查发现动脉栓子。6个月随访LogMAR BCVA低于就诊LogMAR 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52.8%)患者视力提高,11例(30.6%)未见明显变化,6例(16.7%)视力下降。患眼浅层视网膜黄斑区拱环存留度(199.97±12.36)°高于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拱环的(119.08±1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47.18±3.65)%、(51.76±5.32)%,均低于对侧健康眼的(53.06±4.21)%、(59.25±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下降程度(7.49±2.45)%、黄斑区拱环缺损度(240.92±23.22)°均高于浅层视网膜的(5.88±2.25)%、(160.03±12.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O是眼科急诊疾病,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OCTA为无创性检查,在疾病初期不仅可以准确显示视网膜动脉受阻部位及范围以明确诊断,对黄斑视网膜拱环破坏情况及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程度的客观、定量测量,亦能够评估视力预后。
温良张继祥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多光谱成像诊断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例被引量:1
2020年
多光谱眼底成像检查可以敏感地发现视网膜栓子,有助于诊断视网膜中央/分支动脉阻塞,还能发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从而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控制心脑血管意外发生。该检查也适合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人群中推广,从而实现提前对心脑血管意外的早期预防。
张淼冬雪川
关键词:视网膜心脑血管

相关作者

朱伟芳
作品数:93被引量:188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网络 视网膜 医学图像分割 解码模块 脉络膜
陈新建
作品数:159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视网膜 网络 脉络膜 图像分割方法 图像
刘文舟
作品数:70被引量:221H指数:9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多焦视网膜电图 家猫 视网膜电图 电针 糖尿病
陈浩宇
作品数:10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三维图 视网膜 K近邻 眼科疾病 边缘检测算法
郭静云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后验概率 拉平 图割 搜索算法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