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16篇“ 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文章
- 一种构建物及分泌表达γ-谷氨酰转肽酶菌株
-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物及分泌表达γ‑谷氨酰转肽酶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重组表达γ‑谷氨酰转肽酶的构建物从5’至3’端依次包括启动子,信号肽,SEQ ID NO.5所述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启动子选自PHpaI...
- 郑贤良肖明华余华顺张彦毛泽敬张祖政
- 一种γ-谷氨酰转肽酶突变体、重组工程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γ‑谷氨酰转肽酶突变体、重组工程菌及其应用,将解淀粉芽孢杆菌的γ‑谷氨酰转肽酶对应氨基酸序列第319位氨基酸V突变为A、第437位氨基酸S突变为G,得到γ‑谷氨酰转肽酶突变体,标记为SEQ ID NO:1,...
- 杨娟廖剑洪梁景龙董浩曾晓房白卫东
- 血清镁离子浓度与直肠癌患者谷氨酰转肽酶的关系
- 2024年
- 直肠癌患者血清镁离子(Mg^(2+))浓度对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影响尚不明确,收集分析临床数据,Mg^(2+)浓度不呈正态分布(D=0.737,P<0.05),按照中位数分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用局部加权散点平滑(LOWESS)、分段线性回归方法,拟合血清Mg^(2+)浓度与γ-GT的关系。结果发现,与Mg^(2+)浓度小于0.92 mmol/L组的直肠癌患者比较,Mg^(2+)浓度≥0.92 mmol/L组的γ-GT和血清总胆固醇较高(P均<0.05)。LOWESS的结果表明,原始数据中血清Mg^(2+)浓度的两个变化点分别为0.92 mmol/L和0.99 mmol/L,自然对数转换的数据中血清Mg^(2+)浓度的另外两个变化点分别为-0.167和-0.01。利用原始数据建立的两段线性回归模型表明,血清Mg^(2+)浓度的变化点为0.98 mmol/L,Mg^(2+)浓度<0.98 mmol/L对γ-GT有正向影响,Mg^(2+)≥0.98 mmol/L时有负向影响。另一个使用自然对数转换数据的两段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血清Mg^(2+)浓度的变化点为0.01,其中Mg^(2+)浓度的自然对数<0.01对γ-GT有正向影响,当Mg^(2+)浓度的自然对数≥0.01时则有负向影响。用原始数据LOWESS回归的2个拐点,即0.92 mmol/L和0.99 mmol/L的Mg^(2+)浓度,进行三段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0.980 mmol/L的Mg^(2+)浓度,对γ-GT的影响是正向的,且与<0.929 mmol/L的Mg^(2+)浓度区间的系数不同,影响程度不同,而在≥0.980 mmol/L的Mg^(2+)浓度区间,对γ-GT的影响是负向的,此外,用对数转换数据LOWESS的2个拐点进行的三段线性回归,也显示Mg^(2+)浓度的自然对数以-0.020为分界点时,对γ-GT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但三段线性回归模型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具有较高Mg^(2+)浓度的直肠癌患者,其γ-GT的水平也较高,Mg^(2+)浓度对γ-GT的影响存在拐点效应,为γ-GT的关联因素研究提供了基础。
- 刘洪俊汪圣毅刘虎张震
- 关键词:直肠癌血清镁离子Γ谷氨酰转肽酶
- γ-谷氨酰转肽酶的催化特性及其在食品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γ-谷氨酰转肽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可以专一性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反应,参与生物体内谷胱甘肽代谢和γ-谷氨酰基循环等生理过程。随着食品酶学、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γ-谷氨酰转肽酶在生物催化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基于其水解和转肽催化活性,γ-谷氨酰转肽酶可被应用于茶氨酸等多种γ-谷氨酰化合物的生物催化合成。利用酶工程手段进一步优化γ-谷氨酰转肽酶的催化特性,提高目标产物产率,使得γ-谷氨酰转肽酶在食品功能因子的绿色生物制造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γ-谷氨酰转肽酶的分子结构、催化机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并重点关注γ-谷氨酰转肽酶的分子改造及其在催化合成L-茶氨酸领域的应用,以期为γ-谷氨酰转肽酶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张柯铭罗茜魏夏森万嗣宝高海燕秦臻
- 关键词:Γ-谷氨酰转肽酶生物催化茶氨酸
- 男性体检人群谷氨酰转肽酶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基于横断面人群研究男性谷氨酰转肽酶(GGT)与6种常见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为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郑州市某医院2021年25529名男性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R corrplot包分析GGT与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GT不同水平组(五分位分组,从低到高依次为Q1~Q5组)与代谢性疾病的关联,并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深入研究GGT与单一代谢性疾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GGT、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和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随着代谢性疾病数量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却相反;与Q1组(1~16 U/L)相比,Q3组(23~29 U/L)、Q4组(30~44 U/L)和Q5组(≥45 U/L)6种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均增加(均P<0.05),模型3中Q4组(正常范围GGT水平)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的OR值(95%CI)分别为1.82(1.61~2.06)、2.53(2.31~2.76)和2.00(1.80~2.22)。单一代谢性疾病研究中RCS结果显示GGT仅与肥胖、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及脂肪肝风险呈非线性关联关系(均P<0.001)。结论GGT可能直接或通过尿酸和(或)脂代谢间接参与代谢调节。正常范围内GGT水平的升高与6种常见代谢性疾病风险相关,建议男性GGT控制在23 U/L以下,以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 王佑翔陈静锋闫肃秦迁杨阳丁素英
- 关键词:Γ-谷氨酰转肽酶代谢性疾病影响因素
