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2篇“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相关文章
一种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免疫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突变体,包括CDK磷酸化位点突变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1突变体多肽、CDK磷酸化位点突变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1...
吕贯廷何小艳
围妊娠期小鼠胰岛细胞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表达及其与β细胞扩增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围妊娠期小鼠胰岛细胞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妊娠期胰岛13细胞扩增的关系。方法将适合繁衍的6-8周龄体重20-25g的C57BL/6小鼠合笼配繁,检测阴栓形成,留取未孕(NP)、孕14.5d(P14.5)、孕18.5d(P18.5)、产后4d(AP4)、产后8d(AP8)等围妊娠期天数的小鼠。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小鼠胰岛,Westernblot法检测Rb、磷酸化Rb(p-Rb)及转录因子E2F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Rb和p-Rb的分布。配繁胰腺特异性Rh基因敲除小鼠,留取NP、P14.5和P18.5的小鼠。以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小鼠P14.5时的糖耐量变化。体内及体外试验检测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免疫组化法检测基因敲除小鼠胰岛B细胞量、数目及面积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Ki67阳性β细胞比例变化。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小鼠胰岛细胞RI)、p-Rb和E2F1在妊娠期表达显著升高,高峰出现在P14.5,表达量分别为NP组的2.16、2.96和2.09倍(£=9.31、24.23、8.31,均P〈0.叭),均于分娩后逐渐恢复至孕前水平;Rb主要表达于胞核,而p-Rh主要表达于胞浆。(2)NP时基因敲除小鼠糖耐量优于野生型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降低[(1343±19)比(1511±16)mmol·L^-1·min^-1,t=10.48,P〈0.01];P14.5d时基因敲除鼠糖耐量仍优于野生型孕鼠,AUC显著降低[(1073±117)比(1359±101)mmol·L^-1·rain^-1,t=3.71,P〈0.01];P14.5d时,基因敲除孕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在2rain和30rain时显著高于野生型孕鼠[分别为(0.69±0.10)比(0.55±0.10)ng/ml、(0.46±0.08)比(0.36±0.08)ng/ml,t=2.40、2.30,均P〈0.051,体外葡萄糖刺激下基因敲除孕鼠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也高于野生型孕鼠[低糖和高糖状态下分别为(233±48)比(93±
赵馨徐一力吴亚章辉石厚霞刘翠萍祝辉武晓泓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胰岛
瘢痕疙瘩患者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第8外显子A(8)和A(9)位点突变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瘢痕疙瘩患者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RIZ)第8外显子A(8)和A(9)位点突变情况。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瘢痕疙瘩患者19例。采集患者瘢痕疙瘩组织3~5g、外周静脉血3mL,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并测定浓度,PCR法扩增获取RIZ第8外显子A(8)和A(9)位点片段,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大小,柱层析法纯化后进行DNA测序,寻找A(8)和A(9)位点片段突变,并判定突变种类和类型,对比瘢痕疙瘩组织和外周静脉血的基因突变是否一致。对数据行McNemar检验。结果提取的瘢痕疙瘩组织和外周静脉血DNA质量浓度分别为0.54、0.37μg/μL,均〉0.10μg/μL;瘢痕疙瘩组织和外周静脉血RIZ第8外显子A(8)位点片段DNA的PCR产物大小分别为235、238bp,A(9)位点分别为242、244bp,与所设计DNA片段大小基本一致;瘢痕疙瘩组织和外周静脉血RIZ第8外显子A(8)位点片段DNA的PCR产物纯度分别为1.81、1.75,A(9)位点分别为1.82、1.78,均〉1.50。18例患者瘢痕疙瘩组织RIZ第8外显子A(8)位点发生突变,共6种基因突变,包括4种点突变、2种移码突变;9例患者瘢痕疙瘩组织RIZ第8外显子A(9)位点发生突变,共9种基因突变,包括7种点突变、2种移码突变。无一例患者外周静脉血RIZ第8外显子A(8)、A(9)位点发生突变。与外周静脉血比较,患者瘢痕疙瘩组织RIZ第8外显子A(8)和A(9)位点的突变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06、7.11,P〈0.05)。结论患者瘢痕疙瘩RIZ第8外显子A(8)和A(9)位点发生点突变和移码突变,这可能与瘢痕疙瘩的发生有关。
付记乐张刚梁杰梅雪策
关键词:瘢痕疙瘩DNA突变分析测序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RIZ1/RIZ2表达失衡调控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中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RIZl/RIZ2)表达失衡对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RIZl及RIZl+RIZ2mRNA表达水平,选取前期实验中RIZl基因表达缺失的食管鳞癌细胞株ECl09,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实验组转染pcDNA3.1(+)/RIZl,对照组转染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eal—time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RIZl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验证转染效率,转染成功后Real—timePCR法检测RIZl+RIZ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食管鳞癌细胞的凋亡。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RIZl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和28.1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57.758,P=0.ooo),而两者间RIZl+RIZ2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和1.08±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一1.180,P=0.249),食管鳞癌细胞株ECl09转染RIZl成功后,与对照组比较,RIZl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3±1.94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11.308,P=0.000),RIZl+RIZ2mRNA的表达水平未见变化,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08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1,P=0.592),转染RIZl后食管鳞癌细胞株ECl09凋亡率升高,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97±2.33)%和(38.29±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4.560,P=0.010)。结论食管鳞癌中存在RIZl/RIZ2的表达失衡,这种表达失衡有可能引发细胞凋亡,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崔元涛董尚文王元国张鹏
关键词:食管癌
