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篇“ 触角感受器“的相关文章
- 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 2023年
- [目的 ]触角是昆虫最重要的嗅觉器官,触角感受器是昆虫嗅觉识别的最小形态学单元。为了明确多种林木蛀干类吉丁虫和天牛的重要天敌白蜡吉丁肿腿蜂的触角感受器种类和形态。[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雌雄蜂触角及其感受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类感受器在不同性别成蜂触角上的分布规律和数量。[结果 ]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呈膝状,雌雄蜂触角均为13节,包括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雄蜂触角显著长于雌蜂。在雌雄蜂触角上共发现7类11种感受器,包括2种刺形感器、3种毛形感器、1种锥形感器、1种板形感器、2种栓锥形感器、1种腔锥形感器和1种鳞形感器。雌蜂触角上存在10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I型和II型、锥形感器为其特有。雄蜂触角上存在8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III型为其特有。毛形感器I型、锥形感器、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I和II型)和腔锥形感器各自数量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一致,而其余类型感受器的数量在不同个体间不等。在雌雄蜂共有的感器类型中,刺形感器I型、栓锥形感器I型在雌蜂触角上的数量较雄蜂更多;而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II型在雄蜂触角上的数量较雌蜂更多;腔锥形感器的数量在雌雄蜂之间相同。毛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表面有微孔,是典型的化学感器。[结论 ]本研究解析了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发现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均存在典型的性二型现象,这些结果为后续研究该寄生蜂的化学通讯机制和雌雄蜂的嗅觉行为差异奠定了基础。
- 魏可王小艺
- 关键词: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寄生蜂
- 2种丽细蛾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特征
- 2022年
- 茶丽细蛾和黑丽细蛾分别是山茶科和槭树科部分植物的潜叶害虫。旨在通过观察掌握2种丽细蛾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探讨触角感受器特征在种内和种间的差异性。用扫描电镜观察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及形态特征并测量特征值。2种丽细蛾的触角感受器共11种类型16种亚型,分别是毛形感受器(2种亚型)、刺形感受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受器(2种亚型)、栓锥形感受器(3种亚型)、耳形感受器(3种亚型)、锥形感受器、鳞形感受器(2种亚型)、节间感受器(2种亚型)、B?hm氏鬃毛、乳突感受器和片刺形感受器。茶丽细蛾雌性有11种(11种亚型)感受器,雄性有10种(13种亚型)。黑丽细蛾雌性和雄性均有10种感受器,13种亚型。雌性茶丽细蛾鞭节第1亚节有半融合现象。2种丽细蛾的触角感受器均有性二型现象,在种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节间感受器、乳突感受器和片刺形感受器在鳞翅目昆虫中首次报道。研究结果丰富了细蛾科乃至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可为深入研究细蛾科昆虫系统发育关系、行为特征、害虫防治等提供基本依据。
- 梁景璇白海艳
- 关键词:触角感受器性二型细蛾科扫描电镜
- 大蛾卵跳小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明确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特征,为探究各感受器的内部结构、感受机制及相关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结构、长度及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特征;鉴定感受器的类型,统计触角背面和腹面不同类型感受器的数量、位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触角长度和同类感受器的长度、宽度、数量在雌、雄蜂间的差异;比较不同亚节上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密度在雌、雄蜂间的差异。【结果】大蛾卵跳小蜂触角呈膝状,雌蜂的触角总长[(806.79±4.30)μm]大于雄蜂触角总长[(781.13±7.13)μm]。雌蜂触角鞭节有9亚节,包括6索节和3棒节;雄蜂触角鞭节有7亚节,包括6索节和1棒节。