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篇“ 言谏制度“的相关文章
- 唐代言谏制度缕析
- 古语云:武死战,文死谏。中国古代的言谏制度对封建王朝的更新迭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监督约束君权的本质要义对后世国家治理同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言谏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权力监督机制,在唐代发展到鼎盛。可以说正是言谏制度打下...
- 刘欣
- 关键词:唐代言谏制度谏官行政监督
- 浅议唐朝的监察体制与言谏制度
- 2020年
- 有唐一代,特别是初、盛唐时期,国家政治生活呈现出言路开放、士民争相建言的面貌。这一方面缘于其监察体制与言谏制度设计的对头,另一方面也是皇帝克己励精,鼓励直谏,以广泛了解下情,集中天下智慧的结果。为了不断澄清吏治,进而稳定政治、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最终确保大一统的封建统治,从秦始皇时代起,历代君主们都在努力探索和构建严密而行之有效的监察体制(包括考核制度),从而严格"尊君卑臣"之道,鼓励人臣尽忠尽职尽智,打击弄权篡权的野心家、阴谋家及其他奸臣佞人。
- 洪明达
- 关键词:盛唐时期言谏制度监察体制大一统
- 唐代言谏制度初探
- 言谏自周首创,历经千年发展,至唐方臻完备。纵观历史,无数帝国亡于君主的刚愎自用。他们蔑视谏官,行自奋之智,终陷孤立之败。专制政体中,君主享有至高且不可分割的政治权力,而权力的任性必然导致制度的崩坏,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言...
- 郭天真
- 关键词:唐代时期言谏制度政治权力
- 文献传递
- 周代言谏制度与文学发展
- 2017年
- 周代是早期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言谏制度对文学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学本身的发展又维护和保障着言谏制度的有效实施。言谏制度在周取代殷之后自觉地建立起来,并切实贯彻到了实际的政教运作之中。《尚书.无逸》记有周公对成王的告诫。
- 王齐洲
- 关键词:言谏制度文学发展周代文学本政教成王
- 周代言谏制度与文学发展被引量:5
- 2016年
- 周代建立了言谏制度,用于社会政治言论的收集与管理。天子通过各种谏言听政,各诸侯也要仿效,以便了解民情,教化民众。言谏制度中有"公卿列士献诗""史献书""百工谏"等制度性安排,政教目的十分明确。因此,进入体制内的诗歌生产和消费是一种职务行为。周初的颂美诗其实也是谏言。西周末年和东周前期的"变风""变雅",既是言谏制度的延续,也酝酿着诗歌发展的突破。春秋中叶的《鲁颂》被人视为"变颂",它的出现标志着"献诗听政"的终结。周代史官除了记载周代史实,还记录整理了《虞书》《夏书》《商书》,因为"史献书"的制度安排要求史官们履行随时向天子提供过往统治经验的职责,所以《尚书》所载都是关于帝王们政教的经验教训。春秋战国时期的子书实为史书之旁衍,诸子"上说"也有"史献书"之遗意。周代古文多是言谏制度下随着形势发展而出现的不同形式的谏言,其社会功用在于政教。在周代言谏制度中,庶人对朝政的"诽谤"可以通过士的渠道上达天子,成为天子补察其政的谏言;天子身边的百工也都能向天子进谏,从而使政教更加完善。这种制度安排促进了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 王齐洲
- 关键词:周代言谏制度文学发展
- 周代言谏制度与文学发展
- 2016年
- 周代言谏制度的成立关于周代言谏制度,前人虽有涉及却语焉不详。事实上,言谏制度在周取代殷之后就自觉建立起来,并切实贯彻到了实际政教运作中。《尚书·无逸》记有周公对成王的告诫。周公希望成王能够学习殷太宗、中宗、高宗和周文王,善于倾听各种意见,包括怨骂自己的意见,使得周代君臣能够像古君臣那样常常相互告诫,相互教诲,使得社会生活能够安定和谐,没人造谣生事;如果不能这样,只会激起人民心里的怨恨和嘴里的咒骂。
- 王齐洲
- 关键词:周代百工史官成王商周时代言谏制度
-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初探被引量:2
- 2014年
-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言谏制度以匡正君失为目的,是封建专制制度自我调整、自我补救、自我充实提高的一种制度。作为一种限制君权的制度,其存在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亦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 李青
- 关键词:监察权力约束
-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特点及现实意义
- 2014年
-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形成比较早,从氏族社会时期到明清的发展过程中,其间受到封建君主专制等因素的影响,效果不稳。但总的来看,其发展有连续性和效果也有其积极性。文章将主要从古代言谏制度的特点的归纳介绍入手,并试图从政治行政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总结言谏制度的现实意义所在,以期能更清晰地认识言谏制度的价值。
- 张盛霞
- 关键词:君主制行政监督民主决策
-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失效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言谏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限制君权的制度,言谏制度使得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带有明显的开明特色,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但言谏制度是定位在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上,从来都不具有相对独立性,更不可能对皇帝构成强制性的监督,而言谏施体与受体的严重失衡、言路的不稳定性等更是促使言谏制度失效的重要原因。
- 谭钰怡
- 关键词:言谏制度君主专制
- 论张九龄的“尚直”精神与中国古代的言谏制度被引量:3
- 2009年
- 唐代名相张九龄以"尚直"品质而享誉世人。其"尚直"品质的形成,一方面是他作为一个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对儒家"忠义"价值观的自觉践行,另一方面也与其谏官出身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言谏制度与谏官职责强化了张九龄的"尚直"品质。然而,言谏制度只是封建专制之下士大夫对皇权的一种有限监督,有着无法克服的弊病,张九龄最后因"尚直"被贬,也恰恰折射出这一制度的缺陷。
- 赵燕玲
- 关键词:言谏制度谏官
相关作者
- 王齐洲

- 作品数:155被引量:56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观念 小说家 小说 著录 孔子
- 田兆阳

- 作品数:47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行政学院
- 研究主题:国家公务员 由民作主 国家公务员培训 公仆意识 公民权利
- 李雪华

- 作品数:2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 研究主题:监察制度 言谏制度 给事中 监察职能 监察官员
- 杜哲

-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生 依法治国 高校大学生 高校 法治意识
- 史伟

- 作品数:20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
- 研究主题:医学教育 批判性思维 贞观 教育发展 课程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