人乳头病毒16及其变异体感染者宫颈E6、P53、E7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表达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 探讨E6、E7、P53、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表达变化在HPV16单一型持续感染者宫颈病变早期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宫颈疾病患者档案中登记的HPV16单一型持续阳性,但病理学正常的患者140例,行DNA序列分析检测HPV16变异体,按照是否存在变异体分为HPV16变异体组(变异体组)和HPV16非变异体组(非变异体组),随访1年对HPV16阳性者复测变异体,对同一变异体持续阳性或非变异体持续阳性者同时行宫颈活检,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组织E6、E7、P53和pRb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得到同一变异体持续感染53例,非变异体持续感染51例,最终得到完整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各50例.变异体组21例进展为CIN,非变异体组19例进展为C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6,P>0.05).50例变异体持续感染患者中,34例(68.00%)的HPV16变异体属亚洲原型(As.P),3例(6.00%)属欧洲原型(EP),4例(8.00%)属亚洲变异休,7例(14.00%)属欧洲变异体,1例(2.00%)属非洲1变异体(Af1).E7在变异体组与非变异体组CIN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81.00%和84.21%,均高于慢性宫颈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0和19.090,P<0.01);而pRb在两组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中阳性率为82.76%和80.65%,高于CIN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2和4.402,P<0.05).结论 在宫颈病变早期,E7可能更早参与了其发生和进展,E7表达上升且pRb表达下降对HPV持续感染患者早期宫颈病变进展可能起一定预测作用.但E6、E7、P53和pRb表达在宫颈病变进展早期变异体与非变异体感染患者间并无差异.
陶萍萍杨宾烈张爱陆宇萍孙丽艳王宇华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6变异体E6E7P53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1的表达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1(RIZ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MDS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MDS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中RIZ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RIZ1表达与MD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和MDS组受试者PBMC中RIZ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73±0.41和0.47±0.18,MDS组患者PBMC中RIZ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MDS组受试者PBMC中RIZ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32±0.36和0.35±0.22,MDS组患者PBMC中RIZ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IZ1蛋白表达与MDS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无关(P>0.05),而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及染色体核型有关(P<0.05)。结论 RIZ1在MDS患者PBMC中呈低水平表达,并与患者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WHO分型及染色体核型显著相关,这为MDS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韩效林李敬东王婉玲杨翠郜振兴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磷酸激酶2A亚基外显子基因突变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激酶2A亚基(PPP2R3A)基因外显子序列突变与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关系。方法:选择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15例(病例组)及正常的对照30例(对照组),以病理蜡块组织和外周血基因组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PPP2R3A基因的外显子,并将PCR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PPP2R3A基因正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病例组在PPP2R3A基因的1001bp外显子序列中发现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即rs34629706和rs144802055。rs34629706亦在对照组中出现。rs144802055仅出现于病例组中。结论:PPP2R3A基因SNPs位点rs34629706与RB的发病无关。rs144802055位点与RB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王慧李永蓉纪风涛王志敏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异常表达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患者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36例喉部疾病手术患者,包括LSCC(LSCC组)、声带息肉(息肉组)和癌前病变(癌前组)各12例,各组均于手术后取病变组织,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pRb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各组两指标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息肉组比较,癌前组pRb表达水平降低(P<0.01),Cyclin D1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癌前组比较,LSCC组pRb水平更低(P<0.01),Cyclin D1水平更高(P<0.01)。三组pRb与Cyclin D1蛋白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4、-0.83和-0.92,P均<0.01)。结论:LSCC的发生和发展与pRb表达降低和Cyclin D1表达增加有关。
曾汉荣杨虹女李文星涂兴李志华孔维佳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CYCLED1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基因在喉癌研究中的进展
目的: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多基因(如Rb、C-MYC、MDM2、PTEN等喉癌相关基因)、多条通路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Rb基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肿抑癌基因,主要通过调控细...
包小敏
关键词:喉肿瘤肿瘤抑癌基因肿瘤侵袭转移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基因在喉癌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其发生和发展是多基因(如Rb、C—MYC、MDM2、PTEN等喉癌相关基因)、多通路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protein,Rb)基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肿抑癌基因,主要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发挥抑癌作用。随着对Rb基因在肿中研究的深入,发现Rb基因与喉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而喉癌局部复发或转移决定了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对Rb基因在喉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综述,以期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包小敏陈华娇李兵
关键词:喉肿瘤

相关作者

岳辉
作品数:64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癌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P57 LST KIP1
洪英洽
作品数:6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前列腺癌细胞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胞外段
麻树人
作品数:228被引量:1,266H指数:17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内镜治疗 胆总管结石 ERCP 胰胆管造影术
沈立松
作品数:275被引量:1,19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流式细胞术 调节性T细胞 FOXP3 儿童
余增丽
作品数:76被引量:333H指数:1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锌 环境雌激素 全反式视黄酸 玉米赤霉烯酮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