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8篇“ 角膜上皮缺损“的相关文章
自体血清点眼对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持续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估自制自体血清滴眼液对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NK)持续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NK导致的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20例20眼,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将患眼分级,采用自制自体血清滴眼液为主的综合治疗,记录角膜上皮愈合时间。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法标记缺损的直径和面积,10倍裂隙灯显微镜下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8周角膜缺损直径和面积变化;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定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2、4、12和24周LogMAR视力改变;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分别检查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周角膜神经纤维分布变化及角膜知觉丝线长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基线角膜缺损特征对上皮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角膜缺损范围直径为5.00(4.00,5.75)mm,缺损面积为15.50(12.00,20.00)mm2。伴角膜基质水肿者占45%(9/20),伴内皮皱褶者占35%(7/20)。除1例糖尿病伴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前角膜溃疡面积较大(8 mm×6 mm),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2周效果不明显,联合角膜清创+羊膜移植手术覆盖缺损之后继续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外,其余19例均以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为主,20例患者全部治愈。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前时程为2周~3个月,平均(39.55±25.34)d。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12~42 d,平均(19.68±9.25)d。自体血清滴眼液使用前后各时间点角膜缺损面积和直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130、28.265,均P<0.001),其中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和直径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体血清点眼前后不同时间点LogMAR视力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29,P<0.001),其中自体血清点眼1、2、4、12和24周患眼LogMAR视力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
王文莹冯珺邓世靖李上张阳接英
关键词: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自体血清角膜知觉
不同浓度ZKY001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ZKY001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选取2022-03-15/11-14全国12家三甲医院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按照1∶1∶1比例将患者178例178眼随机分为三组:安慰剂组(给予ZKY001模拟滴眼液治疗)60例60眼,0.002%ZKY001滴眼液组59例59眼,0.004%ZKY001滴眼液组59例59眼。各组患者接受研究药物每次1滴,每天4次,使用4 d。观察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较基线改善百分比,角膜上皮缺损区首次完全愈合时间,角膜上皮缺损首次愈合人数,眼部不适(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三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首次愈合时间、在不同的随访点三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较基线改善百分比、首次愈合人数百分比均无差异(均P>0.05)。但从数值上看,0.002%ZKY001组(67.87±21.688 h)、0.004%ZKY001组(61.48±22.091 h)角膜上皮缺损首次愈合时间较安慰剂组短(68.85±20.851 h)。在D1上午,0.004%ZKY001滴眼液组的角膜缺损面积较基线改善的百分比与安慰剂组的数值差值达到最大,且在后续的随访点保持着数值差值的优势。试验组在不同随访点的角膜上皮缺损区首次愈合人数较安慰剂组多。眼部不适改善方面:试验组较安慰剂组的VAS评分总分值降低多,以异物感评分、疼痛感评分降低为主,在D3时0.004%ZKY001滴眼液组对异物感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7)。安全性方面: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9.0%),且三组间相似。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使用ZKY001滴眼液可改善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改善术后因角膜上皮缺损引起的不适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高华祝磊徐建江陶黎明董燕玲陈陆霞晋秀明李贵刚吴护平赵平陈蔚李小羿史伟云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
3M^(TM)Tegaderm^(TM)透明敷料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究3M^(TM)Tegaderm^(TM)透明敷料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rsistent epithelial defects,PE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2年3月爱尔眼科集团铁岭区域医院门诊收治的不同原因并发PED的23例患者(24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3M^(TM)Tegaderm^(TM)透明敷料治疗,比较患者疗效判断标准达到有效、治愈的时间及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24眼)患者中,出现眼周皮肤过敏停止使用3M^(TM)Tegaderm^(TM)透明敷料1例(1眼),失访1例(1眼),剩余21例(22眼)经治疗,疗效达到有效标准的时间为4.50(2.00,7.00)d,不同性别、年龄、引起PED病因、角膜上皮病变分级、PED持续时间患者疗效达到有效标准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达到治愈标准的时间为14.50(9.75,19.25)d,不同角膜上皮病变分级患者疗效达到治愈标准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引起PED病因、PED持续时间患者疗效达到治愈标准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视力(LogMar)为0.35(0.13,0.82),明显高于治疗前0.82(0.52,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TM)Tegaderm^(TM)透明敷料可有效治疗不同病因、不同病变程度的PED,可在临床广泛应用,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吕芳奇王杰张晓琳王峻赵光明孙旭光
关键词: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联合用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联合用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为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联合用药物组合及其应用,该联合用药物组合物包括抗生素滴眼液、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和0.004%生发肽滴眼液。本发明所涉...
