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48篇“ 诱导成骨“的相关文章
胶原基、天然煅烧在大鼠颅缺损修复术中的诱导效果对比观察
2024年
目的对比观察胶原基和天然煅烧在大鼠颅缺损修复术中的诱导效果。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均建立SD大鼠颅双侧临界尺寸缺损模型,均行缺损修复术,术中颅一侧缺损部位填充胶原基(胶原基组),另一侧缺损部位填充天然煅烧(煅烧组)。术后第4、8、12周,取大鼠颅双侧缺损部位新生的组织,通过Micro-CT方法及病理检查结果评价效果[速度(新生体积分数、新生面积分数)、质量(小梁数量、厚度、间隙;新生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并比较。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术后第4、8、12周,胶原基组的新生体积分数、小梁数量、小梁厚度均高于天然煅烧组,小梁间隙低于煅烧组。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4、8、12周,与煅烧组比较,胶原基组的新生面积分数高。胶原基组胶原基吸收速度快,新生含较多的结缔组织、新生血管,质较软;煅烧组天然煅烧吸收速度慢,新生中结缔组织、血管较少,质偏硬。结论在大鼠颅临界尺寸缺损修复术中,胶原基诱导的速度较快,量高,吸收快,新生组织中结缔组织、新生血管多,新生质类似“松质”;天然煅烧诱导速度较慢,新生组织中结缔组织、新生血管少,新生质类似“皮质”。
刘喆牛双杰孙睿
关键词:骨缺损修复材料成骨效果
PF-127水凝胶联合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来源miR-132诱导分化修复牙槽缺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PF-127水凝胶联合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来源miR-132诱导分化对牙槽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培养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转染anti-miR-132、anti-miR-NC质粒。制备BMSCs来源外泌体(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exosomes,BMSCs-exo),蛋白质印迹法鉴定表达标志物。制备PF-127水凝胶和BMSCs-Exo复合物,PKH67标记法检测BMSCs的摄取;茜素红染色检测BMSCs的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细胞中miR-132表达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钙素(osteocalcin,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mRNA表达。建立牙槽缺损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PF-127水凝胶组、PF-127水凝胶+BMSCs-exo-anti-miR-NC组和PF-127水凝胶+BMSCs-exo-anti-miR-132组。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评估牙槽缺损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牙槽组织中ALP、OCN、Runx2蛋白表达。结果:anti-miR-132组BMSCs中miR-132表达明显低于anti-miR-NC组(P<0.05),提示anti-miR-132功转染至BMSCs中。BMSCs-exo-anti-miR-NC组和BMSCs-exo-anti-miR-132组中外泌体标志物CD9和CD63显著表达。和BMSCs-exo-anti-miR-NC组相比,BMSCs-exo-anti-miR-132组中miR-132表达明显降低(P<0.05)。和PF127水凝胶组相比,BMSC-exo-anti-miR-NC组、PF127水凝胶+BMSC-exo-anti-miR-NC组、PF127水凝胶+BMSC-exo-anti-miR-132组中miR-132表达均明显降低,茜素红染色相对活性、细胞中Runx2、ALP和OCN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且PF127水凝胶+BMSC-exo-anti-miR-132组变化最显著(P<0.05)。和Control组相比,PF-127水凝胶+BMSCs-exo-anti-miR-NC组和PF-127水凝胶+BMSCs-exo-anti-miR-132组BV/TV比值、BMD、Tb.N和Tb.Th及细胞中Runx2、ALP、OCN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Tb.Sp明显降低(P<0.05),且PF-127水凝胶+BMSCs-exo-anti-miR-132组变化最显著。结论:PF-127水凝胶联合髓间充质干细
邱静怡袁京
关键词:牙槽骨缺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成骨分化
miR-122-5p靶向调控人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miR-122-5p对人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细胞分化诱导的作用分子机制。方法:运用茜素红S、碱性磷酸酶活性ALP染色试剂盒检测hBMSCs分化的钙结节与活性;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2-5p与BRCC3之间的靶向关系;运用qRT-PCR分别检测Runx2、Osterix、wnt3a、β-catenin、GSK3-β、miR-122-5以及BRCC3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过表达miR-122-5p对人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细胞分化诱导21天后的钙结节与干细胞活性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分化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主要转录因子Runx2、Os‐terix及wnt3a、β-catenin、GSK3-β主要基因均激活作用,过表达BRCC3对干细胞分化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主要转录因子Runx2、Osterix及wnt3a、β-catenin、GSK3-β主要基因有抑制作用;并且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回复性实验确定miR122-5p与BRCC3之间的靶向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22-5p靶向抑制BRCC3的表达诱导hBMSCs细胞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进行分化诱导
蔡立雄缪忠绿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BMP2/7与双糖链蛋白多糖联合诱导的研究
目的双糖链蛋白多糖(Biglycan,BGN)在再生和重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形态发生蛋白2/7异源二聚体(Heterodimeric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7,BMP2/7)较...
