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篇“ 警戒行为“的相关文章
- 普氏原羚警戒行为和生理应激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野生动物在面对自然胁迫(例如捕食者)和人为胁迫(例如道路交通)时,有可能产生能够影响动物个体健康和生存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升高糖皮质激素浓度和增强警戒行为是哺乳动物应对捕食风险时在生理和行为上最常见的两种反捕食响应。动物的反捕食策略权衡了对反捕食响应和其他生命活动的投入,以在个体生存和繁殖间寻求最大适合度。本研究以分布于青海湖流域部分区域的成年雌性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为研究对象,应用非损伤取样法采集其新鲜粪便样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粪样中的皮质醇含量;结合焦点动物全事件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进行行为取样,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不同胁迫对雌性普氏原羚粪便糖皮质激素代谢物(FGMs)和警戒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雌性普氏原羚野生种群中,FGMs和主要警戒行为指标在产羔期高于交配期,繁殖状态是影响FGMs和警戒行为的主要因素(F=39.162,P<0.001)。与捕食者和草原围栏相比,公路和铁路交通对普氏原羚生理应激的影响更大(F=87.482,P<0.001),人类活动是导致雌性普氏原羚FGMs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日益增多的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未来保护工作中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矛盾中寻求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引起决策者更多的重视。
- 刘若爽石建斌刘定震沈心晨王庆庆徐雪飞郭冬生董世魁张毓何玉邦吴永林
- 关键词:普氏原羚警戒行为
- 西南林业大学校园鸟类警戒行为初探
- 2023年
- 2018年4~5月,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选取麻雀(Passer montanus)、乌鸫(Turdus mandarinus)、鹊鸲(Copsychus saμlaris)、白(Motacilla alba)4种常见于地面活动的鸟类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为干扰并记录警戒距离及惊飞距离。研究结果显示:(1)乌鸫的警戒及惊飞距离均为最大,分别为14.21±4.84m、9.52±2.72m,麻雀的警戒距离9.62±3.68m最小,鹊鸲的惊飞距离7.22±3.25m最小。(2)乌鸫的两种距离与其它3种鸟有显著差异,表明乌鸫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较弱,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性也相对较低。通过研究鸟类警戒行为,一方面验证了鸟类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在人为干扰方面为保护野生鸟类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 郑冬杰李媛毕文奇
- 关键词:惊飞距离
- 神农架川金丝猴投食群警戒行为的研究
- 警戒行为(Vigilance behavior)已经被证明具有监测捕食者和同类的功能,也是衡量各种干扰对动物生存与繁殖条件影响的指标。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 于慧
- 关键词:川金丝猴
- 动物警戒行为及其中文术语探析
- 2022年
- 动物警戒研究中文术语同义异词、同词异义现象严重,遣字组词欠缺锤炼。为此逐一探析现行中文术语的欠妥之处。利用中文强大的构词性能,抽取“警戒”中的“警”字,与“觉”“避”“逸”等字重构了动物警戒行为系列中文术语,包括警视独立、警觉距离、警避距离、警逸距离等,以突出警戒行为中警惕的心理禀性。总之,中文博大精深,历史积淀丰厚,使用得当将有力推动学术研究向精细化精准化发展。
- 王俊杰曹峻宇张文秀
- 关键词:警戒中文
- 行人警戒行为影响因素
- 2022年
- 提出必须高度关注行人伤亡问题,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了行人安全警戒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同伴、手机、耳机和交通环境等因素。总结了警戒行为的特征: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的安全警戒行为较多;女性易出现从众行为,在行路过程中相对较易发生交通事故;同伴数量增加行人会更加谨慎;路上使用手机导致分心,减少了行人的安全警戒。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提高行人警觉性并减少行人交通伤亡的建议。
- 刘丙万宋新然崔美放穆妮热·买买江
- 关键词:行人警戒行为手机耳机
- 四川羚牛和水鹿在舔盐过程中警戒行为的对比分析
- 2022年
- 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臭水观察区域的野生四川羚牛和水鹿在舔盐过程中警戒行为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其警戒行为的日活动规律以及性别、年龄、季节、群体大小对警戒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羚牛和水鹿警戒行为的日活动规律存在差异,羚牛警戒行为的时间占比为0.27%,水鹿占比为13.03%,水鹿的警戒性比羚牛高;在性别上,羚牛和水鹿均是雌性警觉性比雄性高;在年龄上,羚牛和水鹿均是成体的警惕性最高,其次是亚成体,最后是幼体;在季节上,羚牛和水鹿警戒行为发生最多均为冬季;在群体大小上,警戒频率与群体大小成反比;水鹿和羚牛同时出现,水鹿只数大于羚牛或其正在行动时,羚牛会有很高的警惕性,与水鹿保持安全距离并先行离开,为避免领域竞争冲突,羚牛和水鹿的防御行为均为逃离。
