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6篇“ 诱变效应“的相关文章
60Co-γ射线辐照对4种枸杞穗条的诱变效应
2025年
探讨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枸杞材料的诱变效应。以Z29、Z62、T3、Z99,4种枸杞的一年生插穗为材料,采用0 Gy、20 Gy、40 Gy、60 Gy、80 Gy、100 Gy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并对扦插苗的成活率、生长性状以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吸收剂量增加,Z29、Z62、T3、Z99的成活率、地径、株高均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在吸收剂量为80 Gy和100 Gy时,T3的成活率均为0,当吸收剂量达到100 Gy,Z29的成活率为0,而Z62与Z99在100 Gy时的成活率均低于10%。线性回归方差分析结果表明,Z29、Z62、T3、Z99的半致死量分别为47.54 Gy、49.38 Gy、23.99 Gy、49.60 Gy,其中T3对60Co-γ的耐受性较其他三个枸杞材料明显减弱。Z99的适宜吸收剂量为40 Gy,而Z29、Z62、T3的最佳吸收剂量分别在0~40 Gy、0~20 Gy、20~40 Gy之间,存在明显差异。60Co-γ射线辐射对4种枸杞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强。吸收剂量在20 Gy和40 Gy下对供试材料的生长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将为枸杞遗传改良育种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王嘉栋冯凯杨松波张波段淋渊张丹丹张子呈李翔
关键词:枸杞成活率耐受性诱变效应
60 Co-γ射线对大球盖菇的诱变效应及鉴定分析
2025年
以大球盖菇菌株‘FQ’为试材,采用60 Co-γ射线对菌株多孢悬液进行辐照诱变的育种方法,研究白色诱变杂交子的真实性、出菇特性、菌丝生物学特性及不同营养成分对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以期为选育白色大球盖菇新菌株、丰富大球盖菇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辽白球盖菇1号’为大球盖菇白色品种的首次报道。栽培试验表明,该菌株菌盖栽培性状稳定,生物转化率89%。该菌株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该菌株营养丰富,氨基酸组成较优,钙含量为出发菌株‘FQ’的2倍。
宋莹刘娜吕立涛张季军李跃张敏
关键词:大球盖菇诱变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
白刺花航天诱变效应研究
白刺花(Sophora davidii)是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植被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之一,为了培育白刺花优良种质,寻找新育种途径是白刺花育种的重要事项。但由于传统育种技术缓慢导致白刺花不足以满足生产需求,所以通过野生白刺花种...
龙思思
关键词:白刺花航天诱变育种种子萌发生理特性
中国石竹矮化诱变剂筛选及其诱变效应比较研究
中国石竹(Dianthus chinensis)在内蒙古境内有野生种分布。内蒙古风沙大,因此降低中国石竹植株高度可以解决大风下植株易倒伏的问题,扩大中国石竹的园林应用范围。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EMS、NaNO2和秋水仙素对...
吴学晶
关键词:中国石竹EMSSSR分子标记
60Co-γ射线对3个玉米自交系的诱变效应诱变系应用潜力评价
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是玉米种质改良和创制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使用200 Gy 60Co-γ射线对玉米自交系K365、K115和K143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研究辐射处理对M1和M2的诱...