雌、雄蜂触角上都着生7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TS)、刺形感受器(ChS)、钟形感受器(CaS)、板形感受器(PS)、乳状感受器(MS)、B?hm氏鬃毛(BB)、指形感受器(FS)。TS和FS都分为Ⅰ型和Ⅱ型。雌蜂和雄蜂上TS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TSⅠ和TSⅡ在雌雄间的数量无显著差异。雌蜂ChS、FSⅠ的数量显著大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雌蜂BB、FSⅡ的数量显著小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PS、CaS、MS的数量在雌雄蜂间无显著差异。观察发现,从触角基部到端部,感受器类型和数量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结论】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总量较为接近,但不同感受器数量、大小和分布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跳小蜂科昆虫中存在钟形感受器;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鞭节可能在寄主定位、识别、产卵等过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 王建军王建军王敬贤栾庆书姜旭姜旭董莉莉
- 关键词:寄生蜂舞毒蛾触角感受器性二型
- 86种蚂蚁触角感受器和复眼的形态学研究
- 昆虫的触角和复眼是感知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在感知外界物体、取食、避敌、决定运动方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蚂蚁是常见的社会性昆虫,然而,大量蚂蚁的触角感受器和复眼的形态特征还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10亚科5...
- 梁翠君
- 关键词:蚂蚁触角感受器
- 18种细蛾触角感受器特征及12种细蛾DNA条形码初步研究
- 细蛾科(Gracilariidae)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该科昆虫体型微小,多数种类的幼虫潜叶生活,是重要的农林业以及园艺业害虫。触角作为昆虫与外部环境沟通的桥梁,其上分布的感受器不仅在昆虫寻找食物、配...
- 梁景璇
- 关键词:细蛾科触角感受器DNA条形码系统发育
- 黑盾胡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 2021年
- 为明确黑盾胡蜂(Vespa bicolor)触角及感受器的外部形态特点,利用扫描电镜对黑盾胡蜂雄蜂和工蜂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类型和分布特点等超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黑盾胡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雄蜂的鞭节有11小节、工蜂的鞭节有10小节。黑盾胡蜂共有5种触角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TSⅠ、TSⅡ)、板形感受器(PSⅠ、PSⅡ)、刺形感受器(CSⅠ、CSⅡ)、锥形感受器(BSⅠ、BSⅡ)、腔锥形感受器CoS,其中以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黑盾胡蜂雄蜂和工蜂具有相同的感器类型和形态,仅感器大小和分布位置略有差异。
- 施雯李晨阳王宇宸柳青易传辉和秋菊
- 关键词: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显微结构
- 中华蜜蜂工蜂和雄蜂的触角感受器差异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了解中华蜜蜂工蜂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形状和数量,以探明工蜂和雄蜂在信息交流和对化学气味敏感性程度差异的原因,为丰富蜜蜂行为学和蜜蜂生物学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工蜂和雄蜂触角切片,对比分析其感受器类型、数量的差异。【结果】工蜂和雄蜂的触角均呈膝状,鞭节、柄节总长度、粗细差异两者均不显著,但工蜂的鞭节由10节组成,而雄蜂的鞭节由11节组成;触角感器有板形感器(Spl)、刺形感器(Sch)、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Str)、锥形感器(Sba)和钟形感器(Sca),雄蜂触角板形感器与工蜂触角板形感器的形状大小无差异,但雄蜂触角板形感器的数量显著多于工蜂;叶状刚毛着生于鱼鳞状表皮上,且只存在于雄蜂触角中。【结论】中华蜜蜂工蜂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和数量差异可能是雄蜂和工蜂对不同气味敏感程度不同的原因之一。
- 姚丹徐祖荫常钬赵恬袁扬王胤晨
- 关键词:中华蜜蜂触角感受器
- 亮腹釉小蜂成虫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被引量:3
- 2021年