- 叶平严新巧刘成龙龙梅王敏王鹏彦管晓
- 关键词:警戒行为
- 道路交通对鹅喉羚昼间集群特征和警戒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分析道路交通对濒危有蹄类动物行为模式的影响,阐明其行为反馈与适应机制,对制定道路工程干扰下濒危物种的保护方案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和2016年6-8月,调查了国道216线白昼运营对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集群特征和警戒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道216线的扰动导致鹅喉羚集群规模显著增加;随着距国道216线距离越近,鹅喉羚警戒行为投入时间越多,距离道路500m可能是国道216线对鹅喉羚集群和警戒行为影响的阈值。本研究结果表明,道路带来的人为干扰与捕食风险相似,迫使鹅喉羚调节其集群规模和警戒水平。未来应加强道路等交通工程影响下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行为反馈和适应机制研究,据此提出减缓措施,降低道路对野生动物的负面影响。
- 汪沐阳吉晟男陈晨徐文轩韩雷杨维康
- 关键词:有蹄类动物准噶尔荒漠道路网络
- 西藏那曲地区藏羚羊和藏原羚的警戒行为兼记藏羚羊独特的木偶行为
- 行为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适合度和适应意义,研究动物如何以行为来适应生态环境,揭示不同动物类群对不同环境以及环境变化的适应。觅食行为、休息行为、警戒行为、生殖行为以及修饰、打斗、移动等是动物常见的几...
- 罗云超
- 关键词:藏羚羊藏原羚警戒行为集群效应
- 文献传递
- 笼舍和洞穴两种条件下出生的幼年华南虎警戒行为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对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分别在笼舍和洞穴环境条件下出生的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幼虎的警戒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幼虎的警戒行为多样;洞穴出生的幼虎警戒性整体高于笼舍出生的幼虎;在笼舍与半散放区连通的环境中,2组幼虎组内在每个测量时间点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警戒距离:df=18,F=5.690,P<0.001;逃逸距离:df=18,F=4.875,P<0.001),而2组幼虎之间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警戒距离:df=1,F=7.461,P=0.072;逃逸距离:df=1,F=3.288,P=0.167);2组幼虎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随时间增加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组幼虎的警戒距离与时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笼舍组:R^2=0.082 0,P=0.235,n=19;洞穴组:R^2=0.084 2,P=0.228,n=19),而逃逸距离与时间显著相关(笼舍组:R^2=0.318 5,P=0.012,n=19;洞穴组:R^2=0.304 9,P=0.014,n=19)。
- 戴思傅文源兰作闽张永鲁长虎
- 关键词:华南虎笼舍警戒行为
- 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警戒行为模式及警戒距离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研究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的警戒行为模式及它在不同生境中的警戒距离。【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白颊噪鹛的警戒行为模式,并记录它在灌木林、乔木林、灌木乔木混交林、人行道等4种不同生境中的警戒距离。【结果】白颊噪鹛的警戒行为包括听、扫视、鸣叫、观望、走开和惊飞。它在灌木林、乔木林、灌木乔木混交林和人行道的观望距离分别为(3.94±0.35),(10.77±0.53),(8.25±0.56),(5.69±0.35)m;走开距离分别为(3.32±0.32),(9.27±0.47),(6.88±0.66),(5.18±0.34)m;惊飞距离分别为(2.39±0.27),(9.53±0.56),(5.35±0.74),(3.13±0.31)m。【结论】在不考虑季节、种群大小、性别等因素的情况下,白颊噪鹛的警戒距离均值整体上表现为观望距离最长,走开距离次之,惊飞距离最短;白颊噪鹛的观望距离、走开距离和惊飞距离在不同生境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巩荣艳杨波杨承忠
- 关键词:重庆大学城
相关作者
- 李忠秋

- 作品数:53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警戒行为 警戒 集群效应 藏原羚 普氏原羚
- 杨维康

- 作品数:124被引量:91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鹅喉羚 波斑鸨 卡拉麦里山 大沙鼠 蒙古野驴
- 徐文轩

- 作品数:57被引量:25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鹅喉羚 卡拉麦里山 蒙古野驴 有蹄类 食性
- 蒋一婷

- 作品数:8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警戒行为 朱鹮 警戒 惊飞距离 觅食行为
- 夏参军

- 作品数:21被引量:11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鹅喉羚 卡拉麦里山 活动节律 行为时间分配 大沙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