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29篇“ 超早期溶栓治疗“的相关文章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为为了阐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与其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尿激酶溶栓治疗和常规治疗效果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择2023年4月-2024年7月间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溶栓治疗观察组以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抗血小板,降纤以及神经保护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血管再通的状况以及溶栓术后出血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血管再通情况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表现在NIHSS得分上、格拉斯哥昏迷得分,肌力评定,语言功能得分,巴氏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得分,平衡功能测试,步行能力得分、血管造影评分,血栓长度,血管狭窄度及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血管再通、出血风险较小,从而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策略。
- 李高成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尿激酶神经功能缺损血管再通
- 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对比分析
- 2024年
- 分析进行溶栓和非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不同强度康复训练,能否取得较好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时间段内选取60例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测试,共分为两个组别,两组人数相同。对溶栓组的患者进行早期溶栓。与之相对应的一组为非溶栓治疗,不需要接受早期溶栓。根据各组成员的身体状况,将两组成员分别详细划分为一组,二组,三组, 进行康复训练,根据身体状况确定训练的轻度,对训练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强度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不同(P<0.05)。结论 不同强度的康复训练,对溶栓和无溶栓病人的远期生存质量都有相应的促进作用,溶栓病人对康复训练的运动敏感度更高,生存品质也更佳。
- 李会娟马龙标李时宜成晓鹏郭明哲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溶栓非溶栓
- 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 2022年
- 探究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展为期1年研究,研究期间收治6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效果上,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改善上,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mRS)不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24h、30d、3个月研究组改良Rankin(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
- 杨娇
- 关键词: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0月于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指数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0%(对照组)和96.7%(研究组),研究组整体治疗效果较对照组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均出现下降,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对照组)和10.0%(研究组),两组整体差异不显著(χ2=0.160,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整体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余梦觉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预后
- 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1年
- 载体性脑梗死的疾病治疗中应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方案实施治疗,观察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在我院神经内科选取 48 例确诊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组成样本群体开展研究,选取年份集中在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 按照患者所实施的疾病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人数均等背景下的随机分组,其中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 24 人命名为普通组,应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 24 名患者命名为研究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程度以及脑梗死体积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分析可知,应用超早期溶栓治疗方案的研究组患者在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上都更为显著,指标对比的数据结果显示具备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应用超早期溶栓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非常显著的实际疗效,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应当优先考虑选择此种治疗方案进行应用,以便促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并且促使患者的脑梗死疾病症状得到针对性的改善,为患者后续的生活质量提升和优化提供支持。
- 郭清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临床疗效
- 依达拉奉联合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超早期溶栓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指数)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3.34%高于对照组的6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前NIHSS、BI指数评分分别为(8.6±1.3)、(44.5±3.9)分,治疗后分别为(3.1±1.0)、(83.3±6.8)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BI指数评分分别为(8.6±1.5)、(44.3±3.5)分,治疗后分别为(6.2±1.3)、(67.3±6.5)分。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B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患者NIHSS、BI指数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超早期溶栓治疗可以进一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整体临床疗效显著。
- 赵静
- 关键词:依达拉奉超早期溶栓急性脑梗死神经缺损自理能力
- 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探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后1、7、14、30 d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高于对照组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49.12±18.08)分高于对照组(36.31±15.19)分, mRS评分(2.19±1.73)分低于对照组的(3.34±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挽救神经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 李岩王东玉
- 关键词:超早期溶栓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分析与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研究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超早期ACI患者172例,将其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1.5×106U尿激酶+20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注完;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16 mL+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每天1次,疗程2周,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溶栓组治疗后6 h、3 d、7 d的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治疗后1、7、14、28 d的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治疗后基本痊愈率为7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2%(P>0.05)。溶栓组治疗后90 d Fugl-Meyer量化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超早期ACI疗效显著、安全,是治疗ACI较理想的选择。
- 邵帅荣阳荣根满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分析
- 静脉滴注丁苯酞对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氧化损伤及PAF水平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丁苯酞对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氧化损伤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溶栓前30 min,溶栓后3 d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氧化损伤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89%(34/37)高于对照组70.27%(26/37)(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102.32±16.28),对照组(92.64±13.48)高于治疗前的(61.43±10.48)、(61.57±10.71),观察组MDA(7.34±0.91)、对照组(10.29±1.36)低于治疗前(14.18±1.03)、(14.31±0.87),观察组PAF(185.63±18.32),对照组(208.71±22.18)低于治疗前(270.34±19.24)、(267.47±16.53),观察组SOD(102.32±16.28)高于对照组(92.64±13.48),观察组MDA(7.34±0.91)、PAF(185.63±18.32)低于对照组(10.29±1.36)、(208.71±22.18)(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3/37)高于对照组5.41%(2/37)(P>0.05)。结论静脉滴注丁苯酞能够有效提升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氧化损伤,降低APF水平,利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徐连营
- 关键词:脑梗死阿替普酶丁苯酞血小板活化因子
- 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探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脱水、扩容等治疗,并给予血压和血糖控制等。超早期溶栓治疗组则予以常规脱水、扩容等联合超早期溶栓治疗。发病后6 h内给予患者70~100万U尿激酶和100 mL生理盐水混合,30 min内注射完毕,后送入神经内科病房接受常规治疗,用药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ESS评分、哈佛残障指数;治疗安全性。结果超早期溶栓治疗组疗效44例(97.78%)高于常规治疗组32例(71.11%)(χ~2=12.181,P<0.05);超早期溶栓治疗组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2.12±1.41)d优于常规治疗组(3.42±2.25)d(t=8.211,P<0.05);治疗后超早期溶栓治疗组神经功能ESS评分、哈佛残障指数(86.56±3.21)分、(1.12±0.11)优于常规治疗组(76.56±3.01)分、(2.67±0.12)(t=5.922,6.921,P<0.05)。超早期溶栓治疗组治疗安全性3例(6.67%)和常规治疗组4例(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5,P>0.05)。结论常规脱水、扩容等联合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残障程度,且治疗的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盛桂芝王波
- 关键词:超早期溶栓脑梗塞疗效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 张苏明

- 作品数:646被引量:3,858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脑出血 脑缺血 脑梗死 胚胎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 杨长萍

- 作品数:31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 研究主题:护理 颅内结核 CT诊断 脑卒中 心理护理
- 刘美萍

- 作品数:25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 脑脊液 脑梗死患者
- 邓丽芬

- 作品数:26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 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
- 李雪梅

- 作品数:66被引量:183H指数:7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A型肉毒毒素 血管病 小血管 缺血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