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8篇“ 诗词翻译“的相关文章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中的古诗词翻译探究——以《将进酒》为例
- 2025年
- 电影《长安三万里》以高适和李白的历史故事为背景,涉及许多千古名篇,是中华文化与新媒体结合的优秀范例。影片中的唐诗走入外国观众的心中,这与其字幕译制的质量密不可分。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以其中《将进酒》的字幕译文为例,发现电影中的诗歌翻译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方面均有待改进。本研究旨在为电影中古诗词的翻译提供参考。
- 金可
-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将进酒》字幕翻译
-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互文重构——兼评张智中的《英文阅读与古诗英译》
- 2025年
- 文学翻译中的互文重构指译者在翻译一部作品时通过对其他作品的借鉴与引用在目的语文化中建立了新的互文关系的现象,旨在增强译文语言的表现力,提高译文本身的可接受性与艺术感染力。本文通过评介张智中的新著《英文阅读与古诗英译》,主要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互文重构现象,包括互文重构的文本表现、互文来源、动态生成、修辞原则与应用范围。互文重构有利于亲近译文读者,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不无启发。
- 冯全功
-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 基于图式概念互通的古典诗词翻译认知过程研究
- 2024年
- 文章基于意象图式理论对古典诗词翻译认知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古典诗词翻译认知过程实质是译者通过翻译认知策略建构图式概念互通的过程。图式概念互通下的古典诗词翻译认知过程研究为古典诗词翻译认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践指导,有助于中华优秀文化更好的“走出去”。
- 丁福聚
- 关键词:意象图式古典诗词翻译认知过程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长安三万里》字幕中的诗词翻译
- 2024年
-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国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在不断地走向世界舞台,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影视作品的翻译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取得良好海外票房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本文选取了电影《长安三万里》字幕中的诗词翻译,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与许渊冲的诗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同类字幕英译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 徐露璐冯立波
-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
- 框架语义学视角下古诗词翻译研究——以《行香子·七夕》为例
- 2024年
- 框架语义学由Charles Fillmore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它强调语言与经验之间的连续性,并为经验语义学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框架。作为认知语言学中语言概念结构研究的基础之一,框架语义学也为译者的翻译过程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框架语义学,本文就《行香子·七夕》原文及许渊冲的译文和王红公、钟玲合译本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源语框架与译语框架的异同,旨在进一步透彻理解诗词底蕴,传达原汁原味的古典诗词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发现,框架语义学也为今后的翻译提供了评析的新视角和翻译策略。
- 柳静
-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古诗词翻译
- 翻译目的论在传统古诗词翻译中的应用——以《春江花月夜》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 2024年
- 翻译目的论主张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语言文化背景、审美习惯、心理期待等因素,以获得翻译的最佳效果。译者要考虑如何在传达原文的美感和情感的同时,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先概述了翻译目的论的相关内容,再基于目的论的目的、连贯和忠实“三个法则”,分析了《春江花月夜》英译本的翻译特点,并结合例句进行了说明。
- 贺怡清王辉
-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春江花月夜》古诗词翻译
- 政治等效视角下外交文本中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
- 外交话语是一个国家内部政策和价值观的直接表达,也是国家间沟通和互动的关键工具。近些年习近平在讲话中频繁引用古诗词引发了古诗词热潮。在外交文本中引用古诗词已逐渐成为我国外交话语的一大特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
- 渠天慧
- 关键词:外交话语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诗词翻译的认同机制研究
- 2024年
- 政治文献中的诗词运用,可以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让文本语言生动形象,让思想理念深入人心。翻译时如何在目标语中尽可能还原诗词的修辞力量,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与认同至关重要。本研究从伯克认同理论入手,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为语料,对政治语境下诗词英译的认同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四卷中诗词英译的认同方式主要以同情认同和误同为主,并充分考虑中西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差异,以受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构建源语的修辞效果,展现中国政治理念、立场和观点,促使认同的实现。
- 曾鸣瑜朱义华
- 关键词:政治文献诗词翻译
- 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古典诗词翻译研究视角与方法
- 2024年
- 在中西文化交流领域,文学典籍的翻译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文学典籍中,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初和最精炼的文学形式,反映出历史时代的精神取向、审美观念与社会状况,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翻译传播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20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研究随着西方汉学的逐渐成熟而受到关注和发展。进入新时代,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获得了新的发展。
- 丁福聚张金梅
- 林语堂诗词翻译思想研究
- 2023年
- 林语堂的诗词翻译思想是其诗词翻译实践的内在底色,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将许多经典诗词著作对外翻译传播,在西方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参照林语堂的诗学观、译诗言论和他的诗词翻译实践,探究其诗词翻译思想的特质和价值。研究发现,雅致经典与通俗闲趣相结合的文本意识、练词精练恰当以传神的诗歌意境意识、用韵得当又倚重自然节奏的旋律意识构成了林语堂诗词翻译思想特质的主体。林语堂的诗词对外译介兼具个人兴趣和家国情怀,为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译介提供了思想源泉、实例借鉴和参考价值。
- 张阳
- 关键词:诗词翻译翻译思想
相关作者
- 叶红卫

- 作品数:27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研究主题:翻译 英汉翻译 回译 古诗词曲 古诗词翻译
- 陈瑞玲

- 作品数:38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
- 研究主题:《红楼梦》 教具 字母 拼写 英文字母
- 陈文慧

- 作品数:22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学院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毛泽东诗词 诗歌翻译 英译 翻译 文学翻译
- 陈清贵

- 作品数:21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翻译 翻译教学 女性诗人 诗歌翻译 诗词翻译
- 孔祥立

- 作品数:33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外宣翻译 翻译 外宣 术语翻译 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