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篇“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的相关文章
基因741
2004年
基因741是河北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合作,经过近10年的研究,获得的高新技术树木新品种。该成果将部分改造的Bt CrylAc基因与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化了优良杂种741,并获得了一批对鳞翅目害具有不同性的株系。经过国家农业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安全评价,确定其安全等级为一级,并批准进行中间试验。在经过严格的中间试验和大田环境释放试验之后。
关键词:741杨转双抗虫基因株系农杆菌介导法鳞翅目害虫
基因741及生长稳定性研究
论文文以大田栽植的基因741基因三倍体毛白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基因基因组中的表达、及对受体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a生基因741基因组中BtCryIAc基因稳定存在,未发现外源基因丢失现象.室...
王进茂杨敏生梁海永张军
关键词:转基因741杨生长性状
文献传递
导入基因基因741的获得被引量:3
2012年
为培育更多非生物胁迫的基因树,以基因741(P.alba×(P.davidaiana×P.sirnonii)×P.tomentosa)为材料,建立了叶片诱导的基因741的高频再生体系,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索了影响其遗传化效率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IBA;继代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05 mg/L IB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05 mg/L IBA。对影响化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共培养时间为3 d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共培养培养基加入乙酰丁香酮、pH值调到5.2时,诱导潮霉素性芽效果最显著;最佳潮霉素筛选质量浓度为3 mg/L;将基因AtNDPK2通过农杆菌导入到基因741中,经PCR检测,在性植株DNA中扩增出与目的基因大小相同的片断,初步确认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基因741毛白基因组中。
金华尚敏克姜国斌
关键词:转基因741杨转基因农杆菌介导
基因741对靶标害主要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用不同系号基因741叶片饲养扇舟蛾、舞毒蛾和美国白蛾4~6龄幼,测定其中肠重要的两种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研究基因741对靶标害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741显著抑制了羧酸酯酶、谷胱苷肽-S-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其中PB11和PB29的抑制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基因741性的生测结果一致。基因741对靶标害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抑制作用是其性的生理机制之一。
张炬红高宝嘉刘军侠
关键词:转基因741杨靶标害虫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
基因741不同月份扦插苗寒害胁迫下电导率及恢复生长的比较
2010年
试验对基因741在不同月份嫩枝扦插的假植苗,进行了寒害胁迫下对膜系统(电导率、K渗透率)指标及寒害后恢复生长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不同月份扦插苗的相对电导率越来越大,在-5℃以上变化平稳,-5℃以下急剧上升。不同月份扦插的苗木间差异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恢复生长测定结果表明,-5℃处理的扦插苗的发芽数量最多,恢复生长最好,各处理温度下各月份扦插苗的恢复生长间的差异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
朱淑新
关键词:转双抗虫基因741杨膜系统
基因741扇舟蛾幼的致死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揭示基因741扇舟蛾幼的致死效应规律。[方法]用基因741不同系号在室内饲养扇舟蛾幼,研究取食基因741不同发育天数、不同龄期以及不同世代的扇舟蛾幼死亡率。[结果]基因741对不同发育天数、不同龄期的扇舟蛾幼均有一定的致死效应,但随着幼的生长发育,致死效应降低。发育天数少、低龄幼的死亡率高,发育天数多、高龄幼的死亡率低。基因741对取食2代的扇舟蛾幼也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且高于取食1代的扇舟蛾幼。[结论]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幼的发育,取食时间的延长,扇舟蛾幼基因741性的抵力增强且逐渐适应,但随着取食代数的增加,致死效应则加强;基因741扇舟蛾幼性具有持续性。
张炬红高宝嘉刘军侠
关键词:转基因741杨靶标害虫杨扇舟蛾
基因741扇舟蛾幼生长发育的抑制规律被引量:1
2009年
基因741叶片饲养扇舟蛾幼,观察记录幼的死亡、蜕皮情况以及各龄幼的体重,研究基因741对靶标害生长发育的抑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取食基因741扇舟蛾幼的生长发育不良,表现为发育进度减慢、发育历期延长、体重增长速率降低。且对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幼和取食不同世代的幼抑制作用不同,从低龄开始饲养的幼生长发育受到的抑制作用强于从高龄开始饲养的幼。对取食2代的幼抑制作用强于取食1代的幼,基因741扇舟蛾幼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具有持续性。
张炬红高宝嘉刘军侠
关键词:转基因741杨杨扇舟蛾生长发育
激素对基因741插穗生根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为基因741科学繁育、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上建设大棚,用沙壤土、河沙做基质,用各浓度吲哚丁酸+2,4-D、吲哚丁酸、ABT 6号处理插穗后进行扦插育苗,调查育苗效果。[结果]浓度100 mg/kg吲哚丁酸+2,4-D、吲哚丁酸、ABT6号处理的基因741插穗生根率均达100.0%。[结论]吲哚丁酸+2,4-D、吲哚丁酸处理可明显提高基因741插穗生根率。
李应华耿洪亮杨合廷王少敏苏衍修
关键词: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激素单芽扦插
不同基因741选择性被引量:13
2008年
基因(BtCry3A)7417个株系和基因(BtCrylAc+API)7412个株系为材料,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毒蛋白的表达、性检测3个方面,研究不同Bt基因741对不同类型害选择性。结果表明:2种Bt基因分别在基因741不同株系中稳定存在。BtCry1Ac的2个株系毒蛋白含量分别为0.0127%和0.0099%,具高性的株系pb29的毒蛋白含量高于中等性的株系pb17。BtCry3A基因的5个株系毒蛋白含量为0.0678%~0.1521%,不同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BtCry3型的毒蛋白表达量非常高,是BtCry1型的10倍。用对鳞翅目害具高性和中等性的基因(BtCrylAc+API)741株系叶片饲养鞘翅目害柳蓝叶甲,幼死亡率达到28.4%~42.8%,基因株系与未基因的对照没有明显差异。用BtCry3A基因741不同株系叶片饲养柳兰叶甲幼,均表现出高性,死亡率在2天之内均可达到100%;而饲养扇舟蛾幼,死亡率为0~42.86%,未表现出明显性,与未基因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王彦平李静杨敏生梁海永
关键词:外源基因BT毒蛋白
基因741对靶标害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基因741(简称基因741)不同系号分别从不同龄期开始连续饲养舞毒蛾Lmantria disparL和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幼,通过幼死亡率、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排粪量、蛹重等指标,系统揭示了基因741对从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和扇舟蛾各龄幼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基因741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和扇舟蛾幼的龄期越低,其死亡率越高,对幼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越明显,随着开始饲养龄期的升高,幼的死亡率降低,生长发育受的抑制作用减弱。通过比较分别从1、2、3、4、5龄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各龄幼的体重增加速率、发育历期和排粪量表明,基因741对从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幼生长至同一龄期的性不同,取食基因741的时间越长对舞毒蛾幼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姜文虎刘军侠高宝嘉张炬红
关键词:转基因杨舞毒蛾杨扇舟蛾抗虫性

相关作者

高宝嘉
作品数:226被引量:1,619H指数:19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转基因741杨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 油松 油松毛虫 松毛虫
刘军侠
作品数:76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转基因741杨 节肢动物群落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 抗虫性 杨扇舟蛾
王进茂
作品数:124被引量:961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转基因741杨 抗虫性 刺槐 741杨 杨树
梁海永
作品数:141被引量:1,654H指数:25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白榆 SSR 抗虫性 光合特性 三倍体毛白杨
杨敏生
作品数:252被引量:2,352H指数:28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杨树 无性系 抗虫性 SSR 刺槐