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9篇“ 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相关文章
- 超高压变质作用被引量:6
- 1991年
- 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在西阿尔卑斯、挪威西部、我国中东部及苏联一些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柯石英及其向石英转变而形成的张裂结构是鉴别这一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主要标志.指示超高压变质条件的其它矿物及矿物组合的尚有镁十字石、ellenberserite、硬玉十蓝晶石、滑石十蓝晶石和滑石十多硅白云母等,金刚石代表更极端的高压条件.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边界压力>2.SGPa,温度约700~840C,代表一个近于7℃/km的极低的地热梯度,其退化轨还为压力和温度同时降低.超高压变质岩石严格地产出于陆内造山带,表明它们是在大陆与大陆碰撞过程中由深俯冲作用形成的,其俯冲深度可超过90km,使柯石英得以保存的快速构造抬升可能是连续俯冲一仰冲的结果.
- 刘晓春胡克
- 关键词:变质岩变质作用超高压
-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榴辉岩的变质演化:对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启示被引量:5
- 2021年
-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对于揭示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造山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榴辉岩的详细岩相学研究,认为该榴辉岩经历了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阶段(M1,946~1026℃和2.9~3.2 GPa)、峰后退变质阶段(M2,硬玉+石英=钠长石反应线附近)以及晚期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阶段(M3,~0.8 GPa, 789~841℃)。此外,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该榴辉岩的变质时代为492.8±2.8 Ma (MSWD=0.77),结合锆石中的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包裹体及前人所获得的年代学数据,认为该变质时代记录了早古生代榴辉岩相的变质事件,进而恢复了南阿尔金榴辉岩所记录的顺时针P-T-t轨迹。本研究为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超高压变质作用提供了有效的矿物学与岩石学证据,同时为探讨南阿尔金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条件。
- 郭晶李云帅于胜尧张建新
-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P-T-T轨迹榴辉岩超高压变质作用
- 西藏松多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被认为是约束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和反演古大洋演化史的重要证据。松多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位于拉萨板块的中部,是近年来青藏高原上新识别的一条重要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被认为是青藏高原高压变质作用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
- 董宇超
- 关键词:榴辉岩金红石成矿作用古特提斯洋
- 文献传递
- 钦杭结合带加里东期榴闪岩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对钦杭结合带首次发现的加里东期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矿物学和变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榴闪岩的变质时代为454±4Ma,经历了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和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三个阶段,具顺时针P-T-t轨迹。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719℃~795℃和7.56Kpa^8.30Kpa;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后期退变为透辉石+钠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668℃~821℃和26.42Kpa^33.46Kp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岩+斜长石±石英(即榴闪岩),相应的温压条件分别为611℃~854℃和4.76Kpa^9.30Kpa。结合前人资料推断,区域内加里东期可能经历了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高温麻粒岩相退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的演化过程。钦杭结合带首次厘定出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华夏和扬子两大陆块碰撞拼合发生在加里东期。
- 姜杨陈志洪谭桂丽杨祝良周效华袁强余明刚赵希林段政
-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榴闪岩
- 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进展
- 2014年
- 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发现改变了大陆地壳不能深俯冲的传统认识,使得地球科学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研究一直是近20 a来地学研究的热点。从超高压岩石(柯石英、金刚石和某些矿物出溶结构)的识别标志,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时空分布,俯冲板片的命运及俯冲陆壳折返机制4个方面分析超高压变质岩石的主要进展。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研究为分析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新的窗口。
- 刘建宏高路恒张鹏马庆阳
-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柯石英
- 西南天山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低温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极低的地热梯度,其变质演化对于认识板块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弧地壳的生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西南天山造山带发育了世界上少有的经历过深俯冲作用且具有洋壳属性的典型低温超高压变质地质体。近几年来对该造山带中的超高压变质岩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岩石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变基性岩和变沉积岩系岩石中柯石英的普遍发现,直接证明西南天山变质蛇绿混杂岩曾经俯冲到上地幔深度,且具有极低的地热梯度,与热力学模拟结果一致。柯石英的稀少以及大量不同类型柯石英假像的存在,说明在折返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退变质叠加,只有刚性较大且没有经历碎裂-愈合作用的矿物(如石榴石)才有可能保存柯石英。综合岩相学证据和相平衡计算结果,确定西南天山造山带北部的高压地质体(即哈布腾苏-科布尔特单元)整体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南部的高压地质体峰期压力未达到柯石英稳定域。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地体的空间分布特点指示了古天山洋由南向北的俯冲极性。这些基础岩石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对于揭示冷俯冲带的深部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建立中亚南天山造山带演化的精细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吕增张立飞
