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11 篇“ 视网膜细胞瘤 “的相关文章
circROBO1上调KLF5促进视网膜 细胞 瘤 侵袭的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circROBO1通过上调KLF5促进视网膜 Y79细胞 侵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RNase R酶消化及qRT-PCR实验检测环状RNA circROBO1在视网膜 Y79细胞 中的结构稳定性;分别提取视网膜 Y79细胞 的胞质及胞核RNA,进行circROBO1的亚细胞 定位分析;采用siRNA沉默视网膜 Y79细胞 中circROBO1的表达,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 侵袭与迁移实验检测circROBO1对Y79细胞 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CircInteractome及TargetScan在线软件分别预测circROBO1与下游miRNA及miRNA与下游靶基因KLF5的靶向结合位点,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两者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siRNA沉默Y79细胞 中circROBO1的表达后对KLF5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未经RNase R酶处理的对照组相比,circROBO1的相对表达量在RNase R酶处理后并无显著变化;而线性ROBO1的相对表达量在经RNase R酶处理后,则显著降低(t=16.18,P<0.05);circROBO1在细胞 质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细胞 核(t=13.04, P<0.05);与转染si-control的对照组相比,si-circROBO1组视网膜 Y79细胞 的迁移率、Transwell细胞 侵袭与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t=22.54,P<0.05);circROBO1可靶向吸附miR-885-5p、miR-885-5p与KLF5之间存在靶向结合位点(t=11.39,P<0.05);与si-control组相比,si-circROBO1组的KLF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17.26,P<0.05)。结论:circROBO1通过上调KLF5促进视网膜 Y79细胞 瘤 侵袭。 刘越峰 张志伟 李欣 罗卫民视网膜 细胞 瘤 临床特征分析2021年 目的:分析视网膜 细胞 瘤 眼底表现等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例(12只眼)临床确诊为视网膜 细胞 瘤 患者,整理记录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及分析瘤 体大小、位置,眼底表现,退化类型等。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确诊年龄5~39岁,中位数为14岁;单眼发病8例,累及双眼2例。最常见首发症状为斜视4例,其余为视力差、眼前黑影或遮挡、体检发现异常。瘤 体平均最大基底径为5.70 mm(范围2.69~8.69 mm),平均厚度为2.28 mm(范围0.61~3.76 mm)。12只眼均为单灶瘤 体,后极部瘤 体5个,中周部瘤 体5个,周边部瘤 体2个。眼底表现:10个瘤 体为半透明视网膜 占位病变,11个瘤 体内含有钙化团,12个瘤 体周围均伴边界明显的视网膜 色素上皮改变,6个瘤 体伴脉络膜萎缩改变。退化类型:1型瘤 体2个,2型瘤 体1个,3型瘤 体9个,无4型瘤 体。1例患者对侧眼合并视网膜 母细胞 瘤 ,基因检测提示RB1基因突变。平均随访28.7个月,所有患者瘤 体均稳定,无恶性转化表现。结论:视网膜 细胞 瘤 是临床较少见的良性视网膜 肿瘤 ,具有半透明视网膜 占位病变等特征性眼底表现,应予以定期随访。 伊秀倩 钱江 郭洁 薛康关键词:视网膜肿瘤 基因检测 随访研究 视网膜细胞瘤 眼动脉灌注化疗在眼内晚期成视网膜 细胞 瘤 化学减容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经导管眼动脉灌注化疗(IAC)为主体的化学减容治疗在眼内晚期成视网膜 细胞 瘤 (D/E期)患儿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短期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以IAC为主体进行化疗减容的眼内晚期成视网膜 细胞 瘤 患儿102例,详细记录患儿性别、年龄、肿瘤 分期、IAC途径(颈内动脉-眼动脉/颈外动脉-脑膜中动脉)、先后治疗经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102例眼内晚期成视网膜 细胞 瘤 患儿中单眼86例,双眼16例。共纳入研究106只患眼,合计D期68例,E期38例。共进行IAC治疗337眼次,总保眼率达84.9%,其中D期为85.3%,E期为84.2%。IAC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眼睑肿胀2例、上睑下垂4例、额部红斑6例,玻璃体积血4例,视网膜 脱离加重1例,眼球略内陷2例;此外,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2例需要进行注射白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治疗;6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次数2~5次/d。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仅6例复发(D期4例,E期2例),其中1例经过局部治疗后稳定,1例再次行IAC后稳定,4例进行眼球摘除。结论眼动脉灌注化疗术为主体治疗的化学减容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儿保眼率,缩短成视网膜 细胞 瘤 患儿治疗周期,降低患儿不良反应。 王亮 韩明磊 吴长华 王长凤 宋丹 李静 赵军阳 郭磊关键词:成视网膜细胞瘤 66例晚期黑色素瘤 患者组织中磷酸化成视网膜 细胞 瘤 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评价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晚期黑色素瘤 组织中磷酸化成视网膜 细胞 瘤 蛋白(phosphorylated retinoblastoma,p-Rb)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至2014年在北京大学肿瘤 医院肾癌黑色素瘤 科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6例晚期黑色素瘤 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原发灶肿瘤 组织中p-Rb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期等临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晚期黑色素瘤 组织中p-Rb的阳性表达率为57.6%(38/66)。