- 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对非转移性肾细胞癌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评价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GGT)对非转移性肾细胞癌(nmR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或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118例n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GGT最佳临界值并分为高GGT组和低GGT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nmR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ROC曲线最大约登指数得出GGT最佳截断值为48.5。本研究结果显示,高GGT组的T3-T4分期所占百分比高于低GGT组(38.9%vs 13.0%,P<0.05)和高GGT组的G3-G4分级所占百分比高于低GGT组(33.3%vs 3.0%,P<0.05)。高GGT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均低于低GGT组(Log-rank=33.743,P<0.001;Log-rank=30.854,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4 cm、更高的肿瘤T分期、术前GGT≥48.5和更高的G分级是影响nmRCC患者术后OS和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mRCC患者术前高GGT是肿瘤高T分期和高G分级的重要预测指标,同时也是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能预测其预后。
- 孙静龙琼先夏中友谭小军王浩吕宸伍季
- 关键词:肾癌Γ-谷氨酰转肽酶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谷氨酰转肽酶的变化趋势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关系的社区队列研究
- 2024年
- 目的采用社区队列研究探讨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与新发MS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来源为“REACTION”研究的北京分中心人群,纳入6482名非MS研究对象,参照GGT水平以四分位法分为G1组(GGT<14.2 U/L,n=1613)、G2组(14.2≤GGT<18.6 U/L,n=1602)、G3组(18.6≤GGT<26.1 U/L,n=1639)及G4组(GGT≥26.1 U/L,n=1628)。于3.2年后进行随访,分析基线GGT及GGT变化趋势与新发MS风险的关系。结果基线GGT是新发MS的危险因素,与G1组比较,G2、G3、G4组随访时新发MS的相对危险度(RR)(95%CI)为1.480(1.220~1.780,P<0.01)、2.090(1.750~2.490,P<0.01)及2.800(2.360~3.320,P<0.01)。GGT升高是新发MS的危险因素,与GGT下降组比较,GGT上升组随访时新发MS的RR(95%CI)为1.410(1.320~1.510,P<0.01)。分层亚组分析显示,在女性及中年人群中,GGT上升组较GGT下降组,新发MS的RR(95%CI)升高1.650[(1.410~1.940)vs 1.510(1.310~1.750),P<0.01]。在男性和老年人群中,高GGT上升组与GGT下降组比较,新发MS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GT上升是新发MS的危险因素,在女性及中年人群中更明显。
- 曲建昌窦京涛王安平谷伟军吕朝晖母义明
- 关键词:谷氨酰转肽酶代谢综合征
- 患儿手术日龄联合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评估患儿胆道闭锁的预后
- 2024年
- 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Kasai术手术日龄及术前血清 γ- 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早期预后的关联性,为胆道闭锁患儿Kasai手术时机及GGT的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BA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手术时日龄)、术前GGT数值、术后DBI数值等指标。根据Kasai手术前GGT水平分为低GGT水平组,中GGT水平组和高GGT水平组(术前 GGT 低(47 ~150 U/L)中(150 ~1 000 U/L)高 (1 000 ~ 2 433 U/L));并统计不同水平GGT患儿术后3个月退黄情况,根据退黄情况分为未退黄组( n=34)和退黄组( n=41)。计算手术时日龄的值;再根据此手术时日龄分为两组,比较Kasai手术后3个月的预后指标,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术后1月DBI下降超过术前50%、术后3月DBI<25umol(退黄可)、术后3月内胆管炎复发次数、术后1年自体肝生存率及术后2年自体肝生存率。结论 胆道闭锁术前高GGT水平患儿相比于低中GGT水平的患儿预后稍好;手术时日龄<50 d组患儿早期预后指标较手术时日龄>80 d组更好,尽早行Kasai手术可改善BA预后。
- 叶超祥张超
- 关键词:血清谷氨酰转肽酶胆道闭锁
- 体外快速检测γ-谷氨酰转肽酶的吡啶类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体外快速检测γ‑谷氨酰转肽酶的吡啶类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荧光探针(Py‑GGT‑1)以(E)‑4‑苯乙烯基吡啶片段为荧光信号报告基团,以苯胺修饰荧光基团,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反应引入叔丁氧羰基‑L‑...
- 杨民钟盈芳何晨黄启同
- 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小板比值与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究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GPR)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MI患者共375例为研究对象,另选10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造影结果,根据Gensini评分中位数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48分,191例)及重度病变组(>48分,184例)。比较各组组间资料的差异性,并运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评估GPR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GP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病变组的GPR水平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PR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71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GPR为冠脉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GPR预测NSTEMI患者冠脉重度病变的AUC为0.823[95%CI(0.781,0.864)],最佳截断值为0.1745,敏感性为0.761,特异性为0.796。结论 GPR与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文磊朱米雪柳芳美袁康正廖清池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GENSINI评分
相关作者
- 徐虹

- 作品数:455被引量:96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Γ-聚谷氨酸 聚谷氨酸 基因工程菌 发酵生产 Ε-聚赖氨酸
- 姚忠

- 作品数:224被引量:46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
- 研究主题:Γ-谷氨酰转肽酶 酶法合成 固定化酶 谷氨酰转肽酶 纯化
- 韦萍

- 作品数:951被引量:3,046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丁二酸 发酵 海因 发酵生产 L-苯丙氨酸
- 周治

- 作品数:58被引量:13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Γ-谷氨酰转肽酶 酶法合成 茶氨酸 L-半胱氨酸 谷氨酰转肽酶
- 荀志金

- 作品数:34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Γ-谷氨酰转肽酶 生物加工过程 谷氨酰转肽酶 科技期刊 L-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