刘笑颖
关键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新型BMP-2缓释涂层诱导的体内实验研究
2023年
目的:制备即用型内固定表面形态发生蛋白2(BMP-2)缓释涂层,验证其体内限定区域内的促效果。方法:选7只健康年犬,随机分组,根据分组情况对内置物表面进行相应的涂层处理,分别应用HA涂层,普通BMP-2涂层,即用型内固定表面BMP-2缓释涂层,观察2个月后取出带内置物的股,以X线片、CT片观察影像学差异,对CT断层图像进一步分析,以Aphoto软件计算内置物界面的率。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效果差异明显,缓释BMP-2涂层促效果更佳,相应界面密度高,范围广。统计学结果表明,3组间率存在显著差异,效果依次为即用型内固定表面BMP-2缓释涂层、普通BMP-2涂层及HA涂层,组间比较P值均<0.01。结论:即用型内固定表面BMP-2缓释涂层可在术前根据情况灵活使用,使范围可控,并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可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周继辉曲彦隆廖泳林世磅张信哲
关键词: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骨
细胞分泌APOE在Ca-P材料诱导中作用研究
引言颅颌面临界缺损修复是口腔临床面临的难题。一种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或细胞而能在非组织中诱导性磷酸钙陶瓷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磷酸钙表面微形貌决定材料是否具有诱导性,且材料介导的破...
王玥聂张玲包崇云
关键词:骨诱导载脂蛋白E
负载葛根素的聚己内酯/明胶纳米纤维膜诱导和抗菌的研究
2023年
目的: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己内酯(PCL)、明胶(GEL)、葛根素(PUE)制备PCL/GEL@PUE纳米纤维膜,验证其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及抗菌性能。方法:在电纺前溶液中分别加入0%(w/v)、0.1%(w/v)、0.2%(w/v)的PUE,制PCL/GEL、PCL/GEL@0.1%PUE、PCL/GEL@0.2%PUE 3组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确认制备功;力学性能测试纳米纤维膜机械强度。将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各纳米纤维膜上,通过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钙黄绿素/碘化丙啶(Calcein-AM/PI)染色检测细胞相容性;茜素红染色检测性能。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各组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并涂琼脂板,计数菌落,检测抑菌率。结果:SEM结果显示,加入PUE后纤维变细,孔径变小,表面变粗糙;FTIR结果显示PCL/GEL@PUE纳米纤维膜构建功;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加入PUE后,纳米纤维膜机械性能增强。CCK-8及Calcein-AM/PI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纳米纤维膜在第7天时能明显促进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其中PCL/GEL@0.2%PUE组细胞相容性最好。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PCL/GEL纳米纤维膜无明显作用,而PCL/GEL@0.1%PUE、PCL/GEL@0.2%PUE纳米纤维膜作用递增。抗菌实验结果表明,PCL/GEL纳米纤维膜无抗菌作用,而PCL/GEL@0.1%PUE、PCL/GEL@0.2%PUE纳米纤维膜分别有48%、86%的抑菌率。结论:负载PUE[0.1%(w/v)、0.2%(w/v)]的PCL/GEL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抗菌性能,其中以PCL/GEL@0.2%PUE组效果最好。
肖渊铭瞿洋洋赵劲民许胜梁晓南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葛根素成骨抗菌性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β⁃磷酸三钙复合物诱导作用与机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A⁃PRF)与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构比例对兔股缺损模型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缺损提供新思路。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构建缺损模型并分为模型组、1∶1复合物组(A⁃PRF∶β⁃TCP=1∶1)、2∶1复合物组(A⁃PRF∶β⁃TCP=2∶1)与4∶1复合物组(A⁃PRF∶β⁃TCP=4∶1),每组6只。复合物组在缺损处填充复合材料,模型组不充填材料,8周后安乐法处死动物采标本。采用micro⁃CT测定股缺损区新生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spacing,Tb.Sp)。HE染色观察新及新生血管形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新生组织的形态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新生股组织中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hospho⁃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磷酸化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phospho⁃cysteine aspartic protease⁃3,p⁃Caspase3)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新生组织中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核因子κ⁃B配体受体致活剂(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p38MAPK的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新生组织中OPG、BMP⁃2、RANKL、p⁃p38MAPK、p⁃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荧光Tunel染色观察新生股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股缺损区域缓慢,质量差。与模型组相比,复合物组动物股缺损区域情况良好,BMD、BV.TV、Tb.Th、Tb.N升高,Tb.Sp下降,新生股组织中见新生毛细血管形;p⁃p38MAPK、CHOP、p⁃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OPG、BMP⁃2的mRNA与蛋白表
付冬梅周婧王浪杨昕兰红李素兰王劲方婕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诱导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是近年来治疗大型缺损的一种新方法,通过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并且放置间隔物使其生生物活性膜,二期手术用移植物填充缺损部位。临床上Masquelet技术对缺损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功,但是如何使该方法更好地发挥作用,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该文对Masquelet技术在修复缺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路东兴王超峰(综述)张堃
关键词:骨缺损
肠道菌群通过TUG1/miR--138/SIRT1诱导分化保护质疏松的机制研究
质疏松症(OP)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虽然质疏松症有各种各样的诱因,但重塑过程中细胞(OB)和破细胞(OC)参与的吸收之间的失衡是最常见的病理机制。目前大多数质疏松症...
路瑶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成骨分化间充质干细胞肠道菌群

相关作者

胡蕴玉
作品数:592被引量:3,656H指数:2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骨移植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基质细胞 骨缺损 RHBMP-2
吕荣
作品数:313被引量:1,970H指数:2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骨形态发生蛋白 RHBMP-2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移植 骨生成
杜俊杰
作品数:133被引量:581H指数:15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RHBMP-2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生成 诱导成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罗卓荆
作品数:454被引量:2,661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生物力学 脊髓
秦书俭
作品数:196被引量:797H指数:12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
研究主题: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基质明胶 骨缺损 人参皂苷R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