非肢端的皮肤型、肢端型及黏膜型的p-Rb阳性率分别为73.7%(14/19)、63.0%(17/27)和35.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Rb在不同基因突变亚组中的阳性率亦不同,BRAF突变组为83.3%(5/6),C-KIT突变组为100.0%(2/2),N-RAS突变组为100.0%(9/9),PDGFRA突变组为50.0%(1/2),2个基因突变组为50.0%(1/2),基因野生型为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Rb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分期、溃疡、血清LDH水平无相关性(P>0.05)。p-Rb阳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较阴性患者略短(30.0 vs 39.2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5)。结论:超过半数的晚期黑色素瘤 组织中有p-Rb的阳性表达,非肢端的皮肤型中p-Rb阳性率高于肢端型、黏膜型,且携带c-KIT和N-RAS突变的患者黑色素瘤 组织中p-Rb阳性率较高。 邓园欣 孔燕 毛丽丽 斯璐 郭军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 磷酸化 预后 miR-204过表达抑制成视网膜 细胞 瘤 细胞 的增殖与侵袭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miR-204对成视网膜 细胞 瘤 (retinoblastoma,RB)细胞 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RB细胞 系Y79、SO-RB50、HXO-Rb44和人正常视网膜 色素上皮细胞 系h TERT RPE-1中miR-204的表达水平。将Y79细胞 系分成阴性对照组和miR-204组,分别应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NC-mimics和miR-204 mimics,CCK-8增殖实验检测miR-204表达对Y79细胞 增殖的影响,细胞 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miR-204对Y79细胞 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应用生物学信息法预测miR-204的可能作用靶基因,应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204对靶基因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2,HMGA2)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iR-204在RB细胞 系Y79、SO-RB50、HXO-Rb44中的表达较人正常视网膜 色素上皮细胞 系h TERT RPE-1明显降低(P<0.01)。转染miR-204 mimics后,Y79细胞 中miR-204表达明显升高(P<0.01)、细胞 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1)、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miR-204的靶基因HMGA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miR-204在RB细胞 系中低表达,过表达miR-204能够抑制RB细胞 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A2基因的表达有关。 王建民 张加宾 刘杰慧 高鹏关键词:成视网膜细胞瘤 增殖 迁移 成视网膜 细胞 瘤 结合蛋白4在HIV-1潜伏细胞 中的作用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成视网膜 细胞 瘤 结合蛋白4(retinoblastoma protein associated proteins 48, RBBP4)分子在HIV-1潜伏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5 ng/ml的肿瘤 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和10 ng/ml的IL-2刺激HIV-1潜伏细胞 CEM-Bru后,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分别研究细胞 刺激前后RBBP4以及与RBBP4关联的组蛋白脱乙酰化酶1和2(histone deacetylase, HDAC1/2)在前病毒启动子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 LTR)上的结合变化。电转法对潜伏细胞 进行RBBP4部分干扰后,利用ChIP检测HDAC1/2以及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和RNA聚合酶Ⅱ (RNA polymerase Ⅱ,RNA PolⅡ) 在LTR的结合变化,RT-PCR检测HIV-1起始转录本和延长转录本的变化。结果在HIV-1潜伏细胞 中RBBP4和HDAC1/2在LTR上结合与激活状态相比显著增加;将RBBP4部分干扰后,RBBP4在LTR上的结合明显减少,导致HDAC1和HDAC2在LTR上的结合也减少,并伴随着组蛋白3 (histone 3, H3)乙酰化水平的增加和RNA PolⅡ在LTR上结合的增加。此外,RBBP4干扰后HIV-1起始转录本明显增加。结论RBBP4能促进HIV-1潜伏,这种作用可能与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1和HDAC2有关。 王娟 杨劲 吴南屏关键词:HIV-1 成视网膜 细胞 瘤 结合蛋白4对Sp1介导的HIV长末端重复序列转录作用研究 2017年 目的 研究成视网膜 细胞 瘤 结合蛋白4(RBBP4)对于Sp1介导的HIV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的转录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共转染的方法,分别将RBBP4表达载体、Sp1表达载体与带荧光素酶标签的HIV启动子载体pHIV-LTR-Luc和Sp1位点突变载体pHIV-LTR-sp1-mut进行转染,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HIV LTR转录活性.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和凝胶迁移实验(EMSA)进一步研究RBBP4对Sp1在LTR上结合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RBBP4的转染剂量为500 ng时,Sp1介导激活的相对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值由62.5下降到16(t=14.52,P〈0.01).HIV LTR上Sp1结合位点突变后,100、300和500 ng的RBBP4表达载体对HIV LTR介导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值的影响经双尾配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97、2.357和3.162,P值均〉0.05).ChIP结果显示,当RBBP4在HIV LTR上的结合增加时,Sp1在HIV LTR上的结合量明显增加(t=11.93,P〈0.01),RBBP4在HIV LTR上结合减少,Sp1在LTR上的结合明显减少(t=11.38,P〈0.01).EMSA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ChIP结果中RBBP4对Sp1结合DNA的影响.结论 RBBP4可抑制Sp1介导HIV LTR的转录. 王娟 杨劲 杨宗兴 程林芳 吴南屏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长末端重复序列 转录 经眼动脉灌注治疗兔成视网膜 细胞 瘤 2015年 目的评估兔成视网膜 细胞 瘤 (retinoblastoma,RB)模型的建立及经导管眼动脉灌注(selective ophthalmic arterial injection,SOAI)治疗兔RB的可行性。方法 HXO-Rb44RB细胞 予中心细胞 室培养,取对数生长期HXO-Rb44细胞 ,用PBS配成浓度为2.0×107个/ml的细胞 悬液,抽取0.1 ml细胞 悬液注射于6只SPF级新西兰兔右眼视网膜 间隙下。接种肿瘤 细胞 前3 d和注射后1个月臀部注射环孢素A 15 mg·kg-1·d-1,1个月后减量至10 mg·kg-1·d-1并持续到实验结束。将RB兔分为对照组3只和实验组3只,对照组灌注0.9%氯化钠溶液15 ml,实验组将美法仑2.5 mg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5 ml后灌注。术后分别于7、14 d比较两组肿瘤 生长情况。结果注射环孢素A期间,实验兔不良反应轻微,6只均建模成功。7次插管中6次成功插至眼动脉。SOAI术后1周,实验组肿瘤 可见明显缩小,2周后均消失。SOAI术后,实验组仅1只见右眼轻度红肿、流泪,1周后红肿自行消退。结论 SOAI治疗RB兔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经眼动脉灌注治疗RB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张靖 姜华 陈昆山 李海波 蒋贻洲 林雀卿 李丹 黄晓明 肖湘生关键词:成视网膜细胞瘤 动物模型 美法仑 丙戊酸钠对人视网膜 细胞 瘤 Y79细胞 凋亡水平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人视网膜 细胞 瘤 Y79细胞 凋亡及其机制研究。方法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PA(浓度分别为0、0.5、1.0、2.0、4.0、8.0mmol/L)对人视网膜 细胞 瘤 Y79细胞 增殖影响;流式细胞 仪(FCM)对人视网膜 细胞 瘤 Y79细胞 凋亡水平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Y79细胞 中P53、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VPA对人视网膜 细胞 瘤 Y79细胞 均具有抑制其增殖作用,其中2.0mmol/LVPA处理Y79细胞 24h、48h和72h后细胞 存活率分别为84.25%、76.41%和59.36%(F=40.18、35.74和42.65,P均〈0.05)。FCM结果显示VPA诱导Y79细胞 24h的凋亡水平为26.59%(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Y79细胞 中P53和Bax均显著上升,Bcl-2无显著变化。结论丙戊酸钠能抑制Y79细胞 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53和Bax有关。 温莉 何燕 孙树兰 郑晓霞 苏晋关键词:丙戊酸钠 细胞凋亡 视网膜 细胞 瘤 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视网膜 细胞 瘤 是发生于视网膜 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 。该病自1982年由Gallie等首次描述,迄今人们对其认识日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研究提示,视网膜 细胞 瘤 可能是视网膜 母细胞 瘤 (RB)的早期转化阶段或是RB的一种类型,且由于该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难以发现。因此认为通过对RB患者的亲属进行随访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视网膜 细胞 瘤 对于防止和阻断其向恶性肿瘤 的转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收集国内外关于视网膜 细胞 瘤 的研究和报道,对视网膜 细胞 瘤 的命名变迁、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分子机制研究及遗传学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谢满云 李永平关键词:视网膜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
相关作者
李永平 作品数:163 被引量:424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眶 翼状胬肉 人视网膜 RB 章静波 作品数:163 被引量:434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细胞凋亡 干细胞 肿瘤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细胞分化 吴中耀 作品数:203 被引量:850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研究主题:视网膜母细胞瘤 甲状腺相关眼病 眼眶 葡萄膜黑色素瘤 眼肿瘤 郑邦和 作品数:23 被引量:234 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病理学 视网膜母细胞瘤 母细胞瘤 视网膜 眼肿瘤 高永庆 作品数:12 被引量:79 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 母细胞瘤 视网膜 低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