- 关键词:西南天山柯石英
- 俯冲带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元素活动性
——以中国西南天山为例
- 俯冲带的存在是地球区别于其他类地行星的主要构造特征之一。大洋岩石圈在俯冲带下沉返回地幔深处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并最终诱发弧岩浆的形成。而俯冲带这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即为俯冲带变质作用(SZM),它...
- 徐永江
- 关键词:西南天山榴辉岩
- 文献传递
- 西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相平衡模拟研究的进展
- 变质相平衡的研究是过去30年中变质岩石学领域的三个突破性进展之一,极大地加深了对变质反应和相平衡关系的理解,开辟了定量研究变质作用的新阶段.本文运用相图方法对大别造山带西段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进行的模拟研究,在分析矿物组...
- 张景森周俊杰
- 关键词:变质岩石学
-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被引量:8
- 2013年
-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作用的产物,正在进行造山作用,是研究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分布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核部。这些变质岩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形成时间和形成过程,为印度与亚洲碰撞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提供了重要的限定。含柯石英的超高压变质岩产出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西段,它们形成在古新世与始新世之间(53~46Ma),为印度大陆西北边缘高角度超深俯冲作用的产物,并经历了快速俯冲与快速折返过程。在约5Myr内,超高压变质岩从>100km的地幔深度折返到了中地壳深度,且仅仅叠加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高压榴辉岩产出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形成时间约为45Ma,为印度大陆低角度深俯冲作用的产物,经历了至少20Myr的长期折返过程,叠加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高压麻粒岩产出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端,是印度大陆东北缘近平俯冲作用的产物,峰期变质作用时间约为35Ma,经历了约20Myr的长期折返过程,叠加了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并伴随有多期部分熔融。因此,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质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与空间变化,显示出大陆深俯冲与折返过程的差异性,以及大陆碰撞造山带形成机制的多样性。
- 张泽明董昕贺振宇向华
- 关键词:陆-陆碰撞喜马拉雅造山带青藏高原
-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被引量:14
- 2013年
- 对北秦岭地区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类型、变质条件、原岩性质、变质时代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归纳.秦岭群内已报道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岩石有高压基性麻粒岩、高压酸性麻粒岩、石榴辉石岩、石榴角闪岩、高压不纯大理岩、含榴多硅白云母钠长石英片岩、二云钠长石英片岩、副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以及大量呈透镜体产出的榴辉岩.超高压指示矿物柯石英和金刚石在北秦岭地区榴辉岩和片麻岩中均有报道,指示它们共同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所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都记录了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P-T轨迹,表明它们形成于碰撞造山的背景.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年龄主体集中在约490 Ma,而松树沟地区的高压岩石的变质年龄则集中在约505 Ma.此外,松树沟地区的高压岩石具有更高的变质温度(>850℃),暗示其可能经历了不同的变质演化过程.秦岭群花岗片麻岩具有新元古代早期的形成年龄和高的O同位素组成,明显区别于大别地区高压-超高压花岗片麻岩.榴辉岩原岩形成于约800 Ma,并显示E-MORB型的微量元素特征和相对较高的Nd(t)值,与华南陆块北缘和南秦岭造山带内的同期大陆玄武岩类似,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该期裂谷事件可能是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早期响应,导致秦岭微陆块从与华南陆块构造属性相似的陆块分离后向北漂移并俯冲到华北克拉通南缘之下.
- 王浩吴元保
- 关键词:高压-超高压P-T轨迹原岩性质变质时代
相关作者
- 杨经绥

- 作品数:449被引量:5,436H指数:5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蛇绿岩 地幔橄榄岩 铬铁矿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榴辉岩
- 张泽明

- 作品数:201被引量:2,063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榴辉岩 变质作用 拉萨地体 岩石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 许志琴

- 作品数:359被引量:6,359H指数:5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榴辉岩 青藏高原 超高压变质带 俯冲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 张立飞

- 作品数:192被引量:1,52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榴辉岩 西南天山 俯冲带 新疆西南天山 岩石学
- 刘贻灿

- 作品数:142被引量:760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榴辉岩 大别山北部 北大别 大地构造意义 变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