李梁御
关键词:诱变效应抗旱性配合力杂种优势
秋水仙素对豆梨的诱变效应及四倍体鉴定
2024年
为筛选秋水仙素对豆梨多倍体诱导的适宜条件,以萌动种子为材料,采用浸泡法进行秋水仙素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其种子萌发、成苗和诱变效果的影响。通过表型观察,结合气孔特征和染色体计数对四倍体诱变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秋水仙素抑制豆梨的萌发和成苗;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种子萌发率、成苗率逐渐降低,诱变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0.8%秋水仙素处理36 h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诱导率为35%。(2)根尖染色体计数检测,四倍体染色体数目是二倍体的2倍,为2n=4x=68条,气孔及保卫细胞数有增大与密度减小的多倍化特征。(3)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呈现植株先矮后高、茎干变粗、叶片变大、叶色变深、叶片加厚等特征,且在生理生化指标上有显著差异。
李泽根任威蓁于淑漫冯雯静徐宁伟路丙社路斌
关键词:豆梨秋水仙素多倍体诱导诱变育种
叠氮化钠对杜梨的诱变效应研究
2024年
以杜梨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叠氮化钠处理对杜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叠氮化钠处理对杜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株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显著;10 mmol/L叠氮化钠处理杜梨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势分别为53.00%和51.33%;8 mmol/L和10 mmol/L叠氮化钠处理的株高抑制率分别为47.38%和58.81%,均接近50%,因此,叠氮化钠诱变杜梨种子的半致死浓度为8~10 m M。叠氮化钠处理抑制了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生长,对叶形指数的影响不尽相同,低浓度2 mmol/L叠氮化钠处理的叶形指数显著大于对照,叶形趋于狭长,高浓度10 mmol/L叠氮化钠处理的叶形指数显著小于对照,叶形趋于宽圆,叶形指数的改变导致了幼苗丰富的叶形变化,为新种质选育奠定了基础。
栗浩冯雯静于晓跃路丙社路斌
关键词:杜梨叠氮化钠化学诱变发芽率
N^(+)和Ar^(+)注入红三叶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2024年
离子注入技术是创制植物新种质的有效手段。为探究离子注入红三叶的诱变效应,以不同注入能量和剂量的N^(+)(能量30或50 keV,剂量5×10^(14)或5×10^(15)ions·cm^(-2),分别记为N3014、N3015、N5014、N5015)和Ar^(+)(能量30或50 keV,剂量5×10_(14)ions·cm^(-2),分别记为Ar3014和Ar5014)注入“鄂牧5号”红三叶种子,研究种子诱变后的萌发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通过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花序数、花序小花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花序长度以及花序宽度等农艺性状对诱变单株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红三叶种子表皮具有明显的“灼伤”现象,种皮颜色变成黑褐色。相比于对照,Ar3014处理下发芽率指标值略有提高,处理N3014和N3015的发芽率指标值略有降低,但与对照均差异不显著。N5014处理显著降低了种子发芽率(P<0.05),比对照低约10%,处理N5015和Ar5014发芽率更是降低超过30%(P<0.05)。注入能量为30 keV的2个N^(+)处理显著增加了胚根体积和胚根长度(P<0.05)。经离子诱变的种子(M_(1)代)种植后生产M_(2)代种子,依次生产M_(3)和M_(4)代种子。M_(2)代植株各性状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表现出更大的性状变异特征,为进一步筛选突变材料奠定基础。50 keV的N^(+)和Ar^(+)诱变处理具有更大的诱变效应,但主要是不利突变。红三叶适宜的N^(+)诱变能量为30 keV,剂量为5×10^(14)~5×10^(15)ions·cm^(-2)。经过4个世代选育,获得8个性状稳定并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M_(4)代突变体材料,为红三叶诱变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张鹤山陆姣云朱伟田宏熊军波吴新江刘洋
关键词:红三叶氩离子诱变生物学效应
基于多组学探究60Co-γ和重离子辐射对北柴胡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诱变效应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和升举阳气的传统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和胸胁胀痛等。药用植物育种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传统育种方法由于遗传背景不清晰...
朋冬琴
关键词:北柴胡60CO-Γ辐射重离子辐射
碳离子束辐射对大豆表型及基因组诱变效应研究
大豆(Glycinemax)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国内大豆消费市场供应严重依赖进口,选育优良大豆品种日益受到关注,遗传瓶颈事件使得栽培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大幅下降,极大的增加了高产、优质、抗逆大豆种质的选育难度,这就...
冯卓
关键词:大豆辐射诱变育种

相关作者

王彩莲
作品数:72被引量:307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诱变效应 细胞学效应 Γ射线 大麦
陈秋方
作品数:69被引量:262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诱变效应 染色体畸变 细胞学效应 Γ射线
慎玫
作品数:55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诱变效应 染色体畸变 离子注入 Γ射线
许耀奎
作品数:55被引量:191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诱变效应 大麦 大豆 苯甲酰胺 平阳霉素
李文建
作品数:605被引量:1,784H指数:2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重离子 重离子束 甜高粱 重离子辐照 辐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