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69篇“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相关文章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的应用研究
第一部分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的应用及评价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评估肺动脉根部结构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PPVI)的应用及CT在PPVI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05至2016-07在我院拟行P...
王恩宁
关键词:肺动脉瓣反流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用于将磁共振图像转换成伪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图像的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题为“用于将磁共振图像转换成伪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图像的方法和系统。”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将磁共振(MR)图像转换成伪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图像的各种方法和系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方法包括:获取MR图像;使用多任务神...
桑迪普·考希克D·尚巴格C·科齐尼弗洛里安·维辛格
具有运动补偿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本发明涉及用于借助于传感器设备(12)产生身体体积(30)的数字体积模型(40)的方法,所述传感器设备(12)包括多个辐射传感器(18),所述辐射传感器(18)中的每个在投影时产生像素值,其中为了产生体积模型(40),多...
Y.基里亚库
文献传递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心脏成像评价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形态结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心脏成像定量测定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形态结构的相关参数,探讨不同类型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98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房颤55例(56.1%,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43例(43.9%,持续性房颤组),均行256层螺旋CT心脏检查。通过对CT图像的处理来测量左心房体积,左心耳嵴长度和上缘、中部、下缘宽度,肺静脉嵴间部前缘、中部、后缘宽度,左心耳体积,左心耳开口面积,肺静脉开口面积。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形态结构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血小板、血红蛋白、年龄、BMI、左心房体积、左侧肺静脉嵴间宽度、左心耳嵴长度和宽度、左心耳和肺静脉开口面积大小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左房内径,右侧肺静脉嵴间前缘、中部、后缘宽度,左心耳体积均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均P<0.05)。结论:与阵发性房颤患者相比,持续性房颤患者左房内径、右侧肺静脉嵴间宽度、左心耳体积均明显增大,两者左心房体积、左侧肺静脉嵴间宽度、左心耳嵴长度和宽度、左心耳开口面积、肺静脉开口面积无明显差异。
王喆江耀辉张悦坤陈晓杰陈英伟孙莉萍董建增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测量,为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及射频消融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房颤患者(房颤组) 94例及冠状动脉检查正常并可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80例,两组均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对左心耳进行重建,统计左心耳嵴部的分型,并测量左心耳到左上肺静脉、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左心耳嵴部的嵴长、嵴上缘、中部、下缘的宽度,以及左心耳开口至左上肺静脉开口、二尖瓣的距离,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房颤组体重较对照组增加(P<0.05);(2)房颤组左心耳嵴部分型中AⅠ型、AⅡ型及C型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降低,B型所占比例较对照组增高;(3)房颤组较对照组左心耳到左回旋支的最短距离、左心耳嵴部长、嵴上缘宽减小,(P<0.05),左心耳开口到二尖瓣环的距离、嵴中部宽增大(P<0.05)。因两组体重有统计学差异,故对该部分数据分别进行体表标化,标化后房颤组较对照组左心耳开口至二尖瓣环的距离增大(P<0.05),左心耳至左上肺静脉、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左心耳开口至左上肺静脉开口的距离及左心耳嵴部长、嵴上缘宽均减小(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左心耳嵴部的分型同正常人有明显差异,房颤患者左心耳到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较近,研究结果可客观了解房颤患者左心耳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关系,为临床进行左心耳相关手提供解剖学依据。
王岑李彩英寇晨光刘晓伟贾芳莹卓利勇
关键词:左心耳心房颤动
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征象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量化≤45岁青年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的冠心病检出率,并初步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接受CCTA检查的≤45岁青年患者2 099例,分析≤45岁青年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的危险...
顾敏李康
文献传递
IgG4相关性疾病致冠状动脉病变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表现一例被引量:4
2019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胸骨后不适半个月”于2016-10-08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骨后及心前区不适,呈闷胀感,行走及其他体力活动可诱发,经休息后症状可以缓解,不向它处放射,每次持续约半个小时后可自行缓解,无心慌、胸痛、气喘、头痛、头晕、发热、咳嗽、咯血、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杨峰赵海涛
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自身免疫反应
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心动周期不同时相正常人冠状静脉定量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定量测量正常成人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系统参数,提出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临床可疑冠心病或无症状体检的受试者70例, M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无冠状动脉畸形、变异,均为右冠状动脉优势型,对原始图像选取心脏收缩期(45%时相)、心脏舒张期(75%时相)进行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并对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1)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45%时相数值均较75%时相增大(P<0.05)。(2)心动周期同一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男性与女性数值无差异(P>0.05);按照身高、体重计算截面积进行标化,在同一时相冠状静脉窦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男性与女性数值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3)提出45%及75%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95%参考范围。结论:采用MSCT显示冠状静脉成像可以客观定量测量、分析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其正常参考值提出为临床成功实行心脏介入手提供了重要影像参考价值。
贾芳莹李彩英寇晨光王岑田伟伟袁迎芳卓利勇
关键词:冠状静脉心动周期
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19年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全身疾病相关组47例、破坏肺泡结构相关组36例及婴幼儿特有疾病组3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HRCT检查,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的HRCT特征。结果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特征中支气管变形、磨玻璃阴影及小叶中心阴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网状阴影、马赛克状、间质气漏、实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全身疾病相关组常见的特征是网状阴影、磨玻璃阴影、小叶中心阴影及间质气漏,不常见的是实变、马赛克状与支气管变形;破坏肺泡结构相关组常见的特征是磨玻璃阴影、支气管扩张,不常见的是网状阴影、支气管变形;婴幼儿特有疾病组通过HRCT检查未见明显特征。其中朗格汉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间质气漏与网状阴影;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马赛克状、支气管扩张;感染性支气管病变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阴影;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支气管壁增厚、网状阴影,肺生长障碍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磨玻璃阴影、网状阴影。结论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的HRCT特征不相同,全身性疾病常伴随肺小叶中心阴影,破坏肺泡结构的患儿常伴随支气管扩张,而婴幼儿特有的疾病并无明显特征,需结合临床实践提高判断此种疾病的准确性。
叶剑李志舒
关键词:弥漫性肺疾病婴幼儿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表现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2018年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7-06期间因胸部不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检查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3例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组,另外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无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炎症指标以及经CT检测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传统的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及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肌酐、尿酸等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的炎症指标血沉[(14.15±12.81)m/s vs(7.79±6.26),P=0.013]、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6.88±5.65)ng/L vs(3.16±3.13)ng/L,P=0.002]。强直性脊柱炎组中合并50%以上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23(69.7%)vs 14(42.4%),P=0.026]、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22(66.7%)vs 9(27.3%),P=0.001]均多于对照组;另外,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的钙化积分高于对照组[(133.26±195.97)分vs(21.27±45.33)分,P=0.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高,冠状动脉脉钙化程度明显增加。
叶绍东徐亮赵杰张海涛孙筱璐李琳
关键词:脊柱炎冠状动脉疾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相关作者

戴汝平
作品数:300被引量:2,835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电子束CT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CT
杨志强
作品数:77被引量:354H指数:11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心房颤动 体层摄影术
贾崇富
作品数:87被引量:257H指数:8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王照谦
作品数:129被引量:548H指数:1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孙喜霞
作品数:62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