- 为进一步了解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若虫的优势寄生蜂亮腹釉小蜂Tamarixia radiata的寄生行为,利用扫描电镜对亮腹釉小蜂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亮腹釉小蜂雌成虫触角上存在5种感受器,分别是刺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乳头状感受器、板形感受器和末端指形感受器;亮腹釉小蜂雄成虫触角上存在4种感受器,分别为刺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乳头状感受器和板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又可以根据外部形态的差异划分为4个亚型,即毛形感受器类型1、2、3、4。此外,板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类型2和毛形感受器类型3在亮腹釉小蜂雌成虫触角上的分布数量显著多于雄成虫触角上的分布数量。这些形态学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性别亮腹釉小蜂的触角感知行为。
- 刘燕梅曾浩源王姿烨郭墅濠卢梓橦张利荷邱宝利桑文
- 关键词:柑橘木虱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
- 双翅目昆虫触角感受器种类与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21年
- 双翅目是昆虫第四大目,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物种多样,生态类型丰富。触角是昆虫的主要嗅觉感受器官,在昆虫觅食、求偶、交配、聚集、产卵等生活史过程中发挥着获取信息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检索Web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和万方、维普和知网中文数据库,发现目前关于双翅目触角感受器超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涉及32个科248种昆虫,主要集中在与人类农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害虫,如蚊科、实蝇科、蠓科、厕蝇科、瘿蚊科、丽蝇科、蝇科、狂蝇科等,而近些年对双翅目天敌昆虫如寄蝇科和食蚜蝇科的研究也倍受关注。此外,笔者汇总整理研究表明,双翅目昆虫的感受器共13种,常见的有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棒状感受器5种,还有部分感受器是双翅目某些科特有的,如环丝是瘿蚊科昆虫特有的感受器。另外,双翅目昆虫触角感受器的特征在科、属、种分类阶元中存在差异;对比我国不同地区的橘小实蝇成虫触角感受器类型,发现该害虫不同地理种群的触角感受器类型和特征存在差异。例如,我国台湾的橘小实蝇成虫触角着生栓锥形感受器和棒状感器,然而我国大陆的橘小实蝇未发现以上2种感器,并且大陆的橘小实蝇触角着生台湾种群没有的刺形感受器、腔锥型感受器或柱形感受器;广州的橘小实蝇锥形感受器基部未呈现弯曲状态,然而福建和吉林长春的橘小实蝇锥形感受器存在基部弯曲的亚型。笔者还综述了双翅目昆虫各种感受器类型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概况,探讨了触角感受器在害虫防治和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蔡普默张琪文宋蕴哲张华猛林嘉岳晓冰杨建全季清娥
- 关键词:双翅目触角感受器超显微结构地理种群
- 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Smith)两亚种(膜翅目:胡蜂科)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利用扫描电镜对金环胡蜂指名亚种和贝罗纳亚种的蜂王、职蜂和雄蜂触角的超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两亚种雌蜂鞭节均为10小节,雄蜂鞭节为11小节,雄蜂鞭节每一小节上有感觉突;同一亚种蜂王、职蜂和雄蜂的触角长度关系为雄蜂>蜂王>职蜂,两亚种蜂王、雄蜂、职蜂的触角长度关系为贝罗纳亚种>指名亚种;两亚种雌蜂和雄蜂触角均有5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TSⅠ、TSⅡ)、锥形感受器(BSⅠ、BSⅡ)、板形感受器(PSⅠ、PSⅡ)、刺形感受器(CSⅠ、CSⅡ)和腔锥形感受器(CoS),其中,毛形感受器和板形感受器数量最多.
- 李虹雨丁韦程和秋菊杨晨马方舟施雯易传辉
- 关键词:触角感受器
相关作者
- 任炳忠

- 作品数:171被引量:70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直翅目 蝗虫 蝗总科 昆虫 访花昆虫
- 张龙

- 作品数:142被引量:666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东亚飞蝗 蝗虫 蝗虫微孢子虫 飞蝗 苹果绵蚜
- 温秀军

- 作品数:230被引量:67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成虫 性信息素 引诱剂 诱捕器 引诱
- 任宏伟

- 作品数:5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触角感受器 触角 超微结构观察 超微结构 感受器
- 陆宇燕

- 作品数:144被引量:432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蝌蚪 林蛙 花背蟾蜍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