金怡轩张祥戴向荣李小羿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致双眼角膜上皮缺损行羊膜移植患儿的护理被引量:1
2023年
总结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致双眼角膜上皮缺损行羊膜移植患儿的护理经验。羊膜移植前行多种方式的干眼护理,围绕“患儿-家长-家庭”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羊膜移植后行眼表综合护理,加强防止移植片脱落及溶解等并发症观察,纠正倒睫以避免刺破植片引起睑球粘连,实施个体化的镇痛策略,做好皮肤黏膜管理以预防感染及用药指导中加强局部免疫抑制和抗感染、自体血清滴眼护理。该患儿出院后病情稳定,角膜上皮缺损恢复并继续治疗。
徐慧丽董佩芳霍亚楠陈惠莲
关键词:表皮坏死松解症角膜上皮缺损羊膜移植护理
r-bFGF联合妥布霉素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及对患者生长因子、sICAM-1、HMGB1、TXNI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联合妥布霉素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及对患者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5月至2021年2月门诊就诊的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16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妥布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bFGF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眼表症状指标、泪液细胞因子、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生长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观察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泪液分泌时间(TST)、泪膜破裂时间(BUT)高于对照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角膜荧光染色(F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表皮生长因子(EGFR)、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sICAM-1、HMGB1、TXNI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r-bFGF联合妥布霉素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可促进症状改善,缩短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生长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奕萍赵元纲刘海强
关键词: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妥布霉素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新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角膜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角膜移植术后及糖尿病患者眼内手术后,可发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rsistent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PED)。尽管其发病率不高,但若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如继发引起角膜感染或加重、基质溃疡、穿孔、瘢痕甚至视力丧失。PED的致病原因多样,可由多种机制介导。在临床上,即使对PED进行了积极的治疗,角膜上皮仍可能难以愈合,在治疗中具有一定挑战性。目前,对于PED的治疗,标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绷带镜和人工泪液,旨在为角膜上皮层提供屏障保护;而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针对上皮再生和角膜神经重新支配;此外,近年来还涌现了一些有潜在治疗价值的药物和方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PED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和治疗,重点介绍了一些新型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
林铁柱
关键词: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其前体物质在制备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其前体物质在制备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眼部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研究表明,角膜损伤后上皮细胞中的烟酰胺磷酸转移酶表达出现异常,导致角膜上皮细胞中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水平降低,而烟...
李雅周庆军史伟云李晶马修彬杨玲玲
文献传递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D/PCEDs)是指角膜损伤后10~14d内,在接受了相应治疗后,角膜也未能迅速重新形成上皮并闭合而导致的一种角膜疾病。角膜上皮的破坏和基质层的损伤容易使眼部受到感染、发生基质溃疡、穿孔、瘢痕,甚至丧失视力。就目前而言,临床医生对PED的治疗仍然面临相当大的挑战。标准的治疗方法包括配戴绷带隐形眼镜和使用人工泪液治疗,而新开发的药物则可以通过促进各类生长因子的生成使角膜重新形成上皮,进一步配合相应外科手术为角膜提供神经支配,以此达到治疗的效果。此外,确诊PED后应尽早接受治疗,以避免继发性并发症。本文就PED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综述。
梁荣斌吴世楠邵毅
关键词: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角膜眼部疾病角膜缘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羊膜移植
绷带镜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评价
2020年
目的:评析绷带镜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本院眼科就诊治疗的68例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9年5月,为方便临床研究的顺利展开所有被选取对象均采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共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在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佩戴绷带镜。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评析绷带镜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对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验证处理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较小(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虽略高于研究组,但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和治疗有效率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绷带镜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视力提升,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刘丹
关键词: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相关作者

周庆军
作品数:196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 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内皮 角膜上皮
谢汉平
作品数:180被引量:591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角膜 蚕蚀性角膜溃疡 角膜溃疡 眼科 角膜移植
任国梅
作品数:27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研究主题:纤维连结蛋白 人血浆 纯化 角膜上皮缺损 创伤
孙秉基
作品数:115被引量:874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角膜移植 角膜 角膜炎 羊膜移植 板层角膜移植
谢立信
作品数:727被引量:4,075H指数:32
供职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移植 角